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为何川普大而美法案会让这位加拿大著名金融专家晚上睡不着觉?看完此文后,估计你也难以入睡!

2025-07-07 |作者:David Rosenberg | 来源:大中网

加拿大环球邮报(Globe and Mail)日前刊登了David Rosenberg的评论。他是Rosenberg Research发起人。

评论说,在川普施压下通过国会的预算法案,虽然庞大,却丑陋无比。

毫无疑问,即将实施的这一预算的核心内容是延长2017年出台的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这些减免原定于今年年底终止,若没有当年“自动到期”的承诺,当年的减税政策在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面前根本不会通过。

现在不是2017年了,当年美国财政赤字还在6000亿美元左右;如今是2025年,该预算导致赤字高达约2万亿美元。各种花里胡哨的内容(例如对小费和加班工资免税?这纯属是开玩笑!)、预算在收紧开支方面轻描淡写,加上把原本是为期十年的税收减免永久化(哪怕财政根本无力承担),都意味着美国将长期面对庞大的赤字与债务。

令人遗憾的是,这个丑陋的预算不仅无助于遏制美国联邦债务的空前数字,反而火上加油。更可悲的是,没有人把它当回事。

当然,尽管充斥着“海外买家罢买”的恐慌传言,美国财政部在国债拍卖中仍然能顺利找到投资者接盘,借钱没有目前不是问题。

虽然财政政策与债券收益率的走向之间只有大约20%的相关性,但这仍然足以解释为何美国国债收益率在发达国家中居高不下。

川普总统渴望低利率,但他自己的政策却正在阻碍这一目标的实现——即便当前经济已经开始放缓,通胀也正在逐渐回落,尽管关税压力仍在。

我最大的担忧源于美国经济学家赫伯特·斯坦(Herbert Stein)曾说过的一句话:凡是无法永久持续的事情,终将结束。某一刻某些东西将会崩溃。或许,美元的大幅贬值就是投资者对财政政策信心动摇的早期信号。美元抛售的发生,即便在美联储维持高利率的背景下,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接下来还有三点值得关注:

第一,目前的赤字和债务膨胀在缺乏政治意愿应对的情况下,将极大限制未来美国财政政策的空间,尤其在应对经济衰退时将束手无策。

第二,根据基础经济理论,政府债务的过度累积不会带来经济增长,反而会把企业“挤出”融资渠道。这也是为何,除了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之外,美国企业资本支出当前处于根本性低迷状态。资本市场的资金总量有限,而政府部门计划占用越来越多的融资资源,挤压了企业借贷和支出的空间。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当前赤字与债务问题正日益变成结构性问题,因为不断膨胀的利息支出已深深吞噬国库财政,并将持续拖累未来的美国财政状况。

说它是“结构性”的,是因为这笔债务不断增长,利滚利的复利负面效应愈加明显。

请看下面这些美国的数据:

利息支出:9450亿美元(也就是美国每天支出利息26亿美元)

国防开支:9100亿美元

医疗保险(Medicare):9700亿美元

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1.5万亿美元

利息支出已经超过了国防预算。请想一想,美国为债务付出的利息比保护国家安全的开支还多。到2034年,预计美国利息支出将达到1.7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目前对社会福利的支出。美国已到了这样的阶段:一半的财政赤字是利息支出造成的。照目前华盛顿政客的应对方式,十年之内财政赤字将完全由债务利息构成。

你想知道这对美国经济、金融市场稳定和货币的影响?看看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的加拿大就明白了。华盛顿一群不谙历史的人根本就不把其当回事。

我对这个预算的失望之情,难以言表。

川普称“历史性加税”将令美国经济崩塌,这实属荒谬。所谓的加税,其实只是恢复2017年原定十年到期的临时减税政策。当年就没有承诺永久减税,怎么突然减税变成天经地义了?

在华盛顿,不论哪个党执政,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断加大开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尽管受益于经济增长,政府收入比疫情前上涨了43%,但美国赤字仍高达2万亿美元。不要脸的是,即使疫情早已过去,美国政府开支仍比疫情前高出超过50%。

所以这份川普施压通过的预算在开支上的确“庞大”,但在解决美国财政失衡的问题上根本就是丑陋。

对于那些担心2017年减税政策到期后不续的后果的人,我倒想问他们:干嘛不把税率直接降到零,看看当赤字达到7万亿美元后会发生什么?

川普先生,如果你执意要延长减税政策,那就重新调整开支结构来支付这项“减税”政策,而不是进一步恶化财政状况。毕竟,就连在房地产生意里,也不可能靠不断借债获得繁荣。

最后,还有一个几乎没人提及的美国人口结构的债务陷阱。让我用实实在在的数据给你描绘一下。

由于移民限制,美国人口年增长率已降至0.6%以下,不足历史平均水平的一半,也不到一年前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自然人口增长几近停滞,过去二十年出生率下跌超过20%,生育率创历史新低。

未来十年,美国每年死亡人数将超过出生人数!美国正在步日本的后尘。日本在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上领先美国二十年。这不是周期性的,是结构性的。而与以往任何战后经济放缓不同,这一次,美联储也无法用机器“印婴儿”。

白宫只顾担心“财政悬崖”,却对前方更可怕的“人口悬崖”视而不见。他们幻想一个美好未来,却忽略了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人口悬崖根本没被计入股市估值、信贷利差或国债收益率中。美国整个政治圈都对此危机看不见。

