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中国央企总部搬往雄安

2021-05-07 |作者:路口大爷、黄汉城 | 来源:旺角黄汉城

央企搬迁的进度要加快了。

新华社消息,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28日到河北雄安新区调研,调研工作包括“分批推进部分在京高校、医院、央企总部等疏解到雄安新区。”

消息落地,首家总部注册落户雄安的中央企业也出现了。
由国资委出资的新央企“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星网”)最终落地雄安,星网负责牵头和统筹中国卫星互联网发展,承担着赶超马斯克“星链”的科技重任。此次高层调研,就包括听取这家新央企落户的情况汇报。
央企是中国的定海神针。自从雄安这个千年大计横空出世之后,央企到底搬还是不搬,会搬到什么样的程度,就成为了民间兴趣焦点之一。
所以,坊间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热议一番。前段时间就有消息流传,有三家资源型央企总部要提前搬离长安街了。
央企总部搬迁已经进入倒计时,接下去,又会是哪个呢?

 

01
网上传的说法是:长安街上的X能、X网、X电可能要提前搬迁。
3月底就有公众号“能源严究院”发表文章说,从消息人士那里听到一个动静:
这三家央企原定迁往雄安的时间是2023年,现在计划有变,可能会提前到2022年。在今年春节前后,相关部委已经去考察了办公环境,节后甚至有人员进驻办公。不过,这三家公司不会直接搬往雄安,而是在北京另寻一处大楼作为总部过渡,等雄安新区建成后再搬迁。
文章的作者曾任职于《经济观察报》和《中国企业家》,在能源报道领域沉浸10余年,算是个消息灵通人士。
当然,外界很难得知,消息到底是真是假。
但不管怎样,它一如既往的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还有,它至少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
大家确实非常关注雄安的进展,关注在京央企的动向。尤其是在中央提出疏解非首都功能后,坊间更是竖起耳朵,随时捕捉靴子落地的声音。
此次高层在调研中说了一句话很关键:“雄安新区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首先是承接存量,必须分清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分批推进部分在京高校、医院、央企总部等疏解到雄安新区。”
而在雄安的规划纲要早就提出:
 

 

雄安重点承接著名高校、高端医疗机构设立分校、分院。之所以不是校本部、总院,因为这是关系到2000多万北京人的切身福利,不可能完全搬走。2
相关消息也验证了这一判断:“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与雄安新区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北京大学初步考虑将在雄安新区建立一流的医学中心,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在雄安新区开设分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则将在雄安新区建设新校区。”
当然了,非985、211的不著名高校以后可能就“不配”呆在北京了。
而金融机构、高端服务业的央企总部,则是要搬离北京。毕竟这只是牵涉到央企职工而已。
高层原话中的“首先是承接存量”这句话就大有意味了。因为如果金融机构和央企只是在雄安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那么这些都应该是属于增量,只有总部搬过去,才是存量。
谁该搬出北京,答案似乎越来越清晰了。
 
