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世界,很少有国家像加拿大这么“傻”,自身经济实力有限,却一直心怀天下,能救人处且救人。即使现在,全球贸易战硝烟弥漫,加拿大经济在特朗普关税大棒下步履维艰,特鲁多政府都不愿关闭难民入境通道。
几天前,特鲁多总理接受CP24电视台采访时,再次重申了加拿大对待难民的开放立场。他说,很多人问他,为什么放那么多难民进来,不在边境上阻止他们,“答案是加拿大宪章、国际义务以及正当法律程序要求我们这样做”,“每一位入境者,无论合法还是非法,都要完全根据 移民程序来处理。警察会对他们进行检查、建立档案,政府会确定他们是不是难民。如果不是,再把他们遣送回家。”
特鲁多总理还强调,加拿大应该确定一条前进之路,既能展示加拿大人和社区的价值观,又能确保法规得以遵循,移民制度能为加拿大人所信任。加拿大人应该永远以积极姿态对待移民和难民,这是我们立足于世界的一份最大资产。
说实话,无论从加拿大文化来说,还是就华人文化来看,特鲁多总理的说法都没错。在过去大半个世纪中,加拿大确实多次接受难民,形成了“海纳百川”的传统。
姚永安先生曾撰写文章,细数那些年被加拿大拯救过的难民们:1948年收容1599名爱沙尼亚难民, 1956-1957年收容3.7万匈牙利难民,1968年收容数以万计美国难民(反对越战的美国军人)和1万名捷克难民,1972年收容7000名乌干达难民;1979-1981年收容5万难民,1999年收容5000名难民,1946-1962年更是收容25万名来自各国的难民。
两年多来,特鲁多政府接受几万名叙利亚难民,现在又敞开胸怀,不加限制地接受被美国排斥的中美洲难民,并不是突发奇想、一意孤行,而是加拿大优良传统的体现。
即使从华人文化角度来看,容纳难民也是正义之举。中华文化强调“四海之内皆兄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加拿大政府敞开胸怀,给予那些身无立锥之地的难民一个栖身之所,难道不是恰好与华人所追求的最高文化境界暗合吗?
华人生活在一个这样的国家,不但不应该抱怨,而是应该万分庆幸。我们应该庆幸世界上还有这样博爱的国家,去包容那些走投无路的难民,并且给予他们活下去的希望;我们更应该庆幸生活在这样一个博爱的国家,能够有机会切身感受超越血缘和种族的大爱。
所以,对于特鲁多政府的难民立场,华人应该举双手赞成。从价值观角度质疑特鲁多总理和加拿大政府,无论如何是讲不通的,也是最容易降低华人自身身价和被其他族裔看不起的。
在这个世界上,再自私的人,都不会认同自利的人。
但是,博爱、大爱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解决问题,既解决自身的问题,也参与解决全世界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解决自身的问题。因为,如果自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最终只能两败俱伤,原来生活在加拿大的人过不好,接纳的难民也活不下去。
所以,作为加拿大一份子,华人应该向特鲁多政府质疑的是,如何才能在加拿大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合法、安全地接受难民,而不是价值泛滥,为了博爱而去博爱。进而言之,华人如果对特鲁多政府移民政策有怨言,应该围绕操作问题提出质询,推动政府将博爱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而不是纠结于是否应该接受难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