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国外比较不“卷”?中国家庭的澳大利亚“插班”体验

2023-11-25 |作者:DW | 来源:德国之声中文网

在教育、职场环境“内卷”严重的情况下,许多中国家长开始思考让孩子在国外读书。而澳大利亚为何成为中国中、小学生“插班”的热门地点?    

20231125_65846274_303.webp_uuftk

中国压力庞大的升学体系,让一些家长开始思考,是否有其他可能的学习道路。图为2023年6月7日北京的两位志工在为考生加油(资料照)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中国“内卷”严重的教育体系中,许多家长面臨庞大的焦虑,必须思考是否要将小孩送往国外读书、甚至是举家移民。而澳大利亚独特的“微留学”制度,给予了中国家长和孩子一种独特、可到公立学校“插班”的机会,也让参与过的中国家长开始思考,是该安排孩子留学,还是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继续“内卷”。

对此,DW访问了三位曾让孩子来澳大利亚进行“微留学”的家长、一位教育业者,以及一位自己也有女儿的中国社会学者,让他们谈谈来海外的教育经验,是否改变了中国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人生安排。

亲身体验西方教育

有英国和台湾留学经验、育有一女的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可告诉DW,上海的情况是:很多家长在上小学之前,就决定了小孩将来要走中国的升学体制,还是要走国际学校的体系,以便小孩以后可以在国外直接就读高中和大学。

但在内卷严重的情况下,张可指出,中国中产家长面臨教育投资所获得的未来收益“越来越低”。特别是许多家长可能耗费了很大精力,让小孩读到中国优秀的大学,但结果还是要面对大量的竞争者。在这种情况下,张可解读,一些有想法、经济条件也不错的的家长,就会思考“我为什么要让小孩参加这一套?”

来自湖北省的张女士,先前听女儿班上的其他家长提及,可以利用中国的暑假期间,让自己的两个女儿到澳大利亚的公立学校“插班”,很是心动。于是今年7月、8月,她安排了自己2个女儿——分别只有10岁和8岁,直接到澳大利亚的班上学习,感受到东西方教育的不同。

20231125_66171636_401.webp_4p1qs

2022年上海市徐汇区的一个幼儿园(资料照)

从事建筑行业的她向DW表示,先前曾考虑今年暑假把孩子送到美国或欧洲的夏令营,但发现这样只是将中国的学生送到国外的学校待一段时间,而没有办法和本地学生一起上课,“我觉这种方式不太好”。后来她了解澳大利亚的学制和中国不一样,来澳大利亚“插班”是直接和本地的学生一同学习,“对孩子来说,接触到不一样的学习方式,然后看到别人的生活”。

2020年初带著10岁女儿来墨尔本短期就读、在广东从事家电产业的蔡女士告诉DW,感觉澳大利亚的学校课业负担不重,有很多自由的时间发展自身兴趣爱好,而选择让孩子来澳大利亚体验,主要是因为“世界这么大,想让她去看看”。

东西教育文化差异大

孩子原先在上海就是就读于国际学校的全职妈妈姜女士告诉DW,2020年初时到澳大利亚时,一开始是全家来旅游,但后来因为中国疫情严重,就想在澳大利亚多待一些时间,于是赶紧给孩子安排了一所澳大利亚的学校“插班”。

她对两地教育体系差异最大的感受就是,在中国即便是读国际学校,中澳两国学生的户外活动时间长短差异很大,“在澳大利亚小朋友特别开心”,因为可能半天的时候都在户外玩,但在中国也许每週只有1个小时。可是在学术上,“就是在知识学术上面”,她认为澳大利亚的公立学校远远没有中国的国际学校严格。

张女士也同意澳大利亚的学校在学习方法上,会比中国国内学校的难度低,但澳大利亚这边愿意给孩子更多的时间,让孩子探索知识框架和背景,“孩子感受到的压力会小一点”。

张女士说,中澳教育的共同点是学校和家庭都比较重视孩子,她认为,两地的学校和老师都在尽力为孩子提供更安全、更具有探索性的环境,但“澳大利亚的老师很包容、很鼓励”,自己的两个女儿在澳大利亚学习,感到十分的温暖。

张女士说,“我们和孩子一讨论过中外老师、同学之间教育方式的区别,和产生区别的原因”。而来过澳大利亚以后,“孩子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并理解,中国老师为什么要求高,而且严格的原因”。而澳大利亚学习经验对孩子最大的影响,是看到了不同的世界,了解同龄人有逼样的生活方式,“她们也会思考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

20231125_58115504_401.webp_unmed

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一直备受中国家长亲睐,现在到澳大利亚的中小学留学也成为新趋势,图为2019年的墨尔本大学校园(资料照)

什么是“微留学”?

