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经了3年新冠疫情冲击后,中国经济恢复发展的形势引发各方关注。12月11日至12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明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新华社报道,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要增强忧患意识,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综合起来看,中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据悉,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仍名列前茅。与此同时,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升至83.2%,其中三季度贡献率提升至94.8%。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史蒂文·巴奈特指出,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大引擎,贡献全球增长量的1/3。

中新社报道,力拓集团首席商务官兼中国区主席白睿明(Alf Barrios)近日表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全球制造业和贸易的重要支撑,也是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器。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基础稳固,其韧性和完整性为跨国企业深化在华发展增添了信心。”

会议定调货币政策“灵活适度”

新华社报道,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上海第一财经报道,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灵活适度”的提法在2019—2021年均有出现,政策基调保持稳中偏松。2024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根据内外部形势、流动性情况变化等相机抉择,充分运用各类总量和结构性政策工具灵活调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将原有目标“名义经济增速”拆分为“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侧重强调货币政策在稳定价格水平预期方面的重要作用。

对于这一提法,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这或意味着政府将通过货币金融政策发力,增加流入实体经济的广义货币供应量,进而提振价格水平。

“以进促稳”政策有望提振各方发展信心

新华社报道,此次会议强调,明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一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二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三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四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五是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六是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七是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八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九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上海证券报》报道,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级高级研究员李佩珈表示,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对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的进一步落实,注重长期改革和短期调控相结合,既有利于夯实中国经济复苏的基础,又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形成。当前,中国经济稳步复苏,但也存在复苏基础不牢、部分领域风险加大的问题,这些都对市场主体的信心形成了不利影响。信心的恢复很难通过短期调控见效,需要更大力度的改革出台,“以进促稳”政策的实施有望从根本上提振各方发展信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