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过滑雪大跳台出发点的人,都知道那上面很安静,也很冷。滑雪者必须克服内心的恐惧。但奇妙的是,冲下去的瞬间,恐惧便会消散。传奇滑雪运动员肖恩•怀特常常会在到达“一个既不能继续上升,又还没有降落的瞬间”安静看着四周,那是滑雪运动中美妙的时刻。
1999年,闫子奇跟着父亲第一次踏上雪场,距离这种感受还很远。不摔倒就很快乐了。在一望无际的滑雪场,除了山和树林,很少有东西会扰乱视线。想玩好这项运动的关键在于心无旁骛,保持节奏,享受飞驰。
对滑雪投入越多,闫子奇就越能感受到这项运动的独特魅力。二十多年中,他结识了很多热爱滑雪的友人,但没有人在这片雪地上谈论自己赚多少钱,或者住什么样的房子。在白茫茫的雪场,滑雪者创造了一种简单的生活态度,不论生活有多重的压力,至少这里有一种令人放松的柔软。
在滑雪场待得越久,闫子奇开始明白滑雪不仅追求速度与激情,更需要找到一种身体与之和谐的节奏。比如冲向大跳台的时刻,需要强大的爆发力把自己推起,而到了空中则要尽情舒展,追求一种优美。如果认真观察,每一位滑雪运动员的动作幅度,滞空时间,甚至抓板习惯都不相同,最好的运动员总能把刚与柔的艺术做到恰当好处。
图片来源:闫子奇供图
滑雪运动中“刚柔并济”的内涵,也渐渐改变了一个滑雪者内心对事物的看法。从前,闫子奇有着鲜明的好胜心。在成长中学业优秀的他很少遇到挫折,大学时甚至曾经因为一门挂科而深陷沮丧。而在接触滑雪后,他总要在比赛中面对更强的对手,也总有比自己更具天赋的年轻人出现在场上。这些滑雪场上遇到的对手,让他学会了谦逊,也让他放下了曾经的偏执,变得更加豁达。
他最难忘的比赛之一,便是自己完成backside cork 540°的那次。那是场三回合制比赛,前两次,预先准备的动作没能发挥好,最后一次已经无关紧要了。闫子奇想,就放手做一个过去没做过的动作。起跳瞬间,闫子奇觉得感觉到了,氛围也到了,backside cork 540°真成了。“那天晚上特兴奋,都没睡着觉,脑子里一直在回想。”闫子奇说。体育比赛往往激烈残酷,但滑雪比赛似乎有着更柔和的一面,选手们常常会互相打气,大家更在乎的是自我超越。虽然没拿到奖牌,但闫子奇觉得全身心投入其中,收获对自我的认可,依然充满了乐趣。
长期从事一项运动,是普通人探索自我的过程。踏上雪场纯属偶然,一开始闫子奇只是喜欢耍酷,尝试滑雪是因为这个运动看上去个性十足。但后来,他在这项运动中更多地学会了克服恐惧,用自己的节奏尝试新事物。现在他是新西兰和日本滑雪协会的认证指导员、世界单板联盟国家级裁判员和极限运动博主,以不同角色投入热爱的事情上,也让一位化学老师的人生变得更加精彩。
上海海事大学位于临港,靠近东海,风总是很大。作为高校学者的闫子奇沉静地在这里研究分子动力学,用大数据算法模拟微观世界中的现象,似乎与大跳台上纵情一跃的滑雪者判若两人。
但其实,解决一个科研问题和滑雪都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成百上千次练习。随着对学科的深入研究,闫子奇发现微观世界有着许多日常经验无法触及的地方。而运动常常会把他带到户外各种场景,让他对世界有了一种更完整的感受。
在科研工作难以推进的时候,闫子奇会用滑雪去清醒头脑。运动时,身体跳跃翻滚,头脑却得以放空,往往就是在最放松的时刻,那个探寻已久的灵感便迸现在脑海里。
图片来源:闫子奇供图
