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50年跟踪11000个孩子,真相扎心:爸爸陪还是妈妈陪,竟然影响智商和一生性格

2021-02-23 |作者: | 来源:成长树

文 | 小树妈妈

 

去年,一位爸爸辞工作,带着 14 岁厌学的儿子全国旅游的新闻在网上引起不少的争议。

这位爸爸之前因为忙于工作,对儿子疏于管教,把他交给了自己的岳母照顾。

转眼孩子到了青春期,开始越来越任性叛逆,不听家长管教,不想上学,因为作业和父母撒谎……

爸爸开始反思自己,决定让孩子休学 1 年,自己也辞掉工作,陪孩子全国旅游。

 

他们开着房车,从辽宁丹东出发,途经山海关、洛阳、西安等地,朝着云南丽江出发,总行程 1 万多公里。

爸爸的想法是,如果孩子不能读万卷书,自己就带孩子行万里路。

自己跟孩子朝夕相处,可以教孩子做饭、给孩子讲相关城市的风土人情、也能跟孩子一起解决旅途中的各种问题。

旅途中遇到过很多困难,父子俩也吃了不少苦。爸爸希望这样的“相依为命”式的陪伴,能够重新修复与孩子的关系。

 

前几天,我看到了这则新闻的后续,父子二人已经回到了家里,孩子跟家里的每一位亲人拥抱。

孩子表示:
「第一次离开家这么久,真的体会到了家人的爱是需要珍惜的。

我现在开始知道,学习不止是为了学历,更多的是家人希望我是一个有学识正直的人,我不想让家人失望,就算学习很苦,我也会逼着自己吃这个苦。」

 

经过50多天的旅行,原本叛逆厌学的儿子,慢慢地软化了下来,希望重新回到学校。

事情暂时有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是却还是值得深思。

我们都说教育是讲因果的,孩子现在的叛逆和厌学,跟父母的缺位之间,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好在这位父亲及时醒悟,开始用行动弥补裂痕。

虽然孩子未来怎样尚未可知,但是从这一路上孩子的转变可以看出,爸爸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

很多家庭中,都是妈妈或老人承担了大部分的教育责任。但实际上,父亲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过: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陪伴孩子的质量,甚至影响着他的整个人生。

爸爸带的孩子,往往更聪明

 

世卫组织表明:每天和爸爸相处两个小时以上的孩子,智商会更高。

真是如此吗?

之前看过一部 BBC 纪录片叫《父亲的生物学意义》,片中花了 50 年的时间跟踪调查了 11000 名孩子,最终得到的结果是:

有爸爸带的孩子,在语言、独立性等方面表现会更突出。

因为爸爸和妈妈的陪伴,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模式。

同样是跟幼儿说话,妈妈会自觉换成「儿童语」,孩子只需要接受或拒绝就可以,而爸爸则喜欢用复杂、陌生的单词、长句和孩子交流。

 

根据苏联著名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在孩子潜能范围内的,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他们的知识将获得更好的增长。

爸爸无形中给孩子提供了更多新鲜的词汇和句式,让大脑的语言中枢发挥得更好。

比起妈妈带娃的温柔细腻,爸爸带起娃来明显就非常野。

他们会和孩子一起嬉戏打闹,玩一些有点刺激的游戏,比如摔跤、探秘、捉迷藏等。

和爸爸的打闹中,孩子会学会如何协调自己的身体以及控制情绪,让大脑越发活跃。

 

美国《神经影像学》曾报告说:

运动能对人的大脑结构产生中重大影响。

这种早期运动无形中刺激脑细胞「生长」和「扩容」,记忆力、专注力、反应力都会大大提高,变得越来越聪明。

爸爸带的孩子,性格更健全

 

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

母亲代表大自然、大地与海洋,是我们的故乡。

父亲则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

思想的世界,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发育上,爸爸有着几个独特的优势,是妈妈无法替代的。

图片来源:电影《当幸福来敲门》

▍安全感: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孩子有安全感,才能有自信和自尊,才能与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际关系。

这种安全感,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妈妈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爱,而爸爸让孩子感受到的是力量和依靠。

在电影《完美的世界》中,男孩菲利普成长在一个只有女性的家庭中,他习惯了妈妈为自己做好一切,性格软弱,缺乏主见,经常被人欺负。

一场意外,菲利普被一个逃犯劫持,在这场意外之旅中,他却从这位临时爸爸身上,学到了许多男子气概,变得越来越自信勇敢。

很多孩子在成长中的疑惑,可能只有爸爸才能给出答案。

▍规则意识:

 

相比妈妈,爸爸更理性严谨,更注重公平,不会因为孩子小就心软而放弃原则。

去年,有位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得主陈逸贤引起了网友热议。

原因无他,他的履历实在是太过优秀——论文得奖,英语演讲第一名,还有唱歌、写作等丰富的业余爱好。

培养出这样一个儿子,爸爸起到的作用相当关键。

陈逸贤的爸爸曾经被孩子的班主任提问:

孩子老是玩手机该怎么办?

他掏出了自己的老人机,回答道:

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必须做到,否则是不公平的,也有失公允。

图片来源:电影《流浪地球》

 

弗洛伊德曾说:孩子眼中的父亲是集法律、约束力、威严、权力于一身的超人。

当父亲以身作则,态度强硬,能够让孩子尽早的建立起规则意识,变得更加自律。

▍独立性:

朋友圈有句广为流传的话叫做——爸爸带娃,要求不高,活着就行。

爸爸带娃的方式,总是粗犷又狂野,他们也会带着孩子尝试更多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也不会像妈妈那样,事无巨细。

这种「放养」和「偷懒」,可以让孩子从妈妈给的舒适圈中,走向更宽广的世界。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人生下来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亲密性,二是独立性。

前者母亲有天然的优势,而后者是父亲的优势和责任。

图片来源:电视剧《隐秘的角落》

 

爸爸能让孩子意识到:

 

世界不是以自己为中心的,父母不可能满足自己的全部需求,只有自己努力,才能收获满足,变得独立自强。

而这种教养,也会让孩子的同理心更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所以说,一个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孩子,少不了妈妈,更少不了爸爸。

父亲的陪伴

影响孩子的性别认知

父亲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个男性形象,他是男孩日后要成为的模板,也是女孩未来想要嫁人的标准。

一个男孩通过模仿、学习爸爸的行为,收获性别认同感,变得更坚毅果敢。

反之,如果爸爸缺席,男孩就失去了同性的正向榜样,终生缺钙。

而对女儿来说,父亲的存在也同样不可或缺。

正如心理学家武志红所说:父亲和女儿的关系,决定了女儿一生的幸福。

在纪录片《父亲的生物学意义》中,那些和爸爸关系良好的女孩,会更倾向于选择和爸爸外貌、性格相似的异性。

心理学家也对女孩们的照片进行了合成对比,结果发现:

那些缺乏父爱的女孩,青春期会提前 6 个月或 1 年,并且容貌也会更成熟一些。

这是出于一种防御,因为没有父亲的保护,女孩会提前早熟,但他们心里会更渴求着父爱,长大后更容易成为大叔控。

无论对男孩,还是女孩,父亲的地位,都是无人能取代的。

就如温尼科特所言:父亲,应该拥有永不退场的勇气。

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双方互补合作,才能养育出一个快乐的孩子来。

那些忙于工作的爸爸,请停一停,放下手头的工作,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一旦错过,就无法重来。

因为他们在育儿上,真的有一些特有的优势。

fungo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50年跟踪11000个孩子,真相扎心:爸爸陪还是妈妈陪,竟然影响智商和一生性格
分享:

相关推荐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