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自称“身体完全健康”的33岁女子在长途飞行途中突发严重医疗紧急状况,幸存后称这是“奇迹”,并向其他旅客发出警告。

Emily(TikTok 用户名“alwayssingingmom”)上个月从加拿大多伦多直飞阿联酋迪拜,全程 13 小时无中转。
然而,在航班即将降落前 2.5 小时,她在长时间坐着后第一次起身去洗手间,却突然倒下,当场失去意识。
“我在排队等洗手间,突然感到胸口深处传来一阵强烈的闷痛,没有任何预兆。” Emily 回忆道。
“我连续咳嗽了三声,接下来的事情就不记得了。”
她的突然倒地导致左臂严重淤青,眼部也出现黑眼圈,昏迷时间至少长达 5 分钟。

确诊致命性双侧肺栓塞:四分之一患者当场死亡
航班落地后,Emily 立即被送往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她患上了大规模双侧鞍状肺栓塞(massive bilateral saddle pulmonary embolism)——这是一种极度危险的血栓,会阻断两侧肺部的血液供应。
肺栓塞的致死率极高,约四分之一的患者会立即死亡,而随着治疗延误,每过一小时死亡率都会持续上升。
医生告诉 Emily,尽管她是“完全健康的 33 岁女性”,但她的濒死经历与两个因素密切相关:一是长时间未活动(10 小时以上未起身)导致深静脉血栓(DVT)形成,血液在腿部淤积;此外她还服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药,这类药物已知增加血栓风险。
DVT 可能停留在腿部,导致肿胀和疼痛,但一旦血栓脱落进入肺部,则可能导致致命的肺栓塞。
Emily 事后表示,她非常幸运,因为当时飞机洗手间正好有人使用,否则她可能会独自在封闭的洗手间里失去意识,无法被及时发现。

Emily 也向当时的机组人员和机上医生表达了深深的感谢:“他们救了我的命。他们给我提供了氧气瓶,把我抬到商务舱,让我平躺休息。”
在这段时间里,她经历了剧烈呕吐、大量出汗等症状,整整 6.5 小时(从倒下到飞机落地再到入院)才最终确诊。
“我能活下来,真的是个奇迹。” 她说。
6 天住院+长期服药,呼吁乘客提高警惕
Emily 在迪拜医院接受6 天治疗,目前仍需服用血液稀释剂至少 6 个月,并定期进行血栓监测。
她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提醒更多乘客,尤其是长途飞行者和服用含雌激素避孕药或激素替代疗法(HRT)的女性:
“请在飞行途中站起来活动一下!” 她强调,“如果你服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药,或者正在接受更年期激素治疗,请一定和医生沟通。”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建议,乘坐超过 4 小时的航班,乘客应每 30 分钟活动一次,以降低深静脉血栓(DVT)的风险。此外,穿戴抗血栓压力袜也能帮助减少血液淤积。
研究表明:健康人群在长途飞行时,患 DVT 的风险可增加 4 倍。4 小时以内的短途航班,DVT 发生概率大约为每 105,000 次航班 1 例。超过 4 小时的航班,DVT 发生率上升至每 4,500 次航班 1 例。16 小时以上的超长航班,风险更高,约为每 1,300 次航班 1 例。
雌激素类避孕药已知有极低概率引发血栓,每 1,000 名服用者中约有 1 人会形成血栓,但大多数不会发展成严重医疗紧急状况。然而,长时间静坐等因素可能会进一步增加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