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12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TEPCO)正式开始试运行福岛第一核电厂核废水排海设备!
据报道,东电在早上8点40分左右开始试运转核废水排海设备,并表示试运转期间将把淡水和海水混合,通过排海隧道排放至福岛第一核电厂周边约一公里之外的海洋中。
图自福岛新闻
预计,本次试运转将持续两星期左右,确认相关设备能否可靠运转。
图自朝日新闻
此举直接点燃了不少日本当地民众的怒火,为了反对政府的这一做法,不少日本民众上街示威,要求当局取消排放核废水的计划。
图自NHK
在东电东京总部外,数十名示威者举行集会,示威者高喊“不要排放核废水入海!”的口号,标语牌上面写的是:“不要核化太平洋”、“停止排放废核水”。
处理,还是会有辐射物留在海里,这个计划一定要得到公众同意。
还有来自韩国的示威者说道,“太平洋并不属于日本,而是属于海洋的所有生物及所有依赖它生活的人士,日本无权向太平洋排放核废水!”
东京大学还调查了亚洲和欧美10个国家的3000名居民,调查结果显示,各国民众普遍对福岛食品的安全性表示忧虑。日本之外的居民中,所有受访者回答“很危险”和“有点危险”的居民超过60%,其中韩国达93%,中国为87%。
图自共同社
但抗议能解决问题的话,这事早就解决了。
所以福岛第一核电厂超过100万吨核废水入大海这件事已经没人可以阻拦了。
韩国许多民众开始恐慌性抢购食盐和海产,就连零售商也在囤货,就怕一旦核废水开始正式排入大海之后,会出现短缺。
韩国渔业当局已经重申,要加强对天然盐场的监测,防止放射性物质增加,并继续禁止进口来自福岛附近水域的海产。
韩国民调机构Research view调查结果显示,超85%韩国民众反对这个排放计划。在每10人中,就有7人表示如果核废水排放继续进行,他们就减少食用海产。
甚至在韩网论坛有这样一篇PO文正在被疯转:“我们已经买了三年分量的海带和凤尾鱼,还买了一大袋盐。”
即便当地政府都在呼吁民众理性消费和购买,不用太过担心,但很明显大家已经陷入恐慌,听不进去了…
与此同时,中国香港政府也发出警告:日本一旦排放核废水,香港就会即时禁止福岛一带沿岸最高风险县份的水产进口,并对其他有风险县份水产进口实施严厉管制!
要知道,东电在6月5日就已经开始偷偷把经过处理的6000吨核污水注入海底管道,准备放入大海。
就在同一天,有报告指出5月份在核电站附近水域捕获的鱼体内辐射物“铯”含量达到每千克1.8万贝克,已经超过日本法例规定标准的180倍!
据了解,这次捕鱼的位置就靠近当年出事的福岛第一核电厂已经废弃的发电机组防波提内,这条鱼可能曾经接触了高辐射浓度的海水。
香港环境及生态局长谢展寰表示,这就足以反映福岛核电站废水对食物安全造成的风险,且是“真实存在的严重问题”。
将核废水排入大海,绝对不是负责任国家能做出来的事情,香港政府强调,一旦日本启动排核废水程序,就会采取严厉措施,限制所有可能会受影响的日本食品进口。
从今年4月份中旬起,香港就已经加强对日本进口食品,特别是水产做辐射检测,并增加针对特定放射性核素的测量。
一旦日本排核废水计划开始落实,福岛丶宫城丶岩手丶茨城及千叶这五个县的沿岸海产有很大机会被禁入口,届时产品价格难免出现波动。
据新华社报道,福岛核电站泄露是迄今为止全球发生的最为严重的核事故之一,事故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对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已经产生深远影响。
图自新华视频
迄今为止,仍有337平方公里的区域被指定为“疏散区”,约有3.6万名原居民尚未返回家园。
福岛核电站放射性废水主要有三个来源,反应堆原有的冷却剂、事故后为持续冷却堆芯而新注入的水、大量渗入反应堆的地下水及雨水等。
发生辐射泄漏后,为控制反应堆温度,需要持续注水进行冷却降温,虽然核废水可以用来循环冷却,但是由于福岛核电站临海、地势低,地下水和雨水不断渗入,这样核废水就变得越来越多了。
以下的图片是2011年3月19日和2019年3月9日拍摄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卫星照片,核废水的增加速度一目了然。
新华社还援引德国海洋研究机构GEOMAR的报告指出,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绿色和平组织核专家指出,日核废水所含碳14在数千年内都存在危险,并可能造成基因损害。
德国海洋科学研究对核污水扩散速度和影响的模拟效果图。从图中可见,放射性物质会随着时间持续扩散,进而蔓延至全球海域。
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当福岛核废水排入太平洋约850天后,核废水将随着洋流来带加拿大西北海岸,也就是BC省所在的海域。
2023年6月开始排放,最早2025年末,大温居民将正式放射性物质氚“亲密接触”。
新民周刊则以《五问“核废水排海”:日本欠全世界一个交代》问题对日方作为提出质疑。而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日本核污水真的“无处可存”,排海是唯一出路吗?
文中提到,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一直宣称排放的是处理水,是安全的,事实的确如此吗?
近日,太平洋岛国专家建议用核污水搞混凝土干基建。日本反对这一提议,称核污水或导致放射性物质氚蒸发,对人体有害。结合此前“核废水可饮用”的说法,两种说法,前后矛盾。网友评论“想排就说能喝,要用了却说有毒”“脸都被自己打肿了”。
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短则十几年,最长的能达到5000多年。
比如,过滤后废水中的主要放射性物质——氚。其半衰期为12.5年,虽然辐射危害相对较轻,但氚的同位素氢是生命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元素,很容易被生物吸收并参与其新陈代谢过程,影响力不容小觑。
在氚之外,铯137、锶90、碘129等放射性元素也可能在入海核废水中同时超标。其中,碘129的半衰期长达1570万年,可引起甲状腺癌。核污染水中钴60的半衰期大约是5.27年,其在衰变的过程中会释放出伽马射线。人如果长期暴露于伽马射线中,将引起血液系统疾病。
日方所谓“经过大量稀释后实现污染物浓度达标”,只意味着有关元素产生即时毒性的概率降低,而随着大量核废水持续流入太平洋,放射性物质总量并不会减少。
新民周刊还描述了核废水进入海洋后对人类的直接影响:
1、核废水入海后,大部分放射性元素会被海洋微生物吸收,经过食物链循环,它们中的一部分将随水产品进入陆地、出现在人类餐桌;剩下的会逐渐沉积在海洋之中,甚至可能通过自然循环、在特定区域形成高浓度聚集,最终成为长期隐患。
2、大气循环有可能将核污染水蒸发到云层,再化作雨水洒遍地球每个角落,潜在的危害难以估量。
从这个意义上讲,核废水入海不仅仅是重创东北亚地区和北太平洋地区渔业品牌的商业问题,更是影响到全球鱼类迁徙、人类健康、生态安全等方方面面的“存亡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