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更是未来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力量之一。医药创新是以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信息学等学科融合的重大科技突破为根源和依托的“硬科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凸显了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的重要性,掀起全球医药创新竞争的新浪潮。
自2015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监管环境显著改善,研发创新活力迸发,社会资本大量涌入,创新模式百花齐放,叠加长期的人才储备和海归潮等利好因素,中国医药创新再迈新台阶成为可能。
当前,生物医药行业已从发展初期迈入快速发展阶段。受一系列支持政策的驱动,以及基因编辑和细胞工程等创新生物技术带来的革命性改变,生物医药行业被赋予高速发展的新动能。
进入新发展阶段,只有拥有新发展理念、新技术、新路径和新体系,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转变观念,要相信,整个医药创新生态体系中,中国在某些环节或细分技术层面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医药创新有可能成为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齐头并进,乃至实现赶超的一个高新技术领域。
转变观念,要看见,中国医药创新生态体系,更多的创新以及硬核技术,可能不在传统大药厂,而是来自中小型生物科技企业,无论是美国的Moderna,还是中国的康希诺,他们都曾是不足10人的创业型小公司,因为坚持创新、差异化,偶然一个契机搭上开往“春天”的列车,快速驶向世界创新舞台的中央。
转变观念,要改变,不要成为一家“Me Too”公司,而是要成为一家“First in Class”企业,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不断了解这个世界崭新的东西。
正如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所言,“今天的医疗健康行业有点像20年前的PC互联网,有一批优秀企业在不同的垂直领域崭露头角。”
索元生物莫不如是,精准医疗、首创新药、全球研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针对存在严重未满足临床需求的肿瘤和中枢神经类疾病,选择首创新药(First-in-class)作为公司重点开发目标,通过生物标志物发现平台,系统性地利用精准医疗技术寻获创新药的生物标志物,并在生物标志物的指导下进行药物开发,其在研产品具有前瞻性和广阔市场前景,立足全球市场拓展商业化布局。索元生物等拥有突破性、颠覆性的“硬科技”创新药企业,未来能否成为“中国版的Moderna”?
但索元生物若要真正成为“中国版的Moderna”,构建中国医药创新生态刻不容缓,其中,政府的机制创新和资本市场的耐心尤显重要。
欲突破“卡脖子”技术,需为掌握“硬科技”的企业提供更宽松的成长环境。政府应做好顶层设计,坚持“以机制创新促产业创新”的政策导向,构建“更包容、更耐心、更多元、更理性”的中国医药创新生态体系。尽管创新药行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性,但是其可大幅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满足国家重大需求、促进人民生命健康,具有经济和社会的双重巨大价值。药品审批、科创板准入等监管政策要提高精准性和灵活性,要避免“过热”,更要避免“误伤”。
与此同时,还应畅通医药创新的融资通道。资本市场特别是上交所科创板应当进一步落实中央部署,不忘科创板的初心,牢记科创板的使命,要充分发挥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功能,增强市场包容性,对医药创新企业特别是掌握“硬科技”的中小型药企上市融资给予更大支持,提供更多便利。打通医药创新资本市场的全链条,畅通投资、转让、并购、上市、退出、退市的渠道。
只有创新的土壤足够肥沃,才能培育出创新的好苗。有理由期待,不久的将来,“Moderna”会在中国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