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升级,让一直在“芯片荒”中煎熬的全球半导体行业又处于一片风声鹤唳中。根据路透社的报道,美国半导体行业使用的氖气有超过90%来自乌克兰,有35%的钯金从俄罗斯采购。俄乌冲突一触即发的紧张氛围中,美国开始评估半导体供应链暴露在俄乌局势下的风险,并敦促美国芯片公司寻找这些材料的替代来源。
美国市场调查公司Techcet于2月初发布的报告中指出,氖气对半导体制造至关重要,是俄罗斯钢铁制造业的副产品,而乌克兰企业则负责氖气的纯化环节。
乌克兰主要生产氖、氪和氙,它们是半导体行业曝光和蚀刻工艺的关键材料。集邦资讯向《环球时报》提供的资料显示,乌克兰供应了全球70%的氖气的需求,氪气的40%以及氙气的 30%。
光大证券分析师认为,在微电子、光电子器件生产过程中,从芯片生产到最后器件的封装,几乎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它们,因此被称为半导体材料的“粮食”和“源”。这些电子气体成本占 IC 材料总成本的 5%-6%,占比并不大,但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半导体器件性能的好坏。
中国特种气体市场资深分析师,定位于全球权威气体智库的气体圈子总经理任路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氖、氙、氪是半导体制造业不可缺少的工艺气体,供应链的稳定性极其重要,因为这将会严重影响生产的连续性。他表示,目前,乌克兰是全球氖气的主要生产国,由于俄乌局势不断升级,氖气供应链稳定性不免引起了全行业的恐慌。
那么乌克兰何以成为全球氖气、氙克、氪气最重要的供应国呢?中国半导体行业是否会受到俄乌紧张局势升级的影响呢?
任路向《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说,这三种稀有气体是钢铁产业的副产品,由空气分离设备分离生产。前苏联钢铁等重工业规模庞大,因此相关稀有气体的分离做为附属产业一直也比较强大。前苏联解体后,即演化为由俄罗斯主要进行粗气分离,乌克兰境内的企业负责精制并向全球输出的局面。
任路表示,虽然氖、氪、氙为半导体行业生产所必需,但是其绝对使用量并不高,作为钢铁行业的副产品,全球市场体量不是很大。正是在这种关注度不高的情况下,加之提纯这些稀有气体需要一定的技术门槛,且与钢铁行业规模深度绑定,多年来,全球市场逐渐形成了依赖于俄罗斯与乌克兰组成的氖、氪、氙供应链。
“中国是全球钢铁大国,对于这些稀有气体的纯化技术已经实现了突破,生产工艺也比较成熟,不再是能够‘卡中国脖子’的技术了。”任路表示,极端情况下,俄乌供应链若中断,中国完全可以组织紧急生产以保障国内的供应。
根据“气体圈子”发布的《全球电子稀有气体市场研究报告》,2021年中国进口氖气4783立方,同比增长了127.87%,2021年韩国进口氖气1128673立方,同比增长634.11%。韩国是氪氙使用量最高的国家,其进口大部分用于半导体。韩国KOTRA官员则表示,如果实施经济制裁,来自俄罗斯的氙气和氪气供应量都会减少。
任路表示,俄乌紧张局势中最为紧张的应该是日、韩、美等国家。日本国内只能自产非常少的稀有气体量,绝大部分需要依赖乌克兰和中国的进口。韩国在氖气上过去全部进口并依赖外国技术,2022年年初刚刚实现国有化生产。而此次韩国浦项制铁建成的装置每年可生产约22000立方高纯氖气,预计只可满足韩国需求的16%。任路说,“韩国刚刚实现国产化,产能还需要一个爬坡的过程,因此韩国对于俄乌局势有可能减少氖气供应有相当的顾虑。”对美国而言,若美俄冲突升级,美国或许会对俄罗斯施加更多制裁,稀有气体和其他半导体材料很可能会成为俄罗斯对美反制措施的筹码。
任路表示,目前,全球半导体公司稀有气体库存正常使用6个月完全没有问题。但是特种气体供应商都在密切关注乌克兰局势的发展,以便为可能出现的供应短缺做准备。不过,困扰行业的另一个问题是稀有气体的不断涨价,以及俄乌局势升级叠加中间商炒作所带来的价格暴涨的可能。2015年乌克兰危机期间,氖气价格曾走出了一个很大的抛物线,由当年最初的每立方米750元迅速推涨至7月中旬25000元的历史顶点,氖气成为2015年全球最为火爆的气体。不过随后价格快速回落至10月份的3000元。
疫情之下,芯片荒的同时也有半导体材料供不应求,特种气体价格过去一年几乎普遍走升,稀有气体的价格从去年下半年一直上涨,氖气从每立方米600元左右上涨到了目前的1700元左右,而氪气涨的更加离谱,市场均价从1万元左右飙到了3万元左右。任路说,“俄乌局势紧张提醒了全球半导体主要生产国家供应链的风险,除准备预案之外,整个行业还要防备因为市场炒作而带来的氖、氙、氪等稀有气体价格暴涨的可能。”(记者 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