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挽救濒危大象,抢救失传牙雕 —谈象牙与牙雕面临的问题

2020-08-31 |作者: | 来源:

高度生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当今世界纷纭杂沓的危机中,不乏有自然与文化的博弈,其中一项在中国传承六千年的民族牙雕文明正在遭遇断层和失传的命运。从回望历史,始于新石器时代的远古文化中,民族象牙雕刻早已和原始的音乐、舞蹈、玉雕、石器、骨器、陶塑等构成了中华史前文化。到近代大清重臣李鸿章奉着象征中国古老文化的牙雕艺术品走出国门,在国际礼仪场合宣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国粹牙雕。再看当代,中国外交部赠送联合国大型牙雕《成昆铁路》,作品作为“人类征服大自然的象征”,曾引起国内外极大轰动。民族牙雕在中国历史风尘中一路走来,历经沧桑,辉煌灿烂。然而这一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特殊艺术,在当今文明盛世却与国际间一项保护濒危大象政策相遇,这一自然与文化所面对的困局,正已引起世人的深思。笔者以四十多年在象牙雕刻领域的观察研究经历,对象牙与牙雕正面临的这一世纪问题,从不同的视角,拟提出一些不同的管见。

一、不要杀戮大象,珍惜自然资源
国际组织推行的保护野生动物公约,以及中国岀台相关的现行政策与世界接轨,有其相当的正当性和现实意义。由于野生大象是自然界濒临灭绝的物种,象牙的不可再生性,杀象取牙固然背离人类保护和珍惜大自然的普世价值观。所以全社会、全世界都取得共识,保护濒危物种,反对杀戮大象,拥护支持执法机构对那些不法猎杀大象、违规盗取、非法走私象牙者或团伙予以严厉制裁和惩处,对此无可非议。
然而,象牙资源这部分有天然留存和非法猎取两种本质区别。厘清厘正两种不同牙料的来源,有利于正本清原、有助于切实贯彻落实国际保护野生大象公约,同时也积极维护传承民族优秀牙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当性、合法性。
据1989年一份资料所示,北非洲仅一个国家,一年内大象自然死亡留下的象牙就有二十吨。如统计整个生存大象的非洲大陆,这类大象自然死亡留下的象牙经连年累积就是一个庞大的数目。人类不能掩耳盗铃,不能无视大象自然死亡留存象牙的事实。另据资料显示,非洲很多产象国家,每年生老病死大象的遗牙,因限于国际象牙政策制约不许出口,结果是这类牙料和非法猎杀大象取得的象牙经海关查获后,两者合拼,付之一炬,或采用碾碎方法进行毁灭性处理。对于类似政策法规尚存在不完善的缺陷部分,具有相当的争议性,这也正引起国际社会的深度反思。
野生大象有一种特别的天性,在它年龄老化时,它会找回祖辈群体埋藏象牙的归宿地,郑重其事地别断自己赖以生存的两支大牙,用长鼻掏坑,用长鼻埋牙。这种自然界神奇的现象,被称作为一种天性使然。好象它们族群有个约定,当生命归天时,会“叶落归根”似地聚集在某一个地方,并且把象牙掩埋在一起。当人类在这某个特别的地域,一旦发现有近代入土的零星象牙,那很可能同时会发现更多早先入土的象牙和象骸骨。野生大象同任何生物一样,有生老病死,新陈代谢。大象过世了,象牙还留着,这是一种天然现象,也是自然界其中一种象牙资源留存在世的真实全过程。

