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推娃”的背后,是家长心态的差别

2021-05-12 |作者: | 来源:大温家长会

“推娃”,是一个无论中外家长都难以避免的话题。如果说做选择题,“推娃”与否似乎不用怀疑,几乎是一个必选项,差异无非是怎么推。怎么推,考量得就是家长的综合素质,从中能看出家长心态的差别。

有位读友,为了避免海淀、顺义、黄冈、衡水的教育模式,万里迢迢移民加拿大,还选择了最懒散的温哥华。然而,不幸的是,当他放弃如日中天的事业带娃来到大温后,竟然发现,大温也是补习班林立。读友慌了,他问我:“你的书里不是写这里的孩子是玩儿着长大的吗?怎么等我们来了,就不玩儿了?”

我也很诧异,没感觉风向变化啊。问他具体情况,他说他看到的是各科补习班,遍地“爬藤班”,奥数、英语、演讲、辩论、机器人一个都不少,和在北京没区别啊。我倒是觉得,区别很大啊,奥数那些都是兴趣班,补习班是成绩太差才去补,都是可上可不上;至于“爬藤班”,像我这样不想爬藤的,压根儿没注意过。
一般来说,许多加拿大华裔家长对大温和大多教育水准的比较是,温哥华的教育程度比多伦多低一个年级,多伦多比美国加州的低一个年级。对此,我是有发言权的。我家娃在温哥华的学习内容、强度,确实比亲戚同龄的孩子在硅谷的差两级,特别是小学时。
同样在北美,为何还有这样巨大的差别?我认为,差别的形成除了学校教学要求难度的不同,也与家长们的状态相关。像我这样,在亲戚看来大松心、对孩子不负责的家长,在我娃小学的家长群里却被戏称为“虎妈”。其实我真的没做啥,我只是应娃的要求,从他二年级时给他找了一个英语补习老师而已。
所以说,“推娃”这件事,与大环境有关,与家长的心态更有关。
与这位读友继续交流,发现了一个让他紧张的原因。他让孩子参加这些课外班时,即使是运动兴趣班,比如踢足球、打篮球、游泳、滑冰,他也希望孩子能“拔得头筹”、取得好成绩。在他眼中,有娃的地方就有竞争。用他的话说,“不为了取得好成绩,干嘛要花钱、费时间参加这些活动?”
而取得了好成绩要干嘛呢?当然是为了将来升大学做准备。倘若还能培养成某项运动健将,那么北美的大学,特别是美国的名校很容易提供奖学金录取。读友倒是很了解行情,“如今申请藤校,学习全A是必须的,钢琴不算啥”,因此他很希望孩子不仅学业全优、钢琴10级、还要有其他人不常有的体育特长。
说来说去,还是为了孩子大学读名校。说好的让孩子玩儿呢?家长如果不懂得什么是“玩儿”,不能舍得让孩子“玩儿”,干什么都要让孩子“出成绩”,那孩子就没有机会玩儿。本来好端端的运动兴趣班,生生被这位读友搞成了爬藤体育班。
想当年,我娃学游泳,从四级到五级学了一年,总是不合格、不能升级。我去问教练,是不是要给孩子补补课,教练很奇怪,他说:“孩子不是挺高兴的吗?一次考不过去很正常啊,每个人的表现不一样嘛。”想想也是,我的运动能力就差,怎么能指望孩子能基因突变成了游泳健将?比起我这个旱鸭子,孩子的游泳能力已经很强了。学得慢,咱还学得扎实呢。
这样一想,家长、孩子都开心,孩子也能从容不迫地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来。否则,倘若我一定要求孩子出不了成绩就不要“浪费时间”,孩子会遭受多么大的打击和损失,影响他的心理发展,亲子关系不会好,我也会相当闹心。
再问这位读友,为何要迷恋名校?他的答案听起来也有道理:培养孩子,希望孩子过幸福人生。那么,什么才是幸福的人生呢?他说:身体健康,上个好大学,生活要体面,工作要出人头地,收入要好。
这些愿望没错。可是如果认为孩子将来满足这些条件,就能过上幸福生活,是有些偏颇了。显然,这位读友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三观养成、性格培养等等这些软性的内容。而且,最重要的,他忘记了“感受”的重要性。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每天过得都是机械的奋斗生活,应该无忧无虑的童年时期就在“奋斗”,没有玩儿过,不懂玩耍的乐趣,怎么可能长大后突然有一天,立刻从麻木中惊醒,感受到幸福呢?马上就能翻开“幸福的一页”?
同样的,倘若家长不懂得兴趣爱好对人生的重要性,那么也不明白为何要让孩子有兴趣爱好。一个没有兴趣爱好的人生,将会多么枯燥。
“推娃”本来没有错,都是希望孩子发展得更好。但是推的原因、方向、方式方法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家长推之前,一定要三思。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代表本站支持其观点。若有文字、图片及视频等素材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fungo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推娃”的背后,是家长心态的差别
分享:

相关推荐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