02
 
最关键的问题来了,什么样的企业才配得上首都功能?
以下是我的一些分析。
中央对于北京的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凡是跟这四个功能无关的板块,理论上都有迁出的可能:
第一类,二环内特别是长安街上的央企总部。
根据中央的蓝图,以长安街为核心的北京二环内,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绝对的大国权力中枢。
而长安街沿线就分布着不少央企总部大楼,就像前面提到的资源型央企,还有三大行总部。
它们和中央政务区的功能都并没有多大的关联,即便是那些非竞争性领域的央企,服务的也是国民经济,而不是中央党政军的政务活动。
长安街沿线进行功能疏解、重组、腾退,可能会是第一步。
第二类,金融类、电子商务类企业。
金融机构已经明确是“非首都功能”,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总部,都可以交给上海,交给雄安。
除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国开行),下面这些金融机构可能都没有必要非得留在北京。
像美国,各大金融巨头的总部多在纽约,但是这并不阻碍它们和华盛顿的美联储、财政部进行友好沟通,也不阻碍监管部门行使自己的职能。
如今科技如此发达,有关部门的监管早就可以穿透物理空间,金融市场中心与金融决策中心并非要合一才行。
此外,现在各大金融机构都在集中火力猛攻金融科技创新,和雄安的发展道路不谋而合。央行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就有雄安,现在雄安还在积极探索在跨境电子商务活动中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
这座中国未来最智能的城市的想象空间太大了,成为中国的区块链金融中心也不是没可能。
雄安的金融岛正在招手。
第三类,能源资源、工程类企业。
这类央企应该更多向资源富集区、产业聚集地集中。
业务重点是资源勘探开发的,应该眷顾一下中西部,比如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石油、中国有色矿业、五大发电集团,长江三峡集团。
业务重点是下游炼化的可以到沿海沿江城市,比如中石化、中海油、中钢。
粮食生产可以转移到河南、河北、东北这些大粮仓,比如中粮、中储粮,中国农业。
当然,上述央企都聚集到雄安也是可以的。毕竟离北京只有100多公里,坐着高铁不到一小时就到了,比通州到市中心用时还少。
说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会反驳了,北京剑指国际科创中心,所有央企都搬出来是不是反而会拖累这个历史进程?
我觉得这个可能要分情况。
你仔细看看下边这份央企名录。里头是不是有好些央企其实并没有掌握太多科技含量?
中国建材、中国建筑、中国林业、中国盐业、中国黄金、保利集团、华侨城,是什么高科技行业吗?
如果这些企业和北京的首都功能关联性不大,还是可以考虑一下雄安的。
(数据截止至2019年)
有些央企的主营业务非常传统,市场上的中小民营企业都能干,甚至还更有效率。
它们并不承担多少攻坚拔寨的科技重任,一年也贡献不了几个有分量的发明专利。这一类央企的总部直接搬走,并不碍事。 

