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中国次文化中的目的驱动和严肃性不失为一种宝贵的品质,但也是束缚许多人拓展职业和生活的可能性、拥抱其他乐趣的终极障碍。
上周和一位美国朋友吃饭,他曾在《大西洋月刊》担任中国频道的编辑,也是我在哥伦比亚大学念研究生时的同学。他正在筹划一系列和中国在美留学生有关的报道。这个来自加利福利亚的男孩,曾在昆明和连云港等地生活了数年,现在试图从一种比较微妙的文化角度来描述留学生群体:
-
他们在美国是否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
是否会感到难以突破文化瓶颈的沮丧? -
毕业回国后,他们的海外经历是优势,还是重新融入本土文化的门槛?
因为优质教育和职业资源稀缺,走错一步的成本太大,中国的年轻精英们已经习惯早做打算、标齐目标、直奔主题,剩下的从脚下到目标的路径不再是生活,而是通道。
作者:包蓓蓓,创新工场硅谷团队投资经理,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和新闻专业。原载:包蓓蓓的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