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清北、海归、世界500强高管做全职妈妈,她们后悔了吗?

2021-02-24 |作者: | 来源:爸爸真棒

这两天,全职太太离婚获5万补偿上了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事情的原委,相信大家已经听说了不少,起因是北京房山法院适用《民法典》新规定,首次审结一起离婚家务补偿案件。由于全职太太王某在婚姻中承担大部分家务,又考虑到双方的经济条件,故判决,在财产双方分割的情况下,再由男方支付女方家务补偿款5万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说,5年才5万元,找个保姆花费都不止,甚至不少人发表”恐婚”:结婚全职太太不如去当全职保姆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起码开了个好头,希望我国法律越来越完善,保护全职妈妈和更多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庭的妈妈们。

“婚姻、育儿、经济,任何一项出现问题 ,最先受到暴击的,就是全职妈妈”。 

 

《三十而已》里顾佳的遭遇,似乎更加坐实了这个论断。更残酷的现实是,顾佳有主角光环,有随时从婚姻抽身的决断心,有时刻站在身后的闺蜜和父亲,有经营茶厂、自给自足的能力,而中国的大多数全职妈妈,并没有。

有人断言:

全职妈妈最终都会变成悲剧。

但,作为今年7月才上岗的全职妈妈,我不信。我相信的是,全职妈妈虽然少不了身为女性、妈妈、妻子普遍的挣扎与无奈,但也一定具备因这个身份而获得的独特生命力,可以让她们破除外界对“全职妈妈”这个群体的刻板偏见。

那么,这些挣扎与无奈是什么?生命力从哪里获得?未来的出路又在哪里?

作为曾经的媒体记者,我采访了正处于不同状态的4位全职妈妈,希望她们的故事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找到自己的答案。

宦艳红。资深媒体人,十年财经记者,如今也好吐槽陪读这点事。

01 。

“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尚不足以谈人生”

这是一位90后“前全职妈妈”Lizzie,在三年前写的一句话。

毕业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她选择毕业后先成为了一名全职妈妈。原以为自己会适应得很好,却迎来了第一轮“暴击”——每天忙于家务、育儿等高强度、低价值的重复性劳作,却鲜有价值感和成就感。 

写下上面那句话时,她刚刚经历了彻夜的喂奶和失眠,身旁的孩子爸沉睡如山,嗷嗷待哺的小婴儿似乎永远吃不饱,她觉得自己从身到心都被“榨干”了。

“一个人带娃的辛劳、与社会脱节、社交圈急剧缩小,以及娱乐活动减少和平日里的孤独,足以让一个全职妈妈的心理被摧毁重建一番,这也是为什么全职妈妈比较容易患上产后抑郁的原因。”Lizzie在日记里如实记录。

 

而另一位90后全职妈妈Betty,就正是因此在产后不久就患上了抑郁症,每天需要依赖药物睡眠。

 

中学、大学都在不同国家留学的Betty,在国内工作时间不长,怀孕后因为家里的老一辈无法帮忙照顾孩子,又不放心把孩子完全交给保姆,她便离开了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全职妈妈。 

Betty在国内的社交圈有限,生孩子后每天在家对着小婴儿,除了出门散步、健身,几乎没有什么社交活动,抑郁也就突然接踵而至。

“我只是想走出去,可以和这个社会有一些接触,融入社会,可是他们为什么就不能支持我呢?”Betty在电话那头哭着跟我说。

对于这种“不好”的状态, 今年50岁、10年前也是全职妈妈的陈一燕亦有同感,“自己在家里待久了,也很自卑,可以看到和那些职场妈妈相比,全职妈妈的精神状态其实真的比不上,不自信,不敢出去找工作。”

02 。

“全职妈妈的付出,是‘西西弗斯’式的”