因为滑雪,闫子奇也深受自己学生的喜爱,还拿到过“最受欢迎老师奖”。通常,人们对中年学者的印象是严肃,甚至乏味的。但酷酷的闫子奇打破了这样的认知,滑雪不仅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也让步入中年的他有着年轻人般的活力和更精彩的人生。
比如在日本参加教练培训的日子里,闫子奇和朋友们每天在接近零下30℃的大雪中训练,常常被冻到双腿麻木。最放松的时刻,就是训练结束后,冲去便利店买便当。一群步入中年的男人此刻就像一群男孩一样兴高采烈。有一次,闫子奇还在街上找到一种一米长的热狗,整整吃了一天,这都是滑雪带给闫子奇的难忘记忆。
北海道二世谷还有着世界各地滑雪手们梦寐以求的粉雪,在课程结束后,驻扎多年的新西兰教练带着他们去滑自己的秘密路线,粉雪扬起,扑打到脸上。因为勇敢尝试更多面的人生,让闫子奇的生活里不仅有着实验室和课堂,还见到了这些很少能看到的绝妙风景。
在滑雪场上的人生,闫子奇还常常会撞见神奇人物。2015年NITRO新星挑战赛,闫子奇获得了第四名,那场比赛的冠军正是苏翊鸣。其实他们更早的时候就结识了,当时苏翊鸣只有十一岁,还经常由他父亲护送去比赛现场。
今年北京冬奥会,闫子奇作为嘉宾解说了苏翊鸣夺冠的那场大跳台决赛。他亲眼看到曾一同比赛的少年成长为冠军的瞬间,激动得差点落泪。比赛结束后闫子奇送去了祝福,凌晨两点才突然收到苏翊鸣的回复。他能体会到他的兴奋,因为滑雪是他们共同热爱的事情。如果不是滑雪,闫子奇很可能依然会是一位受人喜爱的高校老师,但人生不会遇到那么多有趣的人和事,不会那么精彩。
对于大部分运动员,尤其是极限运动选手,伤病是职业生涯中无法被回避的一部分。曾经惊艳世界的女子花样滑冰运动员利普尼茨卡娅因伤病退役时,还不到20岁。在今年北京冬奥会上,美国高山滑雪运动员尼娜·奥布莱恩在女子大回转比赛中意外摔倒,遭受骨折重伤。
伤病改变了很多职业运动员的人生,一些人在艰难的康复治疗后重回巅峰,一些人却深陷沮丧从此一蹶不振。多年的运动生涯,闫子奇同样经历过伤病困扰,并逐渐对“身体”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早年玩滑板的时候,闫子奇的左腿膝盖半月板就受过严重伤病,大半年时间都需要拄拐行走,而滑雪的几次事故都与脑震荡有关。最严重的第一次,闫子奇的记忆丢失了几个小时,周围的朋友们一直陪在身边,“记不起自己的手机密码了,感觉就像在做梦一样。”
前段时间,闫子奇的朋友圈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三亿人上冰雪,三千万人在医院。”有人打趣说,“雪道的尽头就是骨科。”滑雪场上新手们很容易在摔倒时习惯性地用手支撑,在网上一个名叫“雪季干瞪眼”的微信群中,群友的名字后面备注着手腕、脚踝、肩膀、膝盖、锁骨等各式各样的骨折部位。
极限运动对身体的要求不言而喻,运动员在挑战高难度动作时,尤其需要强韧的骨骼减少运动损伤。事实上任何人从事体育运动都离不开强健骨骼支持。在做蹬地跳跃、运动变向、高速急停等动作时,骨骼会承受极大的力量。正是由钙和骨胶原让骨骼兼具了强度和韧性,承载外力,完成更高的挑战。
今年41岁的闫子奇觉得自己的状态很棒。如果说年龄有带来变化,就是步入中年后更需要注意系统性训练和营养补充。运动已经渗透进了他的生活。除了日常力量训练,他还练瑜伽、跳蹦床,在夏天冲浪和滑水,保持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感。锻炼后,闫子奇会补充对骨骼有增强作用的微量元素,足量的钙和VD3让骨骼刚强,镁锌铜矿物质促进骨胶原蛋白形成,进一步提升骨骼韧性、锁住骨质。
