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金棕榈奖和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的电影《坠落的审判》,已经在国内院线上映了,你准备去看吗?
前几天,电影的北大首映还上了热搜,女导演茹斯汀·特里叶难得来参与的现场讨论,变成了爹味很重的对话。因为主持人陈铭和董强这两位男性嘉宾谈得过多,还在言语中否定性别视角,引发了现场一些观众不满。
Ahmet IItas
“今天我们的对谈,如果引起你们的不悦,我表示道歉,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四位,今天不是以男性或者女性在这里发言,而是以人来真诚地分享我们的感受。”陈铭在结尾这样道歉。这道歉也很好诠释了,很多男性知识分子也对性别议题缺少基本的理解。
我想先问的是,如果你看过电影(或者看看后文夫妻争吵的对话),你更倾向于如何看待女主人公?
如何看待这样一位女性形象,既拷问着我们对女性主义和亲密关系的理解,也拷问着:在父权制社会中,我要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下文有较少量剧透)
电影的主人公是德国裔女性作家桑德拉,出了几本书,有些名气。她被控告杀死了自己的丈夫塞缪尔,11岁的儿子丹尼尔是唯一在场的人。
她是个复杂的形象,冷静、理性、面对攻击依然逻辑清晰;她也似乎有些冷漠,至少她丈夫是这么说的;她不太符合对女性的性别规训,例如好说话、多付出、一切以孩子和亲密关系为重。
庭审中很关键的证据,是一段15分钟长的夫妻吵架的录音,是丈夫在死前一天录制的。
梳理一下,丈夫提出了对桑德拉的几个指责。
Aron Vellekoop Leon
指责1:家务分工
丈夫最想做的是写作。他认为生活节奏由妻子主导,“全都是你的地盘”,自己陪儿子、修房子,教学时间减半都不够用,没时间写作,他希望妻子承担更多家务和育儿工作,让自己有一年这样的整块时间写作。“你正在偷走我的时间,在掠夺我,在欺骗我。”
指责2:冷漠性格
丈夫说,“你有一种超能力,不觉得羞耻,只看到自己。”“你是个怪物,儿子也说你很难缠。”“你毫无怜悯之心。我再也受不了你的冷冰冰了!”
指责3:妻子出轨
丈夫指责妻子曾经和女性出轨。
只看这些指责,这似乎是角色的性转,丈夫像现实中的很多女性一样,是受害者,承担更多家务、责任和妻子出轨的伤害。
但是,桑德拉拒绝这些指责,她对每一个指责都进行了反击,开始温和有礼,最终在争吵中摔了杯子,并和丈夫发生肢体冲突。
她说(很值得仔细看看她是如何反驳的)。
“别再为‘你做过而我没做’的事情指责我了。我不欠你任何时间,我做了我该做的部分。”
“我看你看得很清楚,我只是不觉得你是个受害者。你选择住在这里,你抱怨你选择的工作,你不是受害者,一点也不是。”
“我没有强迫你教书,没有强迫你一周三天教儿子在家上学,当你想这样做的时候,我提醒你这会花太多时间,你不必这样。”
“别担心我,我总是可以写作。你指责我,就是在浪费时间。这些时间你本来可以用来写作。”
“这和儿子无关。儿子说的(对我的指责)是你想听的,他能感受到你的罪恶感,他想让你放心。”
“我们住在你的家乡,邻居们因为我不爱笑就讨厌我,你不觉得这是‘你的地盘’?如果你想要一个整天冲人笑的傻瓜,你应该选别人结婚。”
“我出轨了一次,你就是抓住不放。你从儿子出事后(7年前)拒绝性行为,我可以接受,但不能永远如此。我拒绝在心里渐渐腐烂,所以我去找出路。”
“你不能面对自己的野心,并以此怨怼我,你的现状不是我导致的。你的自尊心会让你的脑袋爆炸。你被你自己该死的标准吓坏了!你害怕失败。”
你更倾向于认可谁的观点?是丈夫无法面对自己定义下的失败,还是妻子过于冷漠?
