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过去了,沪漂变成了北漂,女主变成了男主,故事,却还是那个故事。
有人想看《不惑之旅》的剧评,虽然没播几集。
有些东西,你看着皮儿变了,瓤其实没有变,你把十几年前的热剧《蜗居》翻开来再看一遍,把地点换个城市,把女职员海藻换成男博士冯春生,把有权的中年男宋思明换成有钱的富家女卓晓婷。把海藻已经到了谈婚论嫁阶段的男友小贝换成冯春生的未婚妻,简单。
你会发现故事无缝对接,没毛病。
是小编偷懒了么?也许是吧,天下剧本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这个剧情其实不用我来点评,我觉得这是一个咱们前天聊过的话题,也是一个昨天聊过的话题。
前天聊了什么?聊林满江最后的认错,不如祁同伟的饮弹。
我实际上问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的本心是什么?
小师弟齐本安假设他的大师兄林满江的本心和自己一样,都是理想主义者,他只是被傅长明蒙蔽了双眼,走上了歪路。
你注意,这是一种假设。
还有一种假设是什么?是林满江和齐本安本来就不是一路人,他相信的故事,本来就和齐本安相信的故事不一样。
他没有被谁蒙蔽双眼,傅长明说不定反而是被他带上路的。
这就像我那天回复读者的留言,我说你怎么就知道一个人男人出轨,一定是被女人勾引了呢?
也许那就是真实的他,是你自己不愿意相信,你非要找个借口 ,说他其实是好的,只是被勾引了。
你不愿意相信的,未见得不是事实。
我们回头来看海藻的故事,顺便看冯春生的故事。
海藻姐姐姐夫两口子为了6万块的债务闹离婚,海藻问男友小贝借,小贝不肯,实际上不是肯不肯的问题,而是你综合小贝的情况,他没有这个经济能力。
那么与此同时,6万块对于宋思明来说,那就不叫个事儿。
这是一个开头,有了这个引子,两个原本不在一个世界里的人,慢慢的越走越近,海藻与小贝的隔阂也越来越大,最后猜忌,背叛,都相继发生了。
我们来假想一下,一个女孩子,做一个低级文员,收入微薄,男友呢,同样收入微薄,他是不是潜力股,未来究竟几何,终究是个未知数。
某一天,这个上班挤地铁,下班住出租屋的小姑娘,遇到一个言语间就能改变她命运的中年男子,所谓宋思明。
她认识了这个男子之后,在自己公司里从此被人重视,老板器重,同事艳羡,上班不用挤公交了,经常还可以出没高档消费场所。原来用来加班的时间,现在陪客户打高尔夫了。
你想一想,她会不会陷落?
我们不要先入为主的指责一个人贪婪,如何如何。我们先想一想,人的本性,大部分人的本性是什么?
究竟是好逸恶劳的,还是好劳恶逸的?
如果是好劳恶逸的,你为啥要去格子间里当白领呢?你还不是为了吹空调为了薪水高点么?
如果你真的是好劳恶逸的,你就该去工地上搬砖,砌墙。
所以换句话说,海藻一开始扛不住这些小恩小惠,只不过是人性。
但是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你既然享受了这些虚荣,人家再送你礼物,你就不好拒绝了。今天送你个小首饰,明天送你件衣服,你收还是不收?
人家要你陪同出席一些场合,你去还是不去?
你去了,你穿着宋思明送的衣服陪同宋思明出席宴会,小贝会怎么想呢?
隔阂,猜忌,一定会发生。
那么当猜忌发生之后,一头越来越热,一头越来越凉,人趋利避害的本能就会把海藻推向宋思明。
结局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这不是什么海藻水性杨花,你换做男性是一样的。
冯春生,一个大龄博士,想要留京买不起房,父母拿出首付也扛不起房贷,和未婚妻挤在破旧的出租屋里。
这时候一个富家女,因为爱上他斯文的外表,主动投怀送抱。就算他是柳下惠,只要无法拒绝一开始的小恩小惠,最后都会像海藻一样,朝着某个方向发展。
因为两个人的经济实力不在一条线上。
富家女送他一块表,80万起,他要赚多久?80个月。
所以他跟他的未婚妻之间不可能不产生猜忌,只要他不能够一开始拒绝。
那我们说一开始拒绝很容易么?其实很难很难。
曹操上马金下马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终归没能留下关羽的心,那是谁?那是关羽。
不是每个人都叫关羽,其实就这么简单的道理。
如果你把每个人都想象成关羽,那你就很痛苦,因为你的预期落空了。
真正让人痛苦的并不是事实,而是预期。
你预期你能赚100万,结果赔了50万,你很痛苦,你预期自己要赔100万,结果只赔了50万,你很开心。
你看到了,同样是赔50万,开心还是痛苦并不取决于事实。
这不就是我们昨天聊过的话题么?
