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普京最信任的“硬汉”外长访华 泛舟漓江

2021-03-24 |作者: | 来源:环球人物

  

拉夫罗夫表示,中国与俄罗斯 “志同道合”,是“真正的战略伙伴”,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春分节气刚过,桂林正是春意盎然时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很开心能在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与中国外长王毅会面。

抵达桂林前,拉夫罗夫刚刚度过自己的71岁生日。原本就爱好漂流的他,闲暇时常到俄罗斯的山水胜地,在湍急的河流中乘木排顺流而下。“所谓快乐,就是把工作做好,然后和朋友一起在水上‘激流勇进’。” 拉夫罗夫刚当上俄外长时曾说。

不过最近,拉夫罗夫需要应对的外交事务越来越繁重——先有拜登称普京是“杀手”,随后俄召回驻美大使,后有美国以“干涉2020年大选”为由宣布针对俄罗斯的新一轮制裁措施。

由美国引发的外交插曲余波尚在,拉夫罗夫的桂林之行似乎为中美俄互动描画出了一个完整的三角形。他表示,中国与俄罗斯 “志同道合”,是“真正的战略伙伴”,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拉夫罗夫(右二)在桂林游览漓江。
 

桂林迎“贵邻”

3月22日,拉夫罗夫的专机降落在中国的山水名城桂林。

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拉夫罗夫外长首次访华,也是继去年9月王毅外长访俄后,二人时隔半年再次举行面对面会晤。

拉夫罗夫一行人抵达桂林后乘船游览漓江,游览拍照之余,还亲切地和游客打招呼。

这一幕被定格在俄外交部发布的一段TikTok视频里。视频中,拉夫罗夫身着灰蓝色西服套装,戴着一个黑色口罩,双手插裤袋,身姿笔挺,轻倚着船栏杆。他佩戴着精致的窄型无边框眼镜,灰白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乍一看很有学者风度。值得一提的是,该段短视频的配乐是许多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歌曲《弯弯的月亮》。

据俄媒称,拉夫罗夫访华的前一天刚刚度过71岁生日,在桂林戴的黑色口罩就是俄罗斯记者送他的“生日礼物”。

 拉夫罗夫戴着口罩站在甲板上

 

中俄交往一向为世界所关注,再加上近日美国先后与俄中发生外交小插曲,拉夫罗夫的来访一度被外界解读为“时机微妙”,因而备受瞩目。

同时,2021年对于中俄交往也颇具纪念意义——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

拉夫罗夫临行前接受线上访问时指出,这份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文件,“为构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供了政治和法律基础。” 目前,中俄双方已商定将条约延期,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中俄两国外长碰肘问好。

对于西方国家针对俄罗斯和中国挥舞制裁大棒的行径,拉夫罗夫直斥为“不明智的”。“你会听到欧洲企业表达不满,他们正在遭受损失,而其他国家将会夺取他们在俄罗斯市场上的利益。” 他说。

拉夫罗夫指出,“自负”的西方国家在“推动意识形态驱动的议程”,“通过抑制其他国家的发展来维持自己的主导地位”,对俄罗斯和中国的“技术开发能力加以限制”就是如此。

 中俄会谈现场

 

风景如画的桂林,见证了中俄友谊的深化。

 在会谈中,双方就共同关心的伊核、阿富汗、缅甸等国际问题进行战略沟通,达成广泛共识。

为推动新时代中俄关系取得更大发展,双方将在核心利益问题上做彼此的坚强后盾,在发展振兴道路上做彼此的重要伙伴,在国际事务中做维护公平正义的中流砥柱。

会后,拉夫罗夫和王毅两位外长接受记者采访,并发表了《关于当前全球治理若干问题的联合声明》,共同呼吁“构建更加公正、民主、合理的多极化国际秩序”。

 

3月23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右)在广西桂林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

访华时机“坦坦荡荡”

作为俄罗斯外交界的常青树、中国的老朋友,桂林之行当然不是拉夫罗夫第一次访华。

成为俄外交部长、参与并见证中俄关系发展的十几年来,拉夫罗夫和李肇星、杨洁篪等多任中国外长都打过交道,足迹遍及了北京、哈尔滨、乌镇、武汉等地。

2010年11月15日,中俄印三国外长第十次会晤在武汉举行。拉夫罗夫在会后的记者会上表达了谢意:“我想在此感谢中国外长及所有的中国朋友,尤其是湖北的朋友们,感谢你们对这次会议周到的安排和热情的接待。”

10年后,曾被拉夫罗夫评价为“规模巨大、生机勃勃”的武汉遭遇新冠疫情,俄罗斯政府派出一架货机,将13.2吨医疗物资运送至武汉天河机场,捐赠给湖北省慈善总会。

当时,欧盟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指责中国和俄罗斯“在网络上散布新冠病毒虚假信息”,以“破坏民主辩论”和提升自身形象。拉夫罗夫对这种说法予以驳斥,称“中国致力于在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有关的一切问题上最大限度地保持透明” “我们愿意与伙伴们在包括抗击疫情威胁在内的一系列国际关键议题上合作。”

 

而此次桂林之行,正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拉夫罗夫首次访华,密切高效的战略沟通在疫情之下依然风雨无阻,为今年中俄关系开好了局、起好了步。 在会谈中,双方还商定将继续开展疫苗研发和生产合作,为疫苗的可及性做出“中俄贡献”。