而有的央企的业务,是属于上天入地,征服星辰大海的。这类大国重器的研发部门,就很适合留在北京。

毕竟北京有最好的高校,最多的科研机构,大家聚在一起联动效应会更强。至于其他的经营、管理、后勤服务等总部职能,还是可以搬的。

所以,整体上的空间,非常非常之大。
 
03
 
如果央企都不走,北京的负担远比想象中大得多。
你知道在京央企,全球有多少名员工吗?
请扶好你的座驾。
答案是,超过1000万人!
根据智谷趋势的统计,目前总部位于北京的中央企业(包含金融类与非金融类)共有100余家,在境内外的员工人数不少于1353.96万人。
其中,绝大多数人在国内工作,分布于各个省市区。
1300万的规模,相当于纽约+旧金山+洛杉矶+华盛顿特区的人口总和了。
当前,全国共有120多家央企,包括行政类央企3家,文化类央企3家,金融类央企26家,非金融类央企96家(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将实施联合重组)。
其中,有100余家的总部扎堆北京,占比超过80%!
八成央企总部在北京,使得帝都成为中国500强企业最多的城市,也是中国权力和财富最为集中的地方。
未来这些央企的总部到底搬不搬,所有人都关心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我是乐于见到它们搬迁的——
第一,据证券时报2014年的报道,国家电网,中国石化,中国电信以及中国钢研等20家中央企业,其(北京)总部的人数之为8557人,其中最多不过2000人,最少的才61人。
在北京总部的员工确实不多,但是在全国的员工可是不少啊。要知道,九成以上的央企都是庞然大物,下边动不动就是数十家二级单位,分散于全国各地。
根据智谷趋势的统计,目前总部位于北京的100余家中央企业,在全国的员工人数不少于1353.96万人。
如果九成在北京之外,这个数目也高达1200万人。虽然这些成千上万的分支机构平时在外地工作,但总是要跟总部联络联络感情的嘛。
要不每年中秋节咋会出现一个怪象呢:出北京畅通无阻,进北京水泄不通。
“中秋节送月饼大概不只是中国人的习俗,但送月饼导致堵车却可能是中国独有的现象。送月饼只是送礼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送的大概也不光是月饼。对于中国人来说,送礼与其说是一种习俗,不如说是一种政治。”(洪振快:《亚财政:非正式财政与中国历史弈局》)
除了送月饼,每个月开会,培训,述职也是少不了的,怎么着都有进京的需求。
真是“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想想都热闹。
目前,北京的常住人口是2150多万。但是据一些研究机构测算,实际管理人口已经超过了3000万。
多出来的一千万是从哪里来的?
除了全国各地来京旅游、看病、出差的,里头也有一小小部分,是由这些外地子公司在添砖加瓦。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而人随产业走,北京要减量发展、控制人口规模,估计还是得动动源头,才能让北京核心区“静下来”。
第二,从中国经济通盘考虑,经济资源过分集中也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
除了北京这些央企,剩下的24家央企中,粤港澳大湾区8家,长三角7家,东北老工业区5家,整个中西部仅3家。
全国还有那么多省市都在嗷嗷待哺,想喝口汤都不容易。
如果央企能搬出北京,按照它们的体量和辐射能力,几乎就是再造一个四线城市,或者彻底扭转一个三线城市的命运,改变一座二线城市的经济版图。
北京作为中国的心脏,不是要去虹吸全国的经济资源,而是依托首都功能去服务好全国一盘棋。所以,北京成为华盛顿式的城市,也未尝不可。
此前,已经有多家央企表示会进驻雄安。我相信,那些拥有大局观的央企,肯定愿意成为支持雄安高质量发展、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04
 
当帝都这边的水面荡起丝丝波澜时,东经115°,北纬38°的白洋淀深处早已经是风起云涌。
1500多个塔吊、16万工人、24小时连续作业……
当你蜗居在城市的角落无聊打发时间的时候,千里之外的雄安,正以惊人的速度蜕变着。
这里,是全亚洲最大的工地。
来自四面八方的建筑铁军疯狂涌入白洋淀,吃进去的是米饭,吐出来的是钢筋,一根一根搭起了一座超级新城。
国家在这华北大平原上砸下重金,千年大计的决心史无前例的坚定且明确。
看看这个亚洲最大的高铁站——雄安站,光是站房总建筑面积就高达47.52万平方米,相当于6个北京站的大小。真是大手笔啊。
看看这些高级公寓房,都是留给未来人才们入驻的安置房。这里的安置房比例超过70%,誓要与炒房天团彻底决裂,不搞土地财政。
目前雄安容东已经有833栋安置房完成结构封顶
再看看大兴机场的位置,专门布局在北京和雄安的中间。如此一来,从雄安到全球任何一座大城市,都是睡一觉的功夫。
这是何等的天选之子啊!
2019年1月,《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这份顶层设计就明确提出:“支持在京国有企业总部及分支机构向雄安新区转移”。
并且,这份意见还提出了两个时间表:
2022年,确保首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落地;
2025年,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初见成效。
众所周知,北京之所以会成为宇宙中心,全球房价最贵的前十座城市之一,就因为它集中了全中国最顶尖的资源。未来五年,央企过去了,北京的房价会变成什么样呢?想想觉得好刺激。
而雄安新区就是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泄洪区”。国家砸下重金,一天一个样,什么样的机构、部门、企业能配得上这样大手笔的投入?答案大家都懂。
京津冀正站在百年巨变的起点上。历史正在等待央企们的动身,它们的行动,必将成为撬动巨变的支点。

别忘点个“在看”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旺角黄汉城(ID:zgtrendPlus)微信公众号

fungo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代表本站支持其观点。若有文字、图片及视频等素材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中国央企总部搬往雄安
分享:

相关推荐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