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制鞋订单回流中国,一年出口多了124亿美元!鞋企却犯愁了……

2022-01-27 |作者:宋慧 |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1年我国鞋类产品出口实现量价齐升。《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在鞋靴出口前两大省份福建、广东调研了解到,由于我国疫情防控精准有效,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强劲,国际鞋类订单持续回流,鞋类出口数量、金额稳步增长。不过,随着原材料、用工、物流等成本不断上涨,部分企业虽然订单充足,但盈利承压,“只赚吆喝难赚钱”。此外,行业传统模式难以为继、机械化和智能化改造步伐缓慢等难题待解。

韧性凸显 企业业绩稳步回暖

记者从商务部获悉,2021年,我国出口鞋靴金额479亿美元,同比增长35%,出口价格延续上涨势头,2021年上涨15%。一年出口额多了124亿美元,制鞋产业链供应链展现了很强的韧性。

自营出口报关数量320万余双,报关金额接近300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0%、30.6%——专注于运动鞋、休闲鞋等鞋类产品的研发、生产及跨国贸易的福建安恒致远鞋业有限公司在2021年实现大丰收。

该公司总经理朱晓晖对记者说,公司目前外贸形势良好,客户预告的订单已排到2022年6月。未来希望争取与更多国际品牌合作,提高总体竞争力。

福建是我国鞋靴出口的第一大省份。记者采访了解到,受疫情影响,经历了2020年显著下滑后,福建鞋类出口已经走出低谷,稳步回暖,出口规模全面超过疫情前水平。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福州海关获悉,2021年福建省共出口鞋类产品24.9亿双,价值79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6%、26.3%,较2019年分别增长3.5%、2.9%。

在我国排名第二的鞋靴出口大省广东,回暖趋势同样明显。位于广东清远的诚展鞋业厂区内一派繁忙景象,工人正加班加点赶制订单。

诚展鞋业成立于2006年,主要生产国际品牌运动鞋、高尔夫鞋、休闲鞋、登山鞋,现有员工5000多人。2021年公司订单稳步恢复,相较2020年上涨了约15%。不过,与2019年相比还有5%的追补空间。“主要是2020年缩减较大,降幅约20%。”诚展鞋业负责人说。

谈及2022年的市场形势,该负责人表示,公司的目标是年内产出700万双鞋,目前生产排期直到6月都满了。

诚展鞋业这几年的业绩变化,也是广东鞋类出口外贸企业经营情况的缩影。记者从广州海关获悉,2021年广东出口鞋靴678.1亿元,同比增长14.1%。广州海关关区内7地市(广州、佛山、清远、肇庆、河源、韶关、云浮)有出口业务的鞋靴企业数量也从2020年1225家增长到了2021年1423家,而这一数量在10年前为491家。

喜中有忧 转型升级“有心无力”

订单虽然充足,企业并非高枕无忧,原材料成本、用工和社保成本、国际物流成本、融资成本等不断增高是普遍反映的困难,“只赚吆喝难赚钱”困扰着很多企业。

朱晓晖说,目前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已上涨30%,但是客人以过往的价格下单,这给企业带来很大压力。同时,受到货柜紧张和疫情影响很多成品无法出货,需要很大的现金流才能支撑。

用工紧张也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成本负担。由于疫情局地散发,很多工人返乡后不愿意出来务工,导致企业长期缺工,大部分企业普遍采取涨薪稳岗。以莆田为例,目前鞋类企业已经涨薪8%至15%,稳住了一部分工人,但工人缺口还有20%左右。

青春之家(福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景说,随着用工紧张,各种原材料上涨,一双鞋成本起码增加10%。

大部分企业在转型升级上“有心无力”。鞋类企业多采用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部分企业尝试提高设备智能化和机械化水平,以减少用工量,但因制鞋工序繁多,全面机械化和智能化改造,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企业无法承担,智能化改造因此搁浅。

提高产能后能否有效消化也是企业关心的问题。目前,不少企业为了抓住这波订单红利纷纷扩展产能。在莆田艾力艾鞋服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工人们正为赶制订单而紧张地工作。公司行政经理陈龙说,目前订单充足,2022年计划再扩增4条生产线,产能在现有基础上再翻倍。

莆田富拓鞋业有限公司也在兴建新厂房。公司研发中心经理林建华说,订单大幅回流之后,现有生产线已不能满足需求,建厂扩招迫在眉睫。

不过,因对订单的可持续性心存担忧,也有工厂放慢节奏,选择观望。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教授竺彩华表示,鞋类等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会在我国经济、产业和外贸转型升级过程中受到冲击,虽然在短期内稳定住了订单,但由于各项成本上升,行业利润空间促狭、传统模式难以为继的局面难以改变。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所长许英明认为,近年来,我国鞋类等出口型制造业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低成本竞争优势不断下降等诸多挑战。特别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后,技术、服务、资本等要素将加速流动,在总体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区域总福利增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东盟在劳动力、土地等方面的相对优势将增强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吸引力,这将带来一定挑战。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回答《经济参考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对于制鞋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商务部针对企业面临的困难和诉求,先后出台一系列针对性政策举措,包括认定一批鞋类产品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并加大培育力度,举办鞋类产品境外品牌展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推动缓解国际物流压力等。接下来,商务部将全力以赴做好稳外贸政策落实,鼓励制鞋等传统行业加快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传统出口行业高质量发展。

抢抓机遇 打造竞争新优势

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受访企业和专家表示,转型升级是鞋类等传统外贸出口企业唯一的出路,内外市场并重、实现均衡发展将是有效途径。

莆田市鞋业协会会长陈文彪表示,目前海外疫情防控形势不明朗,国际品牌商一般以3年为一个周期安排订单,所以这段时间国际订单较为稳定。外贸鞋企应借这个窗口期,大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实现内外均衡发展。

在巩固外部市场方面,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激烈,而我国供应链完整,工艺精湛,韧性较强,传统外贸企业必须转换赛道,专注鞋业细分领域,打造“隐形冠军”。

竺彩华建议,推动生产工艺流程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注重研发设计、品牌推广、定制生产、数字营销,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转型,推动行业向价值链两端攀升。

许英明提出,要积极拥抱数字化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积极推进生产和贸易链条数字化,持续改进生产线,更多进行个性化定制化生产,及时把握消费趋势,更好满足市场需求,从根本上加强自身竞争力。

华峰集团正是通过技术创新,在与国际一线品牌的合作中掌握了主动权。近年来,集团聚焦鞋用纺织材料研发,其再生纤维、水性油墨3D增材印花等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集团也成为多个国际运动品牌的主要供货商,目前车间里在生产两年前的订单,设计中心则在研发两年后的潮流产品。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转型还需要资金、人才、市场等各方面支撑。例如,在资金支持上,一些企业提出,可以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行业科技创新、业态创新和平台创新的支持力度。

许英明说,中国正处于消费升级期,为鞋类等传统外贸产业拓展内销业务提供了潜力和空间。外贸企业在注重出口的同时,要更加关注国内市场,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陈文彪也表示,国潮品牌崛起以及网络销售模式变化,为鞋类企业带来大量订单,国内市场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竺彩华提出,未来随着国外疫情缓解,产业链供应链逐步修复,留给国内企业转型的时间窗口已经不多了,政企要合力加快转型步伐。建议从财政、税收、人才等方面出台更加有力的扶持政策。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宋慧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曹立媛

Fungo Ads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制鞋订单回流中国,一年出口多了124亿美元!鞋企却犯愁了……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