可怜天下父母心,相比孩子的学业问题,父母更关心的无疑是孩子的健康问题,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然而无论是美国的华人家长,还是加拿大的华人家长,都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这里的孩子,得自闭症的比例这么高?
据统计,北美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的比例居然高达2.3%,远超中国的0.7%,也就是说孩子在北美得自闭症的概率是在中国的3倍多。
家长非常纳闷:北美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这里长大的孩子普遍比较外向,平时带孩子出去旅行、社交也不算少,怎么经常有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
在本地论坛上,近日更是有华人家长直接开喷:“北美的自闭症测试,到底是什么鬼?我家孩子好端端的就被诊断为自闭,有没有搞错?”
这位家长的孩子被诊断为中度自闭症,然后她看了医生给孩子的题目,觉得愤愤不平,尤其是这5个题目:
1.听到特定噪声捂耳朵,比如指甲划玻璃声,吸尘器声。
2.高兴开心的时候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比如大笑,挥手,扇手,蹦蹦跳跳。
3.问他上次独自外出购物是什么时候?四岁孩子哪干过这些?所以孩子听不懂,没吭气,被认为沟通困难。
4.不会数钱,被定义为智力发育迟缓。(那时候还没教他怎么认识硬币面值。。。)
5.告诉他圆的半径,让计算面积,四岁孩子当然不会,然后提问者不断重复这个问题,孩子急得大叫不知道,被认为焦躁没有耐心。
家长的观点很明确:有些东西我并没有教过孩子,孩子当然没概念,怎么就成了自闭症?难道是我错了吗?
看完底下的留言,这位华人家长显然会宽慰不少,因为绝大多数华人网友都认为北美的自闭症测试并不靠谱,甚至有人认为是在骗钱。
“专家为了生存,先给你扣帽子”
有很多网友直言,北美的医生是比较有道德的,但关于精神问题的医生则“水很深”,很多所谓的医生、专家为了生存、为了过日子,明明你孩子没有自闭症,也先给你孩子扣上自闭症的帽子。
接下来,就可以开药了,然后……你懂的。医生利用家长焦急的心态,循循善诱,表面上是为了孩子好,实际上是为自己能挣一笔。
还有家长根据医生的建议,带孩子去指定机构进行改善自闭症的训练,一年花费居然高达$6000。并且很多家长“宁可信其有”,为了孩子的健康,只能硬着头皮花这笔钱。
“抑郁症的确诊比例更高”
有一些论坛华人笑言:“你这是少见多怪了,在北美,抑郁症的确诊比例才更高。当你有抑郁情绪去咨询医生,十有八九会被诊断为抑郁症!”
在网友们看来,自闭症、抑郁症都是一门生意。如果家长带着孩子去诊断,那么医生会认为“家长已经认可孩子可能存在自闭、抑郁”,因此将家长、孩子带入已经设好的“陷阱”中,最终给出确诊的判断。
北美自闭症诊断,真的不靠谱?
话虽如此,但……难道北美关于自闭症的诊断真的那么不靠谱吗?此前,杜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Xiaohan Chen曾写过一篇专栏文章,认为美国的自闭症测试是专业严谨的。
首先,美国是有一个5~7人的诊断团队,所以误诊率并不高,而且还包括了发育筛选和综合诊断评估,加拿大亦然;发育筛选主要检测孩子是否习得符合年龄发展的基本技能,比如说话、表现、行动;综合诊断评估则是观察孩子的行为发展、采访父母,进行听力、视力筛查、基因检测和神经检测等等。
在北美,有17%的3到17岁孩子都被诊断过发育障碍,包括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失明、脑瘫等等,而在自闭症儿童中,有35%的人智力不正常。
之所以确诊率高,这也是本着对孩子、对家长认真负责的态度,哪怕是一些小的问题也要尽可能放大一些,否则无法引起家长的重视。
只是,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注定不能让所有人买账,尤其是坚信孩子一切正常的家长,在孩子被测出自闭症后会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对于这样的矛盾冲突,的确没有什么化解的方式,只能尝试互相理解。
哪些是典型的孩子自闭症症状?
最后要说的是,在北美,有一些孩子的行为被认为是自闭症的典型症状,家长可以观察一下孩子是否存在这些行为:
-
对于声音没有反应,家长喊自己,自己也不回应;
-
很难和同龄孩子接触,只愿意自己一个玩;
-
拒绝接受一切变化;
-
对于身边环境非常冷漠,漠不关心;
-
会反复学别人说话,不断重复;
-
特别喜欢能够旋转的东西,转个不停;
-
莫名其妙独自笑起来,但其实并不开心;
-
对疼痛不敏感,撞疼了也不哭;
-
拒绝一切的拥抱,对一切危险都不觉得害怕。
转载声明
欢迎转载Vanfun温房网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转载自温房网,搜索微信号wenfangwang 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