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住着豪宅哭穷为哪般?

2020-08-28 |作者: | 来源:

高度地产周刊原创稿件,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卑诗大学 (UBC) 一项研究显示,温市桑那斯─阿布特斯岭 (Shaugnessy-Arbutus Ridge) 及列治文市北部一些社区,业 主瞒税情况严重,不但影响大温地区的税源,而且对普通工 作家庭也不公平,因为那些真正中低收入的家庭,将要承担更多的教育、 医疗及公共交通税负。 

据卑诗大学地理学家 Dan Hiebert 表示,大温的问题比蒙特利尔和 多伦多更严重,主要原因是许多拥有加拿大和其他国家或地区国籍人士, 都没有向加国报告他们的海外收入或其他资产。如果他们在加国没有收 入,这样就会被加拿大统计局列为“低收入户”。 

加拿大统计局资料显示,大温地区一些高价房屋林立的社区中,有 高达 30% 成年人列为低收入人士,其中不少是拥有自住房屋的移民业主, 但他们申报的收入和低收入人口较多的市中心东区居民一样。 

大温豪宅区穷人反倒多 
与“低收入”三个字最矛盾的社区要数名流聚集的温西桑那斯─ 阿布特斯岭,片区内有威尔士王子中学( Prince of Wales Secondary School),Quilchena Park 以及 37 街以北位于半山腰的豪宅,房屋售 价在 200 万至 600 万之间。接近六成居民并非在加国出生,其中华裔占 50%,34% 为白人、8% 为韩裔。 
而在 Oakridge 购物中心以南,Granville 和 Cambie 街之间的社区, 即使大部分住在该地的居民都购有奢华的独立屋或公寓,同样有着极高 的“困难户”比例。该社区有超过 7 成的人口并非出生在加国,69% 为 华裔,19% 为白人,5% 为南亚裔。 
此外,在华人人口占 75% 的列治文中北部,约有 4 万人拥有高档住 宅,声称自己属于低收入人群的却占有着高比例。 
Hiebert 此次的研究结果与温哥华数学家 Jens von Bergmann 的发 现所吻合。Von Bergmann 先前任职于卡尔加里大学,其研究发现,仅 温哥华市就有 2.5 万家庭(约为市内家庭总数的 10% )申报的收入要远 远低于他们在房屋上的开销,这些家庭主要位于温哥华西区。 
Hiebert 和 Von Bergmannd 的研究结果同时指向了华人。在这些豪 宅林立而“低收入”人口极大的社区,少数族裔居民要多余大温其它地区, 其中以华人居多。 
投资移民缴税不如难民 
早在今年三月,加拿大移民局就已经发现了收入申报的问题。数据 表明,在过去 30 年中,加拿大接收的难民缴纳的收入所得税超过了投 资移民。 
根据联邦公民及移民部(CIC)报告,投资移民登陆后一年申报的 平均收入为 1.8 万,15 年后收入也仅有 2.8 万。且从第三年起,只有 47% 的投资移民报税时有申报所得收入,5 年后申报有收入的比率更减 至 39%,而一般加拿大人申报所得的比率高达 67%。反观难民,登陆第 一年平均收入仅 1.75 万,但 15 年后增至 3 万元,5 年内三分之二难民 都申报所得,比率与一般加拿大人相当。 
不仅投资移民主申请人如此,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的配偶与第二代情 况也类似,投资移民中,占四成的依亲是 10 至 19 岁的子女,经过 15 年的本地学习与成长理应拥有不俗的收入,并反映在税单上。但结果这 些年龄介于 25 岁到 34 岁间的投资移民第二代,他们的收入也低于平均 水平,且申报所得的比率更逐年降低。 