对于这种自然死亡大象的遗留象牙,和大象天性使然而由它们自己埋藏的象牙,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中,取之于这种自然来源的象牙雕刻,历来被视为“自然生命终止而艺术生命延续”。对于这种从自然到文化的转变,历来被人们司空见惯,并认为天经地义,从来无可非议。人类不同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类可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优势来造福人类,为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服务。很久以前,先人善用象牙优良材质,创造了民族优秀的牙雕文化。中国古老文化早已见证了:千百年来,我们先辈牙雕艺人就是以这种人类智慧和艺术劳动,充分珍惜和利用自然资源,运用这一优质材料作为载体,施以文化创意,充分挖掘其文化的价值,把天然资源转变成为人类智慧结晶,承载文化内涵,延续永恒艺术生命。这种世代承袭的文化传统,早已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约定俗成的自然价值观,和文化价值观。
人类利用自然死亡大象的遗留象牙,这完全区别于杀象取牙之例。建议国际环保组织应科学公正地界定“自然死亡大象的遗留象牙”与为了获取暴利而“杀身取牙”的本质性区别,严格制定规范性法律规则。对于“死牙”“活牙”的拿捏不能采取“一刀切”,不能两者混为一谈,而应以科学的自然观,正确对待自然界珍贵的资源。纠正那些不分青红皂白,武断销毁自然珍贵资源,显然,这一做法是当代普世价值观所不可取的。反之,对于那些非杀身取牙之例,人类能否合理利用自然遗留象牙资源为人类精神生活服务呢?对此,我们应厘清这一自然与法规、资源与文化的关系,突破历史盲点,对于珍惜并合理开发利用这一自然资源,用它造福于人类提高新的认知。我们既要有保护濒危大象的共识,也应该有抢救非遗牙雕文化的共识,只有当找到这两者平衡点,古老的民族牙雕文化才可以找到传承发展的正当途径。
在保护野生大象议题上,挽救濒危野生大象和重视环境保护,保持生态之间平衡,两者应不偏不倚。既区别对待因高龄自然离世而获得的象牙,也区别对待因破坏生态平衡理由处理的象生物。据悉,有些非洲国家和地区,野生大象过于集中,有破坏非洲原来就相当贫乏的森林树木和水利资源,影响非洲大陆气候暖化的自然环境,这不仅破坏生态平衡,而且成群结队象群进入村庄,有严重扰民倾象,影响人类安定生活环境。从理论上而言,任何一项环保政策岀台,必须同时兼顾到:动物生存、植物生存、人类生存、生态平衡、和全球气候效应,等综合因素,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以一盖全”。世界那么大,地域差别那么千变万化,一个现行政策也许五十年不变,或者更长时间不变,但任何政策终归要与时俱进的。对此,建议国际有关机构关注这一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状况的平衡发展。对于非洲某些局部地区大象繁殖过多,趋于越来越密集,而且随着时间延伸,造成象满为患情形,拟应合情合理地对于保护“稀有濒临绝种野生动物”定义,作岀合乎逻辑的政策界定,和适合时宜的政策调整。

二、不要毁灭文明,传承牙雕文化
然而,事物的另一方面, 民族牙雕毕竟是中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经济等方面的社会影响力渊源流长,根深蒂固。这一特种艺术来源于民族文化,扎根于民间生活,遍及神州各地,声名远波五洲四海。因此,抢救和保护濒临灭绝的牙雕艺术与保护野生大象同样重要,它理应当得到社会高度重视,并加以很好地保护、研究和传承。使这一在中国传承六千年的优秀牙雕文化不要在当代文明盛世失传。当今世界为保护濒危野生动物,对象牙原料和制品禁止国际间贸易流通。然而,这一政策的实施也使得正处于发展高峰期的牙雕艺术带来颠覆性冲击。中国民族牙雕正面临何去何从历史十字路口,现行牙雕政策如何切实保护优秀传统牙雕免于断层和沉伦?这一传统艺术出路何在?对于这一象牙资源和牙雕文化所面临的困局,正已引起了全社会广大热爱民族文化人士、环保人士、野生动物保护者、象牙雕刻爱好者的极大关注。

