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前几年的热潮,最近一段时间,互联网大厂关于“中台”的讨论,似乎总是弥漫着一股质疑与悲观的气氛。
2021年12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宣布,从2015年的中台战略升级为“多元化治理体系”。张勇在2015年提出的“大中台、小前台”战略,是阿里过去几年最重要的组织战略,目的就是为了支撑前台的一线业务变得更加敏捷。
不仅仅是阿里一家对中台做出调整,2021年11月,字节跳动新任CEO、董事长梁汝波上任后最新一轮架构调整中,新合并成立6个业务板块,将原先的通用性中台发展为企业服务业务。总言之,思路也是拆分“大中台”,合并“小前台”,从过去的职能架构转变成事业群架构,把中台能力分拆至各事业群。
如今,在互联网大厂内部,中台似乎成了效率低的代名词,质疑声四起。互联网公司内外都到了复盘与反思“中台”的时刻。
据一位阿里员工透露,在2021年10月张勇与员工交流的“老逍果汁会”上,有员工表示:中台战略实际上是为了让前台快跑,中台沉淀能力,但目前中台在效率上却不是那么理想。张勇对此回复称:“我们希望系统性解决中台和前台的问题,希望把中台做得越来越薄,做得业务越来越可以闭环。”
另一位阿里的中台架构师也向界面新闻透露,过去一段时间,公司内部在重新梳理中台的定位,并且逐渐达成共识:中台要变轻变薄,释放人力去深入到业务端,通过高效协同去帮助业务产生价值,总而言之,中台应该是“服务”的角色,而非之前以强管控的方式做生态。
不过,这并不是对中台的完全否定。阿里也并非要彻底拆中台,只是将庞大的共享中台事业部重新打散,下沉到业务端。“反过来不是说不要中台了,是对中台要求更高,在一个整体架构里面的可扩展性。”张勇在上述果汁会上的回复中如此说到。
热潮
直至今日,仍有许多人抱有疑问:中台究竟是什么?能做什么?
据原阿里巴巴中间件首席架构师钟华出版的《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记载,2015年年中,马云到芬兰参观了手游公司Supercell ,该公司开发创造了众多知名游戏,但让马云和所有在场阿里高管惊讶的是,这家实现了年税前利润15亿美元的公司,只有共计不到200名员工。核心秘密在于,Supercell所有的游戏开发共用一个开发平台,这个开发平台被称为“中台”,员工分散作战,每个小团队快速测试游戏,拿到用户反馈,快速试错。
马云意识到,中台可以让组织变得更轻更快。于是,2015年,阿里巴巴首次在中国互联网提出了中台的理念,到了2018年,阿里升级数据、业务双中台战略并全面对外输出,引发国内各大互联网公司“中台潮”。技术出身的张一鸣,在创立今日头条时就融入了中台架构,而腾讯、京东、美团、百度等公司则先后跟进组织变革调整,投入中台。
对于当时的互联网而言,中台绝非一个伪命题。早期互联网野蛮扩张,抢占市场的速度比组织建设的要求更高,于是业务形成自我闭环,不同的业务之间存在很多“重复造轮子”的工作。比如阿里以电商交易为主要业务,所有前端产品,都有很多相似的业务内容,例如可能都需要做商品展示、用户激励、搜索、订单交易、支付收款、广告投放等功能需求。
不过,当消费互联网增长见顶,行业目光转向B端产业互联网等创新领域时,公司需要将过去成熟的通用能力沉淀下来,快速创新。而中台抽象出来的通用能力就会形成一个个“积木”,可快速搭建起一个房子,帮助公司在新领域快速开发产品、快速试错。
因此,中台的核心价值就是,避免各业务重复建设,让新业务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落地。举个简单的例子,阿里旗下的聚划算、盒马鲜生都是通过中台快速搭建,过去阿里积累的商品交易、用户、货品库存、支付等能力,新业务同样适用。阿里仅用了一个半月,就上线了团购平台聚划算,其他同类平台可能需要投入数倍时间。
弊端
但中台并非万能,各互联网公司跟风投入中台后,矛盾也随之而来。
首先,中台的迭代速度要跟得上业务、组织的发展速度。
上述阿里中台架构师向界面新闻表示,起初阿里提出中台时,是针对当时场景下的一种解决方案,并非从0到1建立起中台,而是基于阿里现有的应用能力,例如交易、支付等,让这些能力下沉再抽象成中台。
“但问题在于,整个中台的技术架构没有跟上业务的演进速度。当时阿里中台所提供的能力,是针对几个电商交易场景的定制,但除了电商交易外,阿里还有闲鱼、外卖、视频文娱等业务,因此中台的定制能力无法满足业务项目的需求。”另外,要跟得上业务快速起飞的增长速度,中台也需要足够强的架构和兼容能力。因此,阿里的中台可能并不是一个能满足长期发展所需要的中台模型。