然而,拉夫罗夫在此节点访华,也被美欧国家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认为是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会后的“特意安排”。事实上,在拜登尚未正式就职美国总统的今年年初,拉夫罗夫外长访华就已经纳入中俄两国外交部门的议事日程。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明确表示,中俄关系“坦坦荡荡,光明磊落,不像个别国家拉帮结派,有着不可告人的阴谋,甚至阳谋。”

事实上,中俄外长的互访早有惯例,每年年初,中俄都会进行密集的双边对话。

比如2019年2月26日,拉夫罗夫出席在浙江乌镇举行的中俄印外长会晤,并与王毅签署“中俄两国外交部2019年磋商计划”。

外界对中俄关系的揣测并不会干扰中俄交往。王毅外长在会后表示,桂林山水甲天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同样“甲天下”。不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俄之间的全面战略协作只会加强,不会削弱,只会拓展,不会收缩。

普京最信任的“硬汉”

尽管拉夫罗夫一直对中国温柔以待,但人们一般不会这个身高1.88米、身材魁梧、爱好漂流的俄罗斯男人视为“好好先生”。事实上,他的外交风格与其健硕体格相得益彰,以剽悍强硬著称,这一点西方国家领教颇多

拉夫罗夫毕业于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法语,还会讲一些僧伽罗语。他的品味有“西化”的一面——喜欢苏格兰威士忌、意大利美食和甲壳虫乐队。

人们现在只记得拉夫罗夫做了俄罗斯17年的外长,但驻联合国的经历也占据了他外交生涯的相当大一部分。从1994年到2004年,拉夫罗夫和妻女在纽约一住就是10年,此后他的女儿还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完成学业,直到2014年返回俄罗斯。

与西方文化有深入了解,让拉夫罗夫在外交领域与西方人打交道时更游刃有余。他强硬的外交作风甚至让他成为一众西方政客眼中的“狠角色”。

在他严厉而充满怀疑的目光中,“美国一直想整俄罗斯”。

 

 

自2004年拉夫罗夫执掌俄罗斯外交部,俄罗斯外交就变得风格鲜明,甚至有些气势逼人。路透社评价称,拉夫罗夫“在某种程度上让俄罗斯重新回到了国际社会决策的中心”。

冷战时期的苏联,曾多次在联合国安理会动用否决权。但是,从1991年苏联解体到2004年,10多年间俄罗斯仅在1993年和1994年动用过两次否决权。

2004年拉夫罗夫上任后,俄罗斯当年就在塞浦路斯统一公决问题上行使了否决权。尤其是在叙利亚问题上,拉夫罗夫代表俄罗斯不断地与西方国家“唱反调”,反对以武力解决叙利亚问题,路透社在一篇报道中干脆称他为俄罗斯的“说不先生”。

2012年初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拉夫罗夫面对尖锐质疑毫不退让。有人问:“为什么俄罗斯支持巴沙尔总统?”他回答说:“我们既不是巴沙尔的朋友,也不是他的盟友。”对“俄罗斯向叙利亚政权提供武器”的指责,他的解释是“无论我们是否出售武器给叙利亚,都不会改变中东地区的局势”。

路透社称,“拉夫罗夫是让西方国家感到绝望和挫折的根源”。2003年,他即将卸任驻联合国职务,其强势作风为俄罗斯找回了不少外交体面。“联合国对俄罗斯所提倡议的支持率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

已经3次连任外长,迄今主管外交部已有17年,拉夫罗夫的外交资历之深不禁让人想起任职28年的苏联传奇外长葛罗米柯。

 

 拉夫罗夫和普京(右)

 

可以说,对同样有“硬汉”之名的俄罗斯总统普京而言,拉夫罗夫跟他的行事风格特别搭。拉夫罗夫不止一次地声明,俄罗斯要致力于世界的多极化发展,反对西方的双重标准以及将本国意志强加于别国的企图。这也正是普京的看法。在某种意义上,拉夫罗夫一次又一次在国际舞台上“说不”,人们听到的其实也是普京的声音。

2015年3月21日,拉夫罗夫生日当天,普京颁发总统令,授予拉夫罗夫一等“祖国功勋”勋章,以表彰其在实现俄罗斯外交方针及多年在外交活动中的功绩。

 

2015年3月31日,俄总统普京(左)授予外长拉夫罗夫一等“祖国功勋”勋章。

 

日前,拉夫罗夫评价美国对俄罗斯的种种施压举动是 “站在历史错误的一边”,“历史进程最终会接管一切”,继续彰显他一贯的硬核风范。

如何从无休无止的制裁中解脱?拉夫罗夫呼吁减少对美元以及西方支付系统的依赖。“我们应该强化科技产业自主性,推动使用本国货币和其他可替代美元的国际货币来结算,从而降低受到制裁的风险。”

此外,美国的不断打压更显示出中俄协作的重要性。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专家杰尼索夫认为,在不稳定的世界中,俄中两国关系的稳定对于整个世界都是个好消息。

“世界越是动荡不宁,中俄合作越要坚定前行。”

fungo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代表本站支持其观点。若有文字、图片及视频等素材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普京最信任的“硬汉”外长访华 泛舟漓江
分享:

相关推荐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