由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允许各州政府,开办针对外国“小留学生”的短期学习计画。而这些外国小留学生和家长,可以持观光或学生签证入境,在各州的公立学校从事不超过3个月的学习计画,门槛相当低,因此成为不少中国家长的新选择。

由于澳大利亚与北半球国家四季相反,亚洲国家的寒、暑假期间,例如7至8月,以及1月中至2月底,在澳大利亚正好是正常上课的学期中间。而这样的“时间差”,也成为了一种新的留学商机。

澳大利亚人口最多的新南威尔士州(简称新州,首府悉尼)政府,就推出了“临时居民计划”,让最小至幼儿园年纪、最大至高中阶段的外国学生,可以与父母一同持短期签证,到该州的公立学校进行不超过13週的学习。

而澳大利亚人口第二多的维多利亚州(简称维州,首府墨尔本)政府,则允许外国的短期“小留学生”在该州学习8至10週,这正好满足了中国家长的需求。

居住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伍女士,本身从事亲子留学策划工作,育有两个孩子。她告诉DW,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种公立学校的“插班”留学制度,从2015年底左右就开始试行。不过当时由于资讯没有那么发达,很多早期的小留学生,都是家长透过朋友在纽澳本地申请。

如今,新州和维州政府都已有非常清楚和透明的网站,可以提供在线申请和相关服务。伍小姐指出,现在中国家长比较需要的,是了解澳大利亚个别区域和学校的特色,“这些就还是需要比较了解情况的人去帮忙”。而以她个人曾经办理过的数十起案例来看,小学生来澳大利亚“插班”的还是比较多,因为中国的中学生较忙。

费用不贵成优势

根据官方规定显示,如果在新州进行为期12週的学习,学费大约是4000至5000澳元(约人民币1.8万元至2.4万元)左右。而若是在维州进行8到10週的学习,学费约为2600至5000澳元(约人民币1.2万元至2.4万元)左右。

由于澳大利亚费用透明、不算特别昂贵,虽然家长仍需负担报名费、注册费、转学费等相关杂费,但在澳大利亚公立学校短期就读的花费,与中国暑期的游学团、国际学校夏令营等活动差距不大,因此对中国家长而言也是很重要的吸引力。

20231125_58997234_401.webp_k3ate

2020年5月,一群悉尼的小学生正在前往学校上学(资料照)

澳大利亚媒体SBS即披露政府数据指出,至2023年8月底为止,今年共有138名持短期签证的国际学生通过“临时居民计划”在新州公立学校就读,比2019年的106名成长约三成,其中前三名的来源国分别为中国(40人)、菲律宾(14人)和印度(9人)。

而在维州的部分,临时国际学生的数量则是更多。至8月底止,今年共有728名短期插班生在维州的公立学校就读,排名前三的来源分别是中国、印度和越南。

伍女士向DW指出,来自其他亚洲国家的家长,现在也会希望利用北半球的暑假期间至澳大利亚插班,包含韩国、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因为这个短期插班,它是面向全世界的”,只是亚洲家长刚好有这个需求、时间能跟澳大利亚的学期对得上。

她解读,中国比较有经济实力的家庭,已不满足于寒暑假只是带小孩出国观光,而是希望有“更深入的体验”。有些中国较富裕的家庭,甚至会考虑给小孩全球性的体验,例如让小孩一年暑假去英国、一年暑假去美国、再下一个暑假到澳大利亚、或新西兰上暑期课程。特别是2023年初中国解除出境限制后,“大家都是到处跑的”。

专家:家长期望是“内卷”关键

不过张可强调,家长送小孩出国与否,并不是“内不内卷”的关键,重点在于家长对于小孩的期待,以及什么样的学习对于孩子未来在新市场的竞争中更有帮助。

他说,对很多中国家庭而言,现在送小孩出国读书,实际上并非是花钱来选择一条“比较轻松”的升学体系。相反地,出国后若中国家长仍期待孩子要考上好大学,实际上可能更为“内卷”,而且家长的金钱和时间投资也更高。

他举例,小孩出国升学,并不意味著可以放松了。而对家长而言,留学可能意味著需要陪小孩练网球、打高尔夫球、或是学习其他的才艺,“书本以外的东西,那个成本和家长要花的精力是更大的”,而这个内卷的成本,并不亚在中国升学体系内竞争。

张可说,这中间一个很大的变数是中国家长自己的教育背景,包含父母本身有没有留学经验。很多家长可能是从中国的升学体系出来的、特别是读到好大学的家长,“他们觉得小孩应该按照自己过去的路径来发展”,而家长自身在海外拿过学位的,则很可能会认为:未必要让自己的小孩走中国升学体系的路。

20231125_65941232_401.webp_t88fg

2023年6月8日,吉林两位刚参加完大学考试的中国学生捧著鲜花(资料照)

中国家长对澳大利亚“微留学”的期望

而选择将孩子送来澳大利亚进行短期留学的中国家长,普遍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准备酝酿技术移民,或是已经在考虑移民,另一种则是纯粹给小孩不同的体验,而并没有打算放弃中国的升学体系或相应的机会。

蔡女士告诉DW,未来要不要让自己的小孩出国读书,主要还是要看孩子的兴趣、以及所擅长的学科,“孩子之前(来澳大利亚短期插班)留学年龄还小,还不足以影响未来的决定”,而且对澳大利亚的教育了解也还有限。

姜女士告诉DW,自己的孩子读国际学校,因此将来“肯定会出国”,但目前还没考虑好,未来要让孩子去哪个国家读书。不过是否让孩子长大后到澳大利亚留学,“目前没有考虑”,而移民的部分,“目前也没有这个想法”。

张女士则对DW说,她会认真考虑让自己的孩子出国读书,甚至因为方便孩子出国读书而跟著移民。“因为我的孩子,特别是妹妹,她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她希望给二女儿一个稍微宽松的学习环境,可以发展课外的兴趣。而她的大女儿适应力和探索性强,给她体验多一个环境,则“可能会她的人生丰富度有帮助”。

Fungo Ads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代表本站支持其观点。若有文字、图片及视频等素材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国外比较不“卷”?中国家庭的澳大利亚“插班”体验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