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的杨氏夫妇堪称建筑界的翘楚,他们建造的名厦遍布全球,不计其数。如果你没听过他们的名字,可能因为他们所属的行业是微型建筑界,兴建的都是巧夺天工的模型建筑,只可观赏不可居住。
现年67岁的杨明(Ming Yang,译音)与妻子经营的AB Scale Models公司是温市少数专门制作这类模型的企业之一,客户来自世界各地,包括纽约、上海和杜拜等地产市道火热的大城市。
据《温哥华太阳报》(Vancouver Sun)报道,早几年新冠疫情不但影响了楼市,也导致发展商得以简化部分程序,不再需要大量的实体模型。包括温哥华在内的多个城市开始准许发展商以3D数码图像取代实体模型,作为提交当局审批的标准程序,现在只有大型重建项目才需用上实体模型。
杨太表示:“我们以往会有70到80个项目在同时制作中,现在只有30或40个。”她指出生意减少也与通胀高企有关,有些发展商因应市况把模型交货的期限延长至几个月,投资地产的人少了。
在马来西亚长大的杨明在16岁时经朋友介绍接触到模型制作这门手艺,那时的建筑模型多用钉书钉和纸板等材料制作。
1986年,温哥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很成功,带动了地产市场蓬勃发展,杨明在温市找到了工作,1989年,他在本地历史悠久的模型公司B+B Models认识了一名在中国长大的女同事,她就是现在的杨太。
两人相恋然后结婚,1991年在耶鲁镇(Yaletown)的地库办公室开办了自己的模型公司,创业之初,他们只能以简单英语招揽客户,拓展业务相当吃力。
三十多年过去了,他们现在拥有一家有30名员工的公司,占地两层的办公大楼设于西第五大道(West 5th Avenue)夹安大略街(Ontario Street),与许多大型发展商、建筑师、市场营销人员和工程师有业务往来。公司制作的模型包括了重建中的橡树岭购物中心( Oakridge Centre)、温哥华市中心Leonard Street 56号的60层大楼,以及奢华的香格里拉阁楼(Shangri-La Penthouse)等。其中一个制作中的项目是素里市的曼克顿大楼( The Manhattan),跟将来的实物建筑一样,模型工匠要一丝不苟地按比例完成500多个单位和地面商场。
最近二十年来,他们引入了3D打印和激光切割等新兴技术,大大缩减了制作模型所需的时间和成本,但很多细部仍需以人手使用镊子、锉刀、和油漆扫等工具来处理。一幢塑胶造的模型大楼约需4星期时间来完成,视乎制作规模,一些完成品的售价可高达数十万元。
对于本地的住房问题,曾经“建屋”无数的杨明也不无慨叹地说:“我们也知道,很多这类大楼的住宅都并非一般年轻夫妇可以负担得来的。我们的两个孩子都是收入不错的医生,但现在也买不起这样的一个单位。”
图:IG/AB Scale Models
V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