这里涉及到两个核心问题。
问题一:家务分工
很多人觉得这部电影是现实中性别的反转版本,丈夫像是生活中的女性,承担了家庭的绝大多数甚至全部事务。我不这么认为。
一个关键问题是,对于必要的家务和育儿事务(不包括孩子一周三天在家上学,这类丈夫选择但妻子不认同的事),女主角有没有承担一半?电影没有明确交代,但从对话看我更倾向于认为她做到了。
她说,“我不欠你任何时间,我做了我该做的部分。”
至少,在争吵中,丈夫并没有提出很多切实的证据,而他提出的那些也被女主角回应了:一周三天让孩子在家上学,这是不必要的、我不认可的,教书也不是你真正想做的事情,还有修理屋子,这都是你的选择,我劝过你,你依然要这样做,所以我没有义务去分担这些事情。
但有意思的是,即使没有明确的证据显示女主角承担的必要家务不足一半,电影中的丈夫,以及很多观众,依然会觉得:这位女主角承担得不够多。
为什么会有这种观念?我想也和父权制社会的观念有关。
<
p style=”text-align:center;”>
Clemence Thune
因为认为家务更多是女性的责任,所以很多人容易看不见女性已经做的事,容易夸大男性做的事。
做个我心中真正的性别转换,如果一位男性分担了一半的必要家务和育儿事务,而妻子认为孩子应该每周上三个补习班,认为应该每天辅导孩子作业,丈夫不认同这个教育理念,认为没必要上补习班,认为孩子能独立完成作业。妻子独自接送孩子上这些补习班,回过头指责丈夫对家庭事务承担得不够(“你带孩子上过这些补习班吗”),这时你会觉得谁更有道理?
用双重标准苛责女性,是更常见、更容易的。
问题二:性别刻板印象
或许很多人会觉得,这女主角性格太强势了,她丈夫如果不是被她杀死的,也是被她逼死的。如果她接受了丈夫的要求,丈夫可能就不会死了。
在观影的过程中,即使像我自认为是女性主义者,仍然会冒出对桑德拉性格或做法的质疑,我需要揪出头脑中潜藏的很多偏见,才看得到这个形象的力量。
文化和传统教育女性,要温柔体贴,给伴侣留面子,要多反思自身,要在伴侣感到挫败、遇到困难的时候支持、帮助他,这是美德,而维护夫妻关系,非常重要。
认为女性应该承担更多人际关系的责任,女性应该通过付出和自我牺牲来解决人际冲突,这是很常见的观念。
面对相似的争执,我或者很多女性,可能就在这规训下,感恩、知足,再多承担些家务,用“聪明的”做法维持亲密关系。
但是,社会对男性有同等的要求么?女性是否有权利坚持婚姻中的独立和平等,拒绝“帮伴侣解决他的问题”?
做个我心中真正的性别转换,一位男性,理性、公允、冷静、独立,突破社会结构性的种种障碍,事业有成,有可能已经承担了一半必要的家务和育儿责任,也从不强迫或阻止妻子做事,他跟随妻子到她的家乡生活,语言不通,没有朋友,但并不以此指责妻子,而是想办法解决自己的困境。妻子享有社会的结构性优待,因为内疚(自己的过错导致儿子受伤),在儿子身上投入过多时间,又因为能力不足,野心颇大但事业不顺,在同一个领域不如丈夫成功。这位男性会受到影片女主角如此多的谴责吗?
现在,我更认同,女性是多元的,关系是双方共担的,女性有权利选择自我牺牲,也有权利拒绝这样做,社会不应该因此指责女性。
我也更理解,所有选择都有代价,所有结果也都有前提。不是每位男性,都能被女性的牺牲改变或“拯救”。而女性为此付出的那些时间和精力,如果用来让社会变得更好、让自身更幸福开心,不也很好吗?
女主角,坚持家务分工的公平,拒绝以自我牺牲来解决(掩盖)伴侣的问题;
她正面回应所有指责,但不会内化这些指责;
她有温和温柔的一面,但也不害怕表达愤怒;
她会斟酌表述,会安抚伴侣,但也有勇气把内心真实的想法说出来;
她受到自己不喜欢的对待时,会表达出来;
她会妥协和付出(搬去丈夫的家乡),但也守着自己的底线;
……
她不完美,但她守着的底线是,人与人是独立和平等的。
那是我认可和向往的,我还没有勇气做到。
回到陈铭的道歉,我想说的是:每个人,男性或者女性,都有权利从自己的性别角色出发,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无论男性或女性,都应该被当成人,平等地对待和要求。让我们正视那些无处不在的双重标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