你对婚姻的预期是什么,你对别人的预期是什么。
我看《蜗居》的时候,自己还很年轻,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我是小贝,我没他那么痛苦。
因为我预期海藻的离开是必然的,那才符合人性,或者说,符合绝大多数的人性。
你的预期发生了,那有什么痛苦的,意外才会让你痛苦,没有意外,就没有痛苦。
当然,这有可能不是一种理念,而是一种性格。
我常说,一个人如果要做交易员,关键不在于技巧,而在于性格。
你的性格要非常非常的平,平的意思是说贴近事物本身的样子,这样你去算每件事的概率,才算的准。
不平的性格,就像马景涛每次演的主人公那样,活在幻想中,不是撕心裂肺,就是在通往撕心裂肺的路上。
性格没什么对错,但是不同的性格,会导致交易成本不同。
性格越平静,你的内耗成本就越低,因为你生来就特别适应市场,你的心跳几乎都是和市场是同频的。
性格越不平,你自身的消耗成本就越高,因为你与市场的契合度特别低,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人除了追高就是割肉。
前者是俗称把事情想的太坏了,后者俗称把事情想的太好了。
你把事情想的太坏了,你就不太可能遇到情绪上的波折,你把事情想的太好了,就很容易一次又一次掉入情绪的坑。
但是我们要注意,凡事辩证的来看。
你把事情想的太坏了,俗称悲观主义者,你把事情想的太好了,俗称乐观主义者。
悲观主义者是不容易受到打击,但是悲观的连带物是风险厌恶。
大部分悲观主义者都同时具备风险厌恶情绪,俗称谨慎过头。
风险厌恶是很糟糕的东西,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利润来自于风险不来自于勤奋。
盈亏同源,如果你拒绝风险拒绝亏损,也就意味着你拒绝了利润。
所以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什么?需要一个特殊事件发生,我们需要这个人是悲观主义者的同时,拥有风险偏好。
俗称做最好的准备,做最坏的打算。
扯淡扯远了,我们今天的主题并不是小贝与简单,而是另外俩人。
回到剧情。海藻与冯春生仅仅是个幸运儿么?其实并不是,任何事都有两面,选择也有。
你要有所得,就注定了有所失。
我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曾经问过他一个问题。我说,人家学龄前都是参加各种辅导,而我几乎做到了每个月都带你出去旅游,能住的度假酒店,我们都住遍了。即便留在家中,我不是陪你看武侠,就是陪你玩游戏,你是否怀念过去美好的时光?
他说,怀念有什么用,又回不到过去了。
我就告诉他,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就是你正在走的路,上学考试被辅导,另一条路是我们不上学了,你想去哪里玩,我就陪你去哪里玩,你就这么度过一生,想学了学点,不想学了随你。
好处你曾经经历过,坏处就是没有学历,没有经历过系统的教育。
他想了想,拒绝了,告诉我一句话,他说:比游戏结果更重要的,是我在玩。
这个话说了半截子,但我听得懂,因为以前我陪他玩三国志系列,战略游戏,他打不赢,于是最后大都变成我操作,他旁观。
他是不满的,他想要操作,他想要上手,哪怕玩输掉。
换句话说,一只鸟,如果趴在别的鸟背上,比如趴在一只大雁的翅膀上,它也是可以看到世界的,你载着它飞嘛。
问题是,它体验不了飞翔本身。
飞翔本身有时候比飞得高更重要。
所以无论海藻,还是冯春生,遇到的都不是爱情问题,而是一个连孩子都想明白的问题。
那就是玩游戏的时候,要不要用修改器。
用了,你会赢的更快更容易些,但是,我们当初又为什么要玩游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