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美中关税战,中国始终采取强硬态度应对,分析指最近川普对中国的态度似乎出现软化迹象,对于中国领导人来说,这加强了他们的信心,认为「只要继续等待,川普最终就会屈服、让步」。
华尔街日报报导,在经历数周的冲突升温后,美国总统川普正考虑在「某些情况下」将关税下调一半,以缓和与中国的紧张关系。这样的措施虽然可以减轻外界的担忧,但无法阻止美中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出现破裂,而且可能也不足以让中国满意。
报导说,过去数周以来,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一直向中国人民传递强烈消息,「北京方面已准备好在关税问题上与华盛顿对抗,中国人民应为了与美国进行长期而痛苦的斗争做好准备」。
报导指出,这个立场的背后是中国与川普第一场贸易战的记忆。当时中国试图满足美国的要求,但未能缓解贸易战紧张局势,中方指随后数年间美国压制中国的行动变本加厉。如今与川普首任相比,中国已为承受美国关税做了更充分准备,中国经济对美国技术的依赖性有所降低、贸易伙伴关系也更加多元化。
中国在谈判上的审慎态度反映中国对川普以及他可能做出的任何承诺缺乏信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者金灿荣在社群平台微博发文称,「川普政府老是变,只听一两句话是不够的。静观其变,看看美方有没有实质性的动作」。
报导进一步提到,即使川普正考虑将对于中国的关税下调至约50%至65%的水准,仍可能导致许多中国产品被挡在美国市场之外。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首席经济学家卢姿蕙(Louise Loo)形容,「这样的关税水准仍然高得令人却步,在这样的关税水准上,大多数贸易流动可能还是会改变路线」。
对于中国来说,另个更具吸引力的选择是双方暂时取消最近上调的关税,同时就更长期的解决方案进行谈判。「如果川普要求中国先让步,中国领导层将静观政治和经济压力是否会迫使川普让步」。
习近平等待川普让步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习近平在中国积累的巨大政治权力以及政府压制任何异议的机制。相比之下,川普将在18个月后面临期中选举。
但习近平也并非没有受到来自中国国内的压力。在川普加征关税之前,中国经济已经因为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债务上升和消费者信心低迷而走弱,多达2000万人在产品出口美国的中国工厂工作,贸易中断将使这些工作面临风险。
报导指出,即便双方同意降低关税,分析师仍对达成全面协议以结束贸易对抗的前景持悲观看法。美国政府发出的信号是,「希望对中国经济进行根本性改革,而不是重复先前购买更多美国商品的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