象牙特殊的材料,色泽淡雅,质地韧腻,结构分子匀称均一,相当适合精雕细刻,它是其它任何雕刻材料在质地、可雕性、观赏效果、艺术价值等方面都无法比拟的,甚至无法代替的。从东方人审美观念而言,象牙雕刻其实相当符合人们偏爱于精工细作,小中见大,一以当十,在细小的空间,凭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一种心气相通的功力来展现袖珍版的艺术天地,欣赏以高难度技艺,巧夺天工形态,让牙雕作品看起来充满精细美与高深莫测的感觉。象牙雕刻正是以这种超越人类生理和心理极限,把精细程度呈现到最极致的状态,所以,历来被视为是一种以精巧细微特色引人入胜的绝技,让人们从微观的视角,看到了熟悉的大千世界而惊奇不己。也正是由于它的精细程度超过了常人视觉极限,具有迵异于常人生理难于达到的最大限度,因此富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牙雕艺匠惊人的技能和意志,往往令人不可思议,那是一个眩人耳目、净人心灵的独特的物质和精神世界。人们赞佩不已之余,无不为奇工巧匠的挑战极限和惊人创造力受到鼓舞和刺激,为人类智慧和勤劳而自豪。

精细牙雕相当符合东方人的审美观念,它不仅迎合了东方人特别偏爱精致细巧的审美传统。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充分利用和挖掘象牙自然资源潜能,为人类文化精神服务的创造能力。然而,西方人对立体造型艺术的审美视角比较崇尚写实风格,在形、色、比例等传统美学因素影响下,那些壮观硕大、富于团块感、分量感的中大型雕塑是他们首选。而那种精细形态的雕刻则往往居于其次或受到匆略。由此可见,不同文化背景民族的审美喜好,直接影响不同民族的审美价值观,以及对不同艺术形态的追捧热情。西方人对于舍弃一种相当精细的象牙雕刻会表现得无关紧要。而东方的广大牙雕爱好人士则把精雕细刻的牙雕奉为雕刻范畴的高端境界,他们对于这项在历史上传承了六千年的特种艺术,将要断层失传的告急就表现得犹心如焚,难以接受。
所以,在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国际社会,不同民族应该都有自由选择各自传统的审美取向,拥有保留和传承适合本民族审美观念审美习惯的权利。东方人完全没有必要在一项尚不完善的环保政策面前,迷失了几千年传承至今的审美爱好。中国民族牙雕六千年传承的生命基因中,有它源远流长的历史理由,中国人喜欢了几千年的东西,自有它被喜爱的内在原因,有它继承沿续的文化价值。中国历史上曾历经过无数朝代更迭,战乱坎坷,但象牙雕刻这一民族艺术从来没有在历史上被割舍过。因此,历史早已证明,牙雕文化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终将是经久不衰的,在当代文明盛世更应该是如此。创造和成就一种民族工艺来之不易,不要轻易毁灭传统文明,传承牙雕文化是当代人肩负的历史责任。可以相信,为了面对祖先和后代,我们当代人终究会在“象牙与牙雕”这一议题上找到两者平衡点,既能保护濒危野生大象,又能传承民族优秀牙雕文化,进而对得起前人,也对起后代,更对得起历史。

三、双保护是挽救大象和牙雕的最佳取向
象牙与牙雕是自然资源同文化产物两个范畴的东西,“牙料”和“牙雕”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在保护大象问题上,国际有关组织和中国责任部门切实履行执法,对非法猎杀大象,盗取、走私象牙的行为应该予以严厉制裁。在此同时,也应本着普世认同的科学自然观,思考、制定、完善合理公正的“自然资源保护法律法规”。比如,对于那些生老病死大象遗留的象牙,对于那些危害自然生态平衡处理的大象遗留象牙,应建立建全有国际权威性的注册登记和科学鉴定机制,依据牙料来源实际情况严格界定,区别对待。对于那些不论死牙活牙,不论自然死亡或杀象取牙的本质性区别,“逢牙必烧”的做法,相当值得商榷。这种对于有关政策法规尚不健全的灰色“雾区、盲点”釆取一刀切的做法,无疑存在不合理部分,似乎有着很大的改进空间。

