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高层似乎已经结束了夏日的北戴河会议,重回公众视野。“一把手”习近平和“二把手”李克强分别北上和南下,在辽宁和广东进行了考察。对于这两位领导人的行程和细节,媒体和公共舆论进行了聚焦和解读。
(德国之声中文网)8月16日至17日,李克强在深圳考察。据中国媒体报道,他表示,“要巩固经济恢复基础,将稳增长放在更突出位置”,特别强调“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对国企、民企、外企及合资企业等各类企业在政策支持上一视同仁”。他也强鼓励深圳创业者“敢闯敢试、不骄不躁”。
中国媒体“凤凰网”的一篇文章称之为“旋风之旅”,称李克强在深圳 “开了一个座谈会去了四个地方,时间和地点的选择都蛮耐人寻味”。
这里的“一个座谈会”指的是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四个地方分别是“深圳龙岗区的领创天下产业园”、“盐田港”、“莲花山”和“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全球总部”。在莲花山公园,李克强向邓小平同志铜像敬献了花篮。
“传递什么信号?“
这篇刊登在“凤凰网”、来自“潇湘散人”的文章标题即为“李克强考察深圳去这些地方 传递什么信号?”作者认为,在中国经济呈现疲软迹象、下半年经济恢复面临不少挑战的当下,李克强这次来广东,“是‘打气’之旅,是传递信心之旅,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督战’之旅。”
文章提到,7月广义货币(M2)增速维持高位,但社融堪忧,说明市场主体不愿意借钱扩张,信心缺乏。李克强在这个时间点在深圳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来打起、传递信心,同时要经济大省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支撑作用。
作者写道,李克强总理深圳行的三个关键词是“改革开放、科技创业、民营企业”,认为“这次去了创业产业园,又去了民营企业比亚迪,风向标意味浓厚”。
“黄河、长江不会倒流”
在推特等社媒上,流传着不少李克强在深圳的图片、视频。一些是这位总理直接面对群众们讲话。在一些室外拍摄的图片和视频中,李克强没有佩戴口罩。那些聚集在周围、听他讲话的群众也没有戴口罩。在另一些图片中,可以看到李克强向邓小平铜像献花。
此外,社媒上流传着一段李克强在深圳盐田港讲话的视频。其中,李克强说:“中国开放还要继续往前推进,黄河长江不会倒流,盐田港的水也是会滔滔不绝……。”不过,这段盐田港讲话的视频没有出现在中国主流媒体上。
习近平北上 “回顾辽沈战役胜利进程”
在李克强南下考察的同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8月16日、17日在辽宁锦州市、沈阳市考察调研。通过中国官媒的图片可以看到,在室外场合,这位中国一把手及其随行人员、会面群众也没有佩戴口罩。据报道,习近平在沈阳来到基层访问,关注老旧小区改造、教育“双减”工作等内容,强调“党始终在人民身边”。
此外,在锦州期间,习近平先后考察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和东湖森林公园。据中国官媒报道,习近平在辽沈战役纪念馆“回顾东北解放战争历史和辽沈战役胜利进程”。
辽沈战役又称辽沈会战,是第二次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也称三大会战)之一。在这场战役后,解放军控制了东北全境。辽沈战役是三大战役(还有淮海和平津)中最先开始的,三大战役均以中共胜利告终。
官媒《人民网》在8月17日刊文“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辽沈战役胜利使中国的军事形势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
在目前两岸紧张升级的背景下,习近平“回顾东北解放战争历史和辽沈战役胜利进程”,引发了一些联想和猜测。
据《联合早报》报道,有分析认为,习近平在这个时间点上考察辽沈战役纪念馆,“释放出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历史遗留的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以及中共有能力收复台湾的信号”。台湾军事评论员亓乐义也对“自由亚洲电台”说,习近平在台海紧张之际考察辽沈战役纪念馆,是“再一次向国内民众发出随时准备战胜敌人的宣传动员”。
“说明中国领导人高度重视目前的经济情况”
不过,《联合早报》采访的台湾两岸关系专家赵春山教授则认为,习近平的考察行程应是事先就安排好的,“此次考察辽沈战役纪念馆,和目前的台海局势没有直接关系”。
报道也援引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分析,称习近平和李克强在“北戴河时间”后分别在辽宁和广东现身,“说明中国领导人高度重视目前的经济情况,力图稳住南北两大经济板块”。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根据中国官方数字,今年7月的中国多项经济指标均低于预期;而今年第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0.4%,创下两年来新低。
据中国官媒报道,在这次辽宁考察时,习近平强调:“要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统筹发展和安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奋力开创辽宁振兴发展新局面,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