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撰写亚太裔主题与韩国流行文化的自由撰稿人雷吉娜·金(Regina Kim,音译)30日在CNN发表文章指出,很多时候,媒体为表彰亚裔(或称“亚裔美国人”)所作贡献的初衷无论多么善意,其努力都会功亏一篑,因为人们(美国人)普遍无法区分亚裔和美国以外地区的亚洲人。而常常把两者混为一谈的做法,会让社会失去无数强调亚太裔成就、提升该群体在美影响力的机会。

文章称,许多媒体似乎不知道AANHPI(亚裔美国人、夏威夷原住民及太平洋岛民,简称“亚太裔”,英文或称AAPI)中的第二个“A”代表“美国人”(Americans)。

文章举例称,娱乐媒体杂志《公告牌》(Billboard)今年在《亚太裔》(AAPI)首期杂志的封面上刊登了出生于韩国的DJ制作人佩吉·勾(Peggy Gou),但她其实在欧洲长大和工作。几周后,该杂志汇编了一份由多位亚洲艺术家在《公告牌》排行榜上取得的10项成就名单,并在其上注明“以纪念亚太裔传统月”。

该榜单虽然包含知名的亚洲演员,比如PSY(昵称“鸟叔”,因歌曲《江南Style》出名)和韩国音乐组合“防弹少年团”(BTS),但榜单中只有一位歌手——韩国嘻哈团体GOT7中的段宜恩(Mark Tuan)是亚裔。

另一个例子可以在格莱美官方网站上找到,该网站发布了所谓的“跨流派播放列表”,以“庆祝亚太裔(AAPI)艺术家的成就”。然而,其中大多数艺术家并非来自美国,而是来自亚洲——比如韩国K-pop男子音乐组合ATEEZ,或者某些人是具有亚洲血统的欧洲人,比如冰岛创作歌手和多乐器演奏家林冰(Laufey)。

冰岛华裔音乐人林冰30日在菲律宾马尼拉演出。(图片来源:林冰脸书公共账号)

文章称,简而言之,媒体往往强调的是那些一生或生命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美国以外的亚洲人,而不是亚裔。

金表示,并非只有她一人为此问题感到困扰,记者丹尼尔·安德森(Daniel Anderson)最近为亚裔新闻网站JoySauce撰写了一篇文章,在该文中讨论了《公告牌》对佩吉·勾的采访,还解释了为什么将亚裔与其他亚洲人群体混为一谈会导致问题丛生。安德森指出:“每个(亚裔)社群都有自己的文化,社群之间也有细微差别,这些问题全都值得关注,事实不应该被歪曲。”

上述只是本土媒体多次拙劣地试图称赞亚太裔的几个例子。媒体利用亚太裔传统月的契机颂扬本土以外的亚洲创意人士,或者他们做的更糟的是,颂扬那些甚至没有亚洲(文化)传统,却恰好对亚洲语言和文化着迷的人,这就像是在给一个没有被提名的人颁奖,或投票给一个未列入选票的政治候选人。

鉴于亚太裔在美国媒体中的曝光率较低,许多新闻媒体似乎都不愿意努力寻找本土的亚裔代表人士作为报道对象。

文章援引亚裔美国人基金会(TAAF)最近的一项研究并指出,逾半数美国人无法说出一位知名的亚裔人士姓名。受访者最常提到的名字是成龙,而他来自中国香港,根本不是亚裔。另一位通常被误认为是亚裔的名人是奥斯卡奖获得者——马来西亚籍华裔女演员杨紫琼。

(美国社会)未能区分亚裔和居住在亚洲的亚洲人(或境外的亚裔散居者)带来一种后果,即在美亚裔被视为永久的外国人,社会把他们与来自国外的亚洲人混为一谈。

金建议,本土媒体需要长期认真努力地寻找、识别和关注亚裔,而他们不仅在亚太裔传统月期间才需要这么做。

金在文章最后表示,她希望在明年5月全美庆祝亚太裔传统月之际,将有更多的媒体意识到,本土拥有如此丰富的亚裔人才资源,因此没有必要把目光投向海外去关注来自亚洲的其他人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