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自7月起展开医疗业大反腐行动,许多医院高层落马。有分析认为,官方高度管制医疗费用,以及政府对于公立医院的补助过少,导致医院必须自筹收入来源以分配给医师,是中国医疗体系问题的根源。
中国正在进行史上最强的一次医药业打贪,图为2022年12月北京的一家药局(资料照)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週日(8月13日)发布一篇“央广网评”谈北京近期大力推动的“医药反腐”,文中批评“一些医生乃至医院院长罔顾医者仁心,逞私欲、谋私利,不仅败坏医德医风,还严重污染医疗行业、破坏医疗公平”,并称医疗界的反腐是人民所共同盼望。
据《重庆日报》集团旗下的“上游新闻”报道,截至上週六(12日)为止,今年中国至少已有176位医院院长、医院书记被查。此外,这176人以男性居多,且落马的医院书记、医院院长多为60后和70后的世代。被查人员名单中,有3名博士生导师和1名硕士生导师,其中更有2位是领有中国国务院津贴的医院高层。
中国这波“医药反腐”从7月中下旬展开:7月21日,中国国家卫健委等部门联合召开会议,开展为期1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28日,中共中央纪委与中国国家监察委员会召开动员大会,配合集中整治计划。
有观察认为,这是针对医药产业史上力道最强的打贪工作,除了严查医药代表,医院也开始查科室、查医生。从中国媒体披露的案例看来,几乎每天都有医院的高层干部落马。今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李希也曾在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聚焦教育医疗、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严肃查处贪污侵占、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等行为。
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澎湃新闻”报道称,当前中国医疗体制不健全、制度形同虚设、权力制衡不够,助长了腐败风气。举例而言,现有的药品采购等制度不完善,让乡镇卫生院长“自由裁量权过大”,客观上提供了“权力寻租、以权谋私”的条件。
专家:年轻医师收入确实偏低
据中国媒体《第一财经》报道,目前中国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平均投入,仅占公立医院总收入的1成,剩余9成均由公立医院通过医疗服务收费等方式,来发放医生的薪酬。有医药专家告诉DW,这在中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在医院需要自负盈亏的情况下,有的医院以患者数、提供医疗服务的数量等,作为获取利益的直接手段,从而导致“过度医疗”、“以药养医”等不合理的医疗服务行为出现。
担任中国多家外资医院董事或顾问、华东師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教授陈弘信向DW表示,在中国,医药价格被官方限制,“这不能体现医师的(专业)价值”。因此,各医院有一些方法来“补偿”医师的工作。
有专家认为,中国医疗产业的待遇可能相对偏低。以上海为例,陈弘信说,中国的名校毕业生如果毕业去金融业工作,到30岁可能已有2万元至3万元人民币的月薪,但同龄年轻医师每个月薪资却可能只有人民币不到1万元。
“当你的同学(在金融业)30岁就买房结婚,你(当医师)才领(人民币)几千块,谁要跟你结婚?”陈弘信进一步指出,对中国的年轻医师来说,收入多寡是看医院的各科室会不会有额外奖金,以及主管会不会将这个奖金分给年轻医师。一般来说,要加上绩效奖金之后,医生才有真正足够的收入。
学术会议成另一重点
据上海《新民週刊》报道,在这场反腐风暴中,医院与药商以“学术会议”之名进行利益输送,也成了官方另一大调查重点。
今年5月,中国国家卫健委、公安部、财政部、商务部等中央部门曾联合印发通知,严厉打击医药业以“捐赠”或是学术活动和会议等名义,变相分摊费用、为非法输送利益提供平台或违规接受资助。
随后,广东、广西、浙江等地的医疗机构相继印发通知,加强医疗反腐自查力度,除了把直接收受经营企业或人员的红包回扣列为违规行为,还重点提出医生为企业站台讲课亦违规。此外,官方还要求医务人员须主动退回2018年至2023年5月以来,所收受的讲课费、培训费、研讨费等“不合理报酬”。这意味著,这一轮全国范圍内的医药反腐,至少会追溯到过去5年内。
《新民週刊》指出,以往每年7、8月份会密集举办医药学术会议,新冠疫情之后更是出现“爆发式增长”,不过今年8月以来至少已有10场会议纷纷“避嫌”、宣布延期,往年暑期的医药领域“学习班”、“培训班”也陆续延期或停办。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