其次,原本应是“提效”作用的中台,却会变相造成业务方的效率低下,成为其被质疑的另一个重点。
一位苏宁易购前中层员工向界面新闻举例称,过去其操盘的某前端产品做订单系统时,首先需要前端提出需求,通过中台系统对接,再转到另一个运营系统,再让运营去对接技术。“本来一个很简单的订单页面,在小团队里一周就可以搞定,半个月上线,但通过中台,最后项目排期经历了8个月。何况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订单系统需求。”
前端业务怨声载道,中台同样苦不堪言。
由于公司的中台资源有限,这也带来了项目优先级的问题,核心业务的优先级永远高于非核心业务线。上述苏宁易购前中层员工表示,其所在的前端尽量避免和中台做太多交互的业务,为了尽早拿到排期,你需要“圆滑”,“每次做一条业务线的时候,需要拉上n个部门一起开会。而中台对接这么多业务前台,导致有些中台部门从周一到周五,每天白天都在开会,晚上再加班赶需求。”
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用于中台,2019年底张勇在湖畔大学分享时就曾发出过警告:如果一个企业奔着中台做中台,就是死。上述苏宁易购人士也表示:“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说白了他们已经把护城河建好了,只要做底层数据互通就行,但对于其他公司,很有可能学也学不会。
另外,在实践过程中互联网公司发现,中台的“积木”形状本身是有限的,这也限制了新产品形态的发挥空间。中台确实适合几年前的互联网增长形势,但如今增长进入稳定,公司再想实现颠覆式创新,中台反而成了组织效率上的拖累。在阿里内部就曾有过反思,拥有庞大电商资源的阿里,为什么没有做出来有赞、Shopify等其他创新产品?
变化
矛盾在积攒数年后爆发。2015年,张勇发布全员信提出了中台战略,并成立阿里中台事业群,四位中台掌舵人浮出水面。张建锋(行癫)担任阿里中台事业群总裁,中台事业群下辖的搜索事业部、共享业务平台、数据技术及产品部分别由谷雪梅(康朵)、墙辉(玄难)和朋新宇(小芃)带领。
到了2019年末,这四位关键人物均已离开中台。2019年末张建锋卸任集团CTO一职,调岗去负责阿里云。朋新宇早已于2016年就已担任“友盟+”CEO,谷雪梅也在2017年先后调任阿里妈妈、菜鸟网络。而谈及阿里中台时最频繁出现的名字,副总裁墙辉也已于2019年底离职创业,当时“星环”团队负责人兼业务中台首席架构师虞振昕(毗卢)与其一同离职。这在当时的阿里内部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在2019年的组织架构调整中,阿里不再强调中台,取而代之的是更多BU与基建能力。此后阿里的新业务例如最新跑出来的淘宝特价版(现淘特),就采取了独立编制的组织形式,拥有更多自由度,也有自己的业务、技术、开发、产品。再到如今的“多元化治理”,都是阿里在中台战略上做出改变的缩影。
但阿里并非彻底拆掉中台。上述阿里人士向界面新闻确认,阿里的中台事业部仍旧存在,去年开始,阿里理清楚中台的定位之后,中台变得更轻更薄,贴近业务深入打磨。“慢慢调整,方向明确。虽然无法从整个大架构上立马做出变化,但是中台人员在意志上发生了大幅度变化,就是要服务业务。”
字节跳动的BU化调整,将六大业务收归抖音之下,也是基于现今互联网形势变化的战略调整。一位接近字节的人士评价到,在过去互联网的黄金时代,年轻的字节不断进攻,快速孵化产品甚至为其赢得了“APP工厂”的称号。如今增长神话不再,面对互联网寒冬,字节也开始强调修炼内功,扎根潜力最大的抖音,深度挖掘并巩固优势。
上述苏宁易购中层人士看到,很多传统行业的中台化仍有必要,例如中石油、中石化底层数据至今互不相通,每个系统都是孤岛,华南、华东地区用户数据相互割裂,对于传统的大型企业,需要一套中台的概念来打通所有系统,避免信息孤岛和重复工作。
“并不是说要否定中台存在的价值,”上述阿里中台人士也表示,“理想的阿里中台状态,是能支撑起阿里这艘大航母,上面的各种业务,都能实现快速起飞增长,但这个理想状态可能无法一下子实现,还需要三五年沉淀。”
记者 | 程璐
编辑 | 文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