占着资源毫无贡献 
自加拿 1986 年推出投资移民项目,到去年哈珀政府叫停,总共有 超过约 20 万投资移民来到加拿大,早期时许多来自香港,随着中国大 陆富人增多,近年来的投资移民主要来自中国大陆,平均每年 4 千到 6 千人。很多投资移民把加国视为度假、子女接受教育或退休的天堂,至 于营商他们则会选择回到“家乡”。 
种种迹象表明,这些住在高档社区却声称低收入的家庭,普遍遵循 了“太空人”移民家庭的轨迹,即丈夫在国内工作,处于学龄的孩子留 在加拿大。

来回横跨太平洋是这些人的生活常态。根据加华历史协会的报告, 在同时拥有加拿大和香港护照的男性中,有三分之二都不在加拿大工作 或生活。花旗银行东亚区的一名高管表示,直接转入加拿大的跨境移民 资产只占 10%。
究竟有多少加拿大人拥有富裕的资产,但申报的收入却很低,甚 至因为“贫困”而接收着政府救济金和退税?没有付出却享受公共资 源的人占有多少比例?围绕税务的种种问题使加拿大的社会公平受到 了挑战。 根据 Hiebert 的报告,这些表面上“收入低”的社区和市中心东区 和本拿比 Metrotown 不同,出租房很少,但在这里有自住房却“哭穷” 的移民比例甚至要高于蒙特利尔和多伦多。 
坐拥豪宅并未完整申报资产或海外收入,前列治文市长 Greg Halsey-Brandt 对由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表示担忧。即使这些富豪缴纳 了物业税,但其中大部分的人没有按规定缴纳省府和联邦的收入所得税。 政府建造高速、公共交通、大学、医院、移民援助机构等公共资源的资 金主要来源于这部分税收。 
加拿大种族关系基金会(Canadian Race Relations Foundation)的 主席 Albert Lo 希望加拿大税务局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对投注大量资金 在加拿大房地产,然后回到中国工作的移民,严查其收入。
即使去年联邦政府取消了投资移民项目,仍不能完全杜绝税收不平 等的现象,依然有不少富豪通过魁北克投资移民的通道进入加国,之后 再搬往大温居住。温哥华移民律师 Samuel Hyman 指出,尽管联邦政府 已于 2013 年立法规定所有加国居民须申报海外资产,但至今联邦和省 府均没严格执行相关规定,致使“住大屋、不交税”的情况依然存在。
这些人或是钻法律漏洞,以非居民的身份逃避收入所得税,或 是以不申报海外资产的违法行为逃税。但这些不申报海外资产,披 着“贫困”外衣的父母,若将孩子送入由税收支持的高校,就意味 着他们毫无贡献却能占着优渥的教育资源,这对其他人来说是极为 不公平的。
海外资产披露有阻
在政治上,强制披露海外资产的阻力一直存在着。经济全球化的拥 护者,如温哥华贸易局(Vancouver Board of Trade)和 BC 地产巨头 David Choi,一直以来都反对海外资产披露的立法。甚至是左翼的中 坚分子,比如温哥华新民主党人 Jenny Kwan 也曾因“文化敏感性”为由, 公开表示反对。资产保密是中华文化特质,Kwan 引用华人富豪移民的 原话,“华人十分注重财产的私密性,要求披露资产不符合我们的传 统文化。” 
虽然在海外资产披露上受到阻碍,但政府追讨雄心不减。加拿大 政府计划在 2015-2016 财政年度追回 3.89 亿加元,并在接下来的 2016-2017 财政年度将追讨目标增加到 4.39 亿加元。

从去年开始,加拿大政府开始仿效美国、英国和德国等经合组织成 员国的做法,把一定比例的追回来的税款用来奖励举报人。如果所提供 的信息让政府查出欠税超过 10 万加元的逃税大户,举报者可以获得占 税款 5% 到 15% 的奖金。但是条件是逃税的资产必须在海外,转账行为 也必须部分或全部在加拿大以外进行。自这项政策实行以来,联邦税务局收到上千个举报电话或举报信,并利用从中获得的信息进行了百余宗调查。 
本文发布于: 2015-10-5 11:26

fungo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住着豪宅哭穷为哪般?
分享:

相关推荐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