建议相关责任部门应组织专家、学者、雕刻家、和制定相关政策人士,以科学自然观作为依据,进行科学研究,深入探讨、严格鉴定。任何保护频危野生动物政策需要有全面公正的考虑,为珍惜自然资源,敬畏民族优秀牙雕文化,应在政策层面上避免一刀切、因噎废食、或以一盖全的思考方式和作为。在有关鉴定细则尚未建全完善之机,由国家有关部门实施冻结海关没收的库存牙料,停止滥烧和消毁尚未鉴定的象牙原料。对于那种自然死亡留存象牙,不分青红皂白,烧牙毁牙的做法,应予立即纠正。因为人为地毁灭自然死亡留存象牙是对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与当代文明社会珍惜自然、充分利用天然资源为人类精神文化服务的普世自然价值观和文化价值观不符。人类制定保护濒危野生大象公约的初衷是为了珍惜爱护自然资源,如果在落实政策过程中采取激进的方式处理,那将背离了珍惜爱护自然资源的本来宗旨。
建议国家有关责任部门拟组织收集保护大象和保护牙雕的合理建言、科学理据,加强与国际相关公约组织的沟通协调,既旗帜鲜明地赞同和履行保护大象,同时也据理力争充分利用自然死亡大象遗牙的合法性。如果这一建言获得莶约国公认,并合情合理地推动修改相关条例,那么,现行公约必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对此,任何现行国际政策,同样必须接受社会实践检验,接受人类历史考验。

另外,科研开发,人工产牙,这也是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一个建设性设想和选项。在当今世界范围内杜绝象牙原料交易和流通情形下,也许这一想法如同天方夜谭,但现代科技往往可以解决人类一时解决不了的难题。建议国家有关科研单位,组织科研项目,引进优良品种,试验人工养育驯象,研究大象再生象牙可行性。参考人工养鹿取茸、养鹿取麝香、养羊取毛、育蚌取珠,等范例。用科学养育方法,以此,为人类医用的、物质的、文化的目的所用。人类应该严格采用人道主义方法,取物不取命,取牙不杀生,切实保证珍贵动物生命得以自然繁衍生存。人类如果可以在法理上得到合法驯象产牙,从大象一生多次产牙的科研成果中得到象牙料源,这将有助于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充分展示人类改造自然的建设性和创造性能力。人类这一幻想,如果有朝一日梦想成真,那么,这也意味着牙雕艺术这一在中国有着六千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开源节流的努力,或许有望另辟蹊径,象凤凰涅盘,在浴火中重生。
总之,我们既积极支持保护濒危野生大象,同时也竭力倡导保护将要失传的民族牙雕艺术。这一双重保护议题为国际和中国社会提出了一个严峻的世纪性问题。保护大象和优秀文化艺术,就是保护自然生命和开拓人类精神文明,两者都具有同等重要性。中华国粹牙雕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代表着古今中外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珍惜爱护这一优秀文化,也意味着守护民族精神家园,传承人类世代文明。所以在价值取向问题上,我们要以科学自然观为准绳,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国际层面提出合乎情理的建议性意见,对于那些非洲大陆自然死亡大象遗牙,或大象自己淹埋但又被挖掘岀土的死牙,经执法部门科学鉴定,应尊重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和挖掘其中文化价值的正当权利,允许合法利用这部分象牙。
只有积极倡导既保护频危大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又保护优秀牙雕文化,给予“大象”和“牙雕”两者应有的双保护地位和相应政策,这既是遏制杀象取牙,挽救濒危大象和抢救失传牙雕,争取双赢,取得彼此平衡点的两全其美之策,它无疑是解围象牙资源和牙雕文化所面临困局的最佳方法和取向。

说明:本文为胡昌民先生特许《高度》周刊全球首发。

本文发布于: 2017-3-17 23:30

fungo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挽救濒危大象,抢救失传牙雕 —谈象牙与牙雕面临的问题
分享:

相关推荐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