经常有人会在雪场玩“嗨”了,挑战一些没有把握的动作。闫子奇的经验是坚守自己身体的节奏。长期从事一项运动,让他对自己的身体有了一种清晰的边界感,就像人们往往关注运动员起跳时的迅猛,却很少注意落地时髋膝踝精妙配合的卸力。那同样是具有美感的部分。
图片来源:闫子奇供图
滑雪讲究刚柔并济,就和人生一样。现在闫子奇更大的目标是把运动生涯安全延续到80岁。这让他想到一个名叫张亦兵的人,他们是忘年交,在很多年前的莲花山滑雪场跳台前,20岁的闫子奇第一次遇到张亦兵,他已经40岁了。现在当闫子奇进入40岁时,那个人还坚持在雪场上。前些日子,他们又在北大壶雪场相见了,老大哥的身手仍然了得,现在还多了一个“银发单板侠”的称号。
时间回到2004年,还在读研究生的闫子奇正打算对单板滑雪项目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彼时,滑雪在中国还是一项小众的运动,闫子奇和许多人当时的启蒙都来自于美国滑雪运动员特拉维斯·莱斯。
特拉维斯是单板滑雪史上公认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在早期的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比赛中完成过许多突破性的技术动作,而在他达到职业生涯顶峰时,却渐渐从职业比赛中隐退,开始转向更具有雄心的大山滑雪项目。
从阿拉斯加到南美安第斯山脉,特拉维斯和他的团队重新定义了那些被认为不可能进行滑雪的地方。不喜欢商业包装的特拉维斯把人生下半场投向了单板滑雪运动推广,影响了一代中国滑雪者。最让闫子奇尊敬的是,“他把这项运动带向了一个更纯粹的领域,或者说一个更纯粹的巅峰。”
图片来源:闫子奇供图
如今闫子奇也是一名极限运动推广者。读书时就不喜欢被人说教的他,更希望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传递体育魅力。现在课余时间找素材、复盘比赛、构思剪辑,都是闫子奇多面生活的一部分。有时,在他解说滑雪比赛的视频下会有大学生留言:闫老师,能不能顺便给我讲下这题。这都让他觉得充实和快乐。
金钙尔奇作为钙尔奇旗下的高端子品牌,一直专注于更好地提供骨骼健康营养,助力骨骼更添刚性与韧性,尽享未来人生。在金钙尔奇发布的《精彩人生》系列微电影中,又一次呈现了闫子奇与雪场的有关奇妙人生。二十年来,滑雪一直在陪伴一个普通人成长,让他人到中年依然有着强健体魄,让他渐渐学会找到自己的节奏,享受工作与生活。
闫子奇发布的其他视频,大量内容是关于运动安全和健康生活的内容。他希望更多人能够踏出改变生活的第一步,找到合适自己的运动,拥有更精彩的人生。这件事什么时候都不晚。他也向学生们传递一种价值观:除了物质消费,运动也能给人生带来巨大享受。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学生也开始了自己和运动有关的精彩故事。
他想起那个也曾焦虑的年轻人,在博士论文改了很多遍还是不能定稿的绝望日子,依靠滑行释放情感。身体在消耗能量,头脑却不用想东西。他站在雪山上往下看,感到自己特别渺小,又特别放松。他还不知道未来的生活会与一项运动如此紧密,生活会因此变得如此精彩。每个人的人生都充满了可能性, 金钙尔奇邀你共享人生精彩时刻,参与互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