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本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无情数字,却偏偏成了二进白宫的美国总统特朗普眼中最美妙动人的名词,如今更俨然成了美加贸易大国之间扳手腕较劲的筹码,悲催。
加拿大政府在美国竖起的巨幅广告
明天就是愚人节,特朗普于4月2日开征对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实施大规模的无差别”对等关税”计划,也进入最后倒计时。届时,美国或将对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同时对所有进口汽车以及关键汽车零部件征收25%关税。加拿大从联邦到地方,从钢厂到酒庄,也纷纷准备了所有可能的应对措施,严正以待,甚至不惜拉闸以对。
美利坚与加拿大这对同文同种的邻居,西方七国集团(G7)的伙伴,北约(NATO)的盟友,平日里称兄道弟,可一旦涉及国家利益,便也免不了上演牙还牙的戏码。
记得在2018年,特朗普第一次总统任期内领导下的美国,突然对加拿大钢铝产品加征关税,理由竟然是为了“国家安全”。这理由听着是那么的耳熟而又那么的荒唐,却颇有现代国际政治的荒诞感——加拿大的钢铁,竟能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当时的加拿大政府自然不买账,反手便对美国番茄酱、威士忌、摩托车等商品加税,专挑那些能让美国民选政客肉疼的货品。
与其说这种戏码是国与国之间的贸易纷争,倒不如说是坊间市井斗气:你掀我摊子,我便砸你招牌。只是关税战的背后,不是小商小贩的意气之争,而是工人的饭碗、农民的收成、普通百姓的柴米油盐。
其实,美加的贸易摩擦,并非新鲜事。从软木争端到奶制品壁垒,几十年来,两国政客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美国说加拿大的木材有补贴,加拿大便提高美国橙子的关税;美国嫌加拿大的牛奶太贵,加拿大便限制进口,保护自家农场。所以,最后才诞生了1992年版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以及后2020版经特朗普亲手改制过的美墨加自由贸易协定USMCA。
本以为从此天下可以太平,可如今,特朗普大总统王者归来,抛弃自贸协定,重演关税对关税,报复再反报复的以牙还牙大戏。只是今次关税战范围更广,影响更深,甚至关系到了加拿大能否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命运之争。
这些钢铝、木材、橙子和番茄酱之争,表面上是经济问题,骨子里却是政治算计。美国的议员要讨好本州的产业集团,加拿大的政客也得安抚国内的选民。更要命的是,特朗普大总统认准了关税的“美妙和万能”,那管他损人利己还是损人不利己。于是乎,这厢边是高唱MAGA,那厢边是振臂加拿大优先,关税仿佛成了各自政绩的表演,受苦的却是两国大大小小的企业和千千万万的消费者。
以牙还牙,真的有用吗?学过经济学的人可能会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约翰·凯恩斯的教科书中找到答案,关税绝不是财富的源泉。关税能否使一个国家伟大也许还是一个未知数,但肯定会使一个国家的物价更贵、效率降低、供应链断裂、福利受损。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学过经济学,学过的也未必就喜欢经济学。在他们眼里,采取报复性关税强硬有魅力,却不知,实则伤人又伤己。美国的工厂因加拿大铝材涨价而成本飙升,加拿大的威士忌爱好者突然发现酒价涨了三成。政客们挥动关税大棒时,往往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
政客与政治家显然算的是截然不同的两本帐,前者只关心自己的命运,盘算着如何在下一次选举中胜出;后者则关心国家的命运,谋划着能否让下一代日子过得更好。可普通老百姓的日子,终究不是账本上的数字。关税战的硝烟散尽后,留下的何尝不是一地鸡毛?更高的物价、更紧张的供应链,以及两国之间多出一道无法回到从前的心墙横亘。何苦来也?
邻居之间,若总是锱铢必较,终究难有宁日。美加之间,终究是合作多于对抗。北美自贸协定的签订,证明两国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每当国内政治需要,关税大棒便又被挥舞起来,仿佛“以牙还牙”才是硬道理。
其实,当今的关税大战,真的就像愚人节的狂欢。而结果,谁也难逃宿醉的厄运,毕竟,关税战的尽头,没有赢家,只有两败俱伤。
“以牙还牙”听起来痛快,可现实中的关税战,不过是让百姓为政客表演埋单。美加这对邻居,若真想长久和睦,如果一时挑不出引领未来的政治家,至少要用你手中的选票,让政客长长记性——吵架可以,但别掀桌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