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登山的开头非常平常,谁也没想到后来的艰辛,也许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这是我们出发前的图片,因为事先通知里有提醒大家,80岁的老人和4岁的孩子在图片里就消失了。这次最大的63岁,最小的两个孩子11岁,有位女同志刚刚大病初愈,也加入了我们的队伍。大家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带着兴奋,带着对登顶的向往。
这回我们选择的是右边另一条小路,BCMC。相信大家都听说过Grouse Grind,不少人也登过,知道多么不容易,很多同志常自豪于走过GrouseGrind。而走过BCMC的就不多了,所以这条路也鲜有人走,不像GrouseGrind那样拥挤。

这条基本就是由树根和土混在一起的土路,没有绳子,没有扶手,几乎都是60度的斜率迂回曲折往上,旁边一不小心脚一滑就可能滚下山崖。很多地方无法分辨这是路还是不是路,这也为后来的登顶埋下了隐患。
出发了,一路上开始时是欢声笑语,很快就被重重的喘息取代。因为坡度很陡,向上十分吃力,大家体力很快就不行了。这时只是个开头,只是大约十分之一的样子。按照现在的情况,还要再走10倍的路程,想到这,大家都有点惧怕。
再往上越来越艰难了,体力开始透支,大汗开始淋漓,不停地喝水,有很多同志坐下不走了。我们开始互相鼓励,到了开头五分之一的时候,有同志给我电话,放弃了,选择了下山的归途。剩下的继续往上。。
值得一提的是有个18岁的小伙子,一直在帮助大家,扶老携幼,不停的关心走不动的朋友,提醒大家喝水,替大家扛包。他的名字叫做Bryan,让我们记住他,刚刚高中毕业。
到了快一半的时候,我们都以为不可能上去了,太难了,大大超过了我们的极限。另一个15岁的小同学和爸爸说:“我想回家”。当爸爸的眼泪唰得一下就下来了。后来的路不知怎么走的,手机接到短信,又一对朋友放弃了。
与我们狼狈不堪,汗流满面,气喘如牛相反的是,有个11岁的小朋友,一直冲在前面,而且身边还没有带水,孩子爸爸非常担心,无奈体力跟不上,估计被孩子落下了20分钟左右的距离。没有人知道孩子的下落,走在最前面的,往回传话,说好像是有个孩子在前面。
这时的大家已经自顾不暇了,每一个人都在拼了命似得,集中全身的体力,集中意念,踩好脚下的每一步,一块山石被脚踩松了,滚了下来,大家纷纷大声呼叫,提醒下面的朋友。后面的情形我们就不知道了,反正是一直埋头往上攀登,心无杂念,即不敢回头往后看,坡度很陡,一看就晕;更不敢看上面,不知遥遥无尽的山头,还有多远,怕把自己最后的一点意志给摧垮了。
后来,无数个后来之后,终于登顶了,那个11岁的孩子却没看见,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我们登顶的喜悦一下子就被打得一落千丈。大家纷纷准备寻找,可漫山遍野,好不容易连滚带爬的上来,再下去找谈何容易。就在我们正准备报警的时候,一个朋友打来电话,说孩子和他在一起,大家一阵欢呼,撑着的我们心理上一下子就瘫倒了。
这时除了我们前面登顶的,后面还有一大批我们的同志,还在艰难的跋涉,不知死活。接到几个电话,询问路线,后面的很多朋友都迷路了。。
最后就像无数电视剧里的剧情一样,是个大团圆的结局,我们在山顶欢笑,我们在山顶流泪,幸福来之不易啊!山顶露天茶社上,我们把椅子围成一个大大的圆圈,大家彼此畅谈,叙述着经历,交流着感情。
这时距离我们上山已经4个小时过去了,每一个朋友全部无一例外的选择坐缆车下山,没有人再敢或再想体验一把下山的感觉。在夕阳的照耀下,美丽的大温在缆车上一览无余。我们下周再聚!
华人联谊会目前在大温地区有1300多人,每周活动预告、活动照片请见www.cvcfs.com,报名热线:778-320-5826
温哥华华人联谊会
www.cvcfs.com
Jack Tong 童冬
778-320-5826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 华人联谊会8月18日登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