西西弗斯拼尽全力把巨石推上山顶,然后巨石滚落,他又要重新去推。辛苦吗?辛苦。有成果吗?没有。

而在全职妈妈生活里,家务、育儿可能都是“西西弗斯式徒劳”。

尤其家务活,在所有劳动中是最容易徒劳的,不努力就会倒退,努力了也不可能前进,最多维持现状,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更是刚收拾好10分钟就立马回到解放前。 

更扎心的是,全职妈妈的努力,难以得到周围人的理解与支持,而变得更加“徒劳”。

 

陈一燕回顾自己做全职妈妈的那几年,现在依然觉得委屈。

“开始的时候,先生觉得我辞职回家照顾孩子挺好,慢慢地,大家好像都习惯了你的照顾,虽然你付出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忘记了自己,但有的时候大家会觉得你不就是在家里做做家务嘛,也不是那么重视你的付出,譬如说好回来吃饭,结果你做了饭,人却没回来。” 

“如果孩子有一天拉肚子了,家人会质疑你说,‘你干嘛去了?’如果你今天太忙,没能把家里收拾好,得到的依然可能是一句‘你干嘛去了’”,同样的经历也发生在Lizzie的全职生活中。

脱离了社会生活的全职妈妈,更加关注家人的态度,也更加敏感。正因为此,越来越多女性“不敢”成为全职妈妈。

由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年职场妈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职场妈妈重返职场的原因中,有71.3%是因为“不想和社会脱节”,59.9%是因为想“保持良好的自我状态”。

另一组数据是,在一线城市,职场妈妈占比46.8%,从生完宝宝到重返职场,职场妈妈复工的担忧主要集中在怕长时间没有接触工作,对工作有生疏感;并且担心自己无法跟上职场发展的速度。

03 。

“国际学校+全职妈妈,已成标配”

全职妈妈被认为“注定悲剧”的原因之一,就是返回职场的路可能会太多艰难。而横在面前的其中一块“大石头”,就是孩子的教育。

Linda曾是一家大型人力资源公司的培训主管。

在大女儿上幼儿园时,因为母亲生病,她有了辞职做全职妈妈的想法,忙碌的丈夫也支持,没过几年二女儿出生了,就一直全职在家,如今已10年,Linda两个女儿都入读了国际学校,大女儿已经中学住宿,小女儿还在走读小学。

 “我辞职了,可以自己照看小孩,也能让我爸妈有些自由,譬如今年疫情,我爸妈就大半年都没有来,我一个人照顾两个女儿的吃穿住行”。

 

 

现在,孩子的吃喝拉撒对Linda来说已经都是小事,教育开始占据她几乎所有经历——

要思考的事情很多,以后的小升初、中考、择校等各类“人生大事”怎么准备,孩子学习怎么规划、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学科辅导班,每天时间如何安排。

要筛选的资源也很多,该买的数学、英文、体育活动项目,一样也没少,有的科目可能不止一个辅导班。除非孩子们都出国了,否则总没法撒手不管,今年的疫情让她一度打算把小女儿从体制外转到体制内,“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

 

比起自己的将来,Linda们更焦虑的是自己孩子的未来。 

在国际学校,全职妈妈的比例可能高达50%。“也有工作的妈妈,在职场中也很能干,但他们大多是外籍的,可能没有国内的家长这么激进,心态没这么紧张。”Linda说。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沈洋也是一名孩子妈妈,近年来她一直在关注女性尤其是妈妈群体方面的问题,在她看来,国内的教育竞争加剧了全职妈妈的需求,激烈的教育竞争,让年轻父母们从孩子一出生便开始焦虑孩子的未来。

社会上似乎更偏爱哪些“家庭与事业的平衡”的女性,“但平衡似乎是一门玄学,事实上你很难做好平衡,只能是各有得失。”

△家庭事业兼收可能真的是玄学范畴

04 。

“我还回得去职场吗?” 