真正让我夜不能寐的是:华盛顿没人有勇气面对这一切。为了确保社会福利体系的偿付能力,美国必须立即削减23%的福利或提高31%的税收。美国医疗保险更是一团糟。可川普却在去年的总统选战中说:“不会碰福利政策。”

政客们不会主动行动,除非市场强迫他们改革。而一旦那一刻来临,必然是巨大的经济调整,而非渐进式改革。看看希腊,而不是瑞典。

再看看这些美国人口数据:

65岁及以上人口:当前6300万,2035年将增至7600万

中位年龄:当前为38.5岁(1980年为30岁,2000年为35岁,预计2050年为43岁)

主要劳动人口(25-54岁):从2035年开始逐年下降,占总人口的比例持续减少。就如日本那样,美国也将面对联邦债务占GDP比例达到三位数的局面,同时面临日益上涨的抚养比和庞大的养老金及医疗开支。

这预示着美国未来将是一个通缩或低通胀、金融不稳定、个人储蓄率上升、经济增长迟缓、资本回报率偏低以及利率下降的时代。

是的,白宫最终可能会如愿以偿地看到利率下降,但绝不是他们期望的那种。

我二十年来一直呼吁关注债务问题,未来即将上演的一切将使当下看起来像是排练。这不仅是人口增长放缓的未来,更是劳动人口增长速度减缓最为明显的未来。未来十年,25-54岁群体(主要劳动力)年均增长将降至0.6%;而65岁以上人口预计年均增长近2%,75岁以上人群更将增长超过3.5%。到2035年,25-54岁人口将增长800万人(从1.31亿到1.39亿),而65岁以上人口将增加1300万人(从6300万到7600万)。到那时,美国每1.8个主力劳动力需要负担1位退休人口——当前还是2人负担1人。

在目前的社保结构下,这种模式怎么可能维持?更别提1930年代罗斯福设立这些福利制度时,美国人均寿命才60岁,而现在人均寿命已是80岁,且还在增长。人们似乎忘了,美国人口的中位年龄现在接近40岁!

超过一半的美国人口已经40岁或以上!1970年为28岁,1980年为30岁,2020年为38岁。正如我说的:美国正在“日本化”。

而这对债务与GDP的比例意味着什么?分母(GDP)将停滞,分子(债务)则持续增长。当劳动力停滞,退休人口飙升,这个数学等式就是一个不堪一击的命脉。

这个“美丽”的预算案里,难道不该至少提一句这个问题吗?

不把真相告诉那些不看数据的普通民众,这难道不是一种“犯罪”?这些人该进监狱!

与此同时,美联储和大家的共识还停留在为通胀发愁。他们看的是过去,而不是未来。日本早在三十年前就给出教训,可没人理会。老龄化不会引发通胀,而是通缩、储蓄过剩和结构性停滞。过度债务更让问题雪上加霜。人口老化的最大经济特征是:储蓄多、消费少、不愿冒险。他们从股票转向债券,从增长转向收益,从消费转向保值。

这不是理论,而是几十年数据支持的行为现实。人口老龄化必然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而货币不流动,就不可能产生持续性通胀。

如前所述,财政走向与债券收益率的相关性为20%,因此,那么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现在应在6%。但现实中影响利率的还有人口结构、通胀、名义GDP增长、产出缺口变化、单位劳动成本等多个因素。这也解释了为何美债收益率被锁定在4.5%左右。而影响最大的就是老龄化这一结构性趋势,未来,人口问题将取代其他所有问题。

婴儿潮一代的债券需求将让供给问题加大。到2030年,60岁以上人群将持有35万亿美元金融资产,并逐步从高风险资产转向固定收益工具。

这将在财政恶化的背景下,为利率设下天然上限。

投资者如何应对以上的问题?

  • 做好长期通缩的准备
  • 做好财产缩水的准备
  • 做好债券收益下降的准备
  • 预防金融危机对自己财产的打击

把自己资产转移到以下各行业以避风险:

– 债券为王:增配高质量债券,利率下行时长期债券是你的保护伞。

– 投资医疗保健行业来保护自己:REIT(地产投资信托,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制药、医疗器械、服务机构。医疗不再只是防御性板块,而是在“无增长”时代下的增长故事。85岁以上人群每年人均医疗支出达3.5万美元,而65岁以下人群仅为9000美元。85岁以上人群到2040年将翻倍。与医疗REIT楼宇出租率达92%,租金年增长3.5%;相比之下,写字楼REIT正在流失租户。

– 分红贵族:老年投资者更关心债券收益

– 黄金:作为财政恶化背景下的货币贬值对冲工具

– 国际多元化:布局人口结构更年轻的地区(印度、拉美)

应规避的行业:

– 可选消费(退休者不会买宝马)

– 房屋建造商(家庭数量将减少)

– 传统零售(亚马逊+老龄化=死亡螺旋)

– 地区性银行(经济不增长,银行业绩也不会好)

这不是悲观论——这是数学现实。而政界尚未醒悟。人口结构的命运已注定。识时务者为俊杰:人口结构支配一切,包括货币政策、财政刺激和放松金融管制。

这就是为何“命运”这个词,总是和“人口结构”紧密相连。婴儿潮的黄金年代已经结束。阁下应做好准备。

Fungo Ads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代表本站支持其观点。若有文字、图片及视频等素材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为何川普大而美法案会让这位加拿大著名金融专家晚上睡不着觉?看完此文后,估计你也难以入睡!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