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好几个群里都有朋友发的全国高考试卷,都是聊什么王阳明的“知与行”、舜的“父与子”、“行与上”、“性与教”……
题目看的我一身冷汗,全部都是“修身”的内容,跟我昨晚押注的“平天下”完全相悖,极其内卷的伦理内容,也跟我押注的(对内)文化传承(连续性、创新性)VS(对外)国门开放(包容性、和平性)的主旋律背道而驰,建议写的人物,推荐的几段范文,竟是一丝一毫也用不上。
当时,把我脸都吓绿了…….
怀着忐忑的心理,直到一个个作文题目出来,才长出了一口气,知道自己的押题比去年还准,等到阅读题和古文题也出后,发现也押中中华文化守正创新、中华文明兼容并收两条主线,行动上要向外国同学讲好“中国”的故事。
所以,今天就显摆显摆,看看作文都是怎么破题的:
上海的题目,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
面对反问,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用我这次新提供的例子,汉张骞、唐玄奘、鉴真、文成公主、明郑和,甚至马可波罗和马斯克,都给出了这个探索陌生世界的答案。
这下面这两段扩写一下,把郑和、玄奘、鉴真、文成都填充进去,再用历史对照现实把爱国情怀加满,相信上海的评卷老师不敢不给高分:
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使者张骞自长安出发,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同中亚友好交往的大门。千百年来,中国同中亚各族人民一道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兴起和繁荣,为世界文明交流交融、丰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中国唐代诗人李白曾有过“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的诗句。
横跨天山的中吉乌公路,征服帕米尔高原的中塔公路,穿越茫茫大漠的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就是当代的“丝路”;日夜兼程的中欧班列,不绝于途的货运汽车,往来不歇的空中航班,就是当代的“驼队”;寻觅商机的企业家,抗击新冠疫情的医护人员,传递友谊之声的文化工作者,上下求索的留学生,就是当代的友好使者。
北京的两个题目,续航(对内文化传承,连续性)VS亮相(对外国门开放),任选其一。
续航的话,把给分享案例中的“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那几段展开一下换成自己的话,亮相的话,可以用我们在长安举办的中国中亚峰会亮相的那几段。
天津作文,运气不错,通过逻辑推演,直接押中了本次高考楷模的周总理。
读书求知要从无字句处读书(文化传承,创新性),交友处事要与有肝胆人共事(开放,包容性)。
内容直接沿着这段展开就行:
老庄孔孟等文化传承的先秦诸子,在相互交流和学习中让中华文化守正创新,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打造了有中国特色的文明价值体系;汉张骞、唐玄奘、鉴真、文成公主、明郑和等文化交流的行走巨擎,趟出了几千年前的一带一路,结交了一群好朋友,决定了中华文明兼容并收的开放胸怀。
除了三张直辖市卷之外,全国还有4张卷子。
主卷有两张,一个是涵盖“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陕西”等北方内陆大省的“全国乙卷”,另一个是覆盖“山东、福建、湖北、江苏、广东、湖南、河北、浙江”等沿海南方的“新课标1卷”。
次卷是覆盖“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等针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主的全国甲卷,和沿海特区的“海南、辽宁、重庆”做试点的“新课标2卷”。
主卷的“全国乙”,按照教育部的说法,取自23年3月的《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和2014年3月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针对的是国际关系,文明互鉴与交流。
主卷的新课标1卷,按照教育部的说法,从新时代中国故事“主讲人”的角色出发,探讨如何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生动的中国形象。
这俩卷就不说了,看过昨天文章的都知道,我不仅完全破题了,连主旨给大家写好了:
连续性和创新性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勇敢走自己的创新路并越走越好,包容性与和平性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携手维护和平的意志。
按照百家争鸣、汉唐盛世的气象来写,就肯定差不了,郑和、张骞的故事,可以完美的展现中国的民族形象。
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国泰民安”等理念世代相传。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率领的是当时世界最庞大的舰队,带去的是丝绸、茶叶和瓷器,而不是战争,沿途没有占领一寸土地。
甚至昨天还给大家准备的那篇数千字的满分范文,里面的每段落用起来都不违和,随便从中挑几段用自己的话来说,都一定是高分作文。。。(唯一担心的就是一点都不改的话,容易被视为抄袭)
至于我老家辽宁的新课标2,大约是本次高考最难的卷子了。
题目中“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并不可取,如果知道了本次主旋律是文化传承与开放包容,就知道不能顺着这个当代青年中屡见不鲜的思想写文章了。
有自己的空间没问题,但是放松成长之后还是要碰撞和交流,破题的方向就是:
要跟老庄孔孟等文化传承的先秦诸子学习,在相互交流和学习中让中华文化守正创新,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要跟汉张骞、唐玄奘、鉴真、文成公主、明郑和等文化交流的行走巨擎为伴,趟出了几千年前的一带一路,结交了一群好朋友,决定了中华文明兼容并收的开放胸怀。
当然,这一轮还是有个没有押中的,就是针对西南省份,写作门槛最低的全国甲卷,内容是“人 技术 时间”。
就像教育部说的,考生从话题出发,结合个人体验或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再寻找并使用恰当的证据支撑观点。这篇基本上怎么写都不会跑题,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破题。(评论区提到的ChatGPT并不适合西南地区)
最后,聊完高考作文,回到政策趋势的角度。
正如昨天写完文章回复留言时跟读者们说的,不同于去年是面押,今年的点押,要么全对要么全错。
而这也是我昨天写完文章后思考的地方。
随着今年的高考作文的出炉,除西南外,全国6张卷子的出题内核高度统一,跟以往的各自放飞完全不同。
也标志着,未来在高考作文乃至一些其他领域中,这种趋势正在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