教育问题之外,让全职妈妈们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问题还有,返回职场需要的能力和心气,丧失得比想象更快。

根据宝宝树(HK.1761)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家庭孕育方式白皮书》报告显示,全职妈妈们中60%拥有“副业梦”,希望能够兼顾事业和家庭、实现自我价值、提升话语权,但由于环境、精力等种种限制,大多还在构思阶段,只有35%付诸了行动。

90后的Betty和Lizzie,和70后的陈一燕,都是35%中的一员。

Betty经过和家人的谈判,终于获得了每周两天的自由支配时间。她希望可以找到一份兼职的工作,哪怕是实习岗位也好,但这并不是容易的事,用人单位的实习岗位只会招聘应届毕业或在读的大学生,“可能只能找到去咖啡店打工这样的工作”。

最近,在朋友的介绍下,她有了想去参加大学成人培训班学习的年头,但家人还是不支持,还得继续沟通、争取。 

Lizzie做全职妈妈的那段时间,由于“太需要把痛苦抒发出来”,养成了写作的习惯,也渐渐积累了经验。

现在孩子刚刚升入小学,她也告别了全职妈妈这一身份,全职走上了自媒体编辑这条路。虽然没有成为商界女强人,但她对目前自己的状态很满意,“很忙,但基本能兼顾工作与照顾孩子,出差、团建都让我感到充实。”

05 。

“全职妈妈做创业导师,我终于找到了自己”

相比之下,如今成为创业导师的陈一燕,可能是最能打破“全职妈妈悲剧魔咒”的人。 

同样经历过“西西弗斯式痛苦”的她,返回职场的契机,一个是丈夫的印刷厂生意也不如以前好了,经济压力骤增;另一个,则是琐事和经济争执使得夫妻双方的矛盾逐渐升级,婚姻出现红灯。

在儿子进入中学后,陈一燕决定走出家门,重新开始工作。 

但作为一名离开职场好几年的全职妈妈,要想获得一份工作并不容易。“之前认识的全职妈妈们后来再工作的,要么就是通过关系进入了一些企业,要么就去超市当营业员。”作为一名新上海人,陈一燕并没有太多可以依赖的人际关系。

最终陈一燕选择去国际社区帮别人照顾孩子作为重新工作的起点,“当时也是希望可以借此练练口语,可能对后面找工作有点用。”在照顾孩子的一年里,她又去考了育婴师的资格证。

△截图自《2019年度中国家庭孕育方式白皮书》

一个偶然机会让陈一燕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当时陪儿子参加一个科技大赛,因为我自己之前是做工业造型的,所以我们的作品当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为比赛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承办活动的公司老板看中了陈一燕,让她去她的公司帮忙一起干。

陈一燕异常珍惜这个意外获得的工作机会,“我跟老板说,薪水你就看着开好了,然后陪着老板每天加班”。

陈一燕边学边干,熟悉各种办公软件,学习制作PPT、招标文件,两年后成为了那家公司的合伙人。

“全职妈妈重入职场,也并非一无是处,我们真的很能吃苦,也愿意学习,我自己在沟通表达方面也比较擅长。”在工作之余,陈一燕又参加了成人高考,将原来的大专文凭升级到了本科学历,并考过创业指导师的资格证。 

如今,除了打理面馆的生意,她还在大学生创业基金会工作,会经常去大学给学生们讲课,指导、帮助打算创业的学生。虽然挣的钱并不多,但她觉得很自豪,学生创业成功了,她特别开心。

通过十年的努力,陈一燕终于从一名迷茫的全职妈妈重新在社会找到自己的位置。但在陈一燕看来,全职妈妈再就业,除了自己的努力,运气也很重要,“虽然后来我离开了当年带我出道的公司,但我一直非常感激公司老板,她给了我努力的机会。”

陈一燕表示不曾后悔辞职做了全职妈妈,但又同时坦陈,在进入全职妈妈角色时,没有考虑过自己的人生规划,是一个遗憾。数年全职妈妈的工作,担当照顾别人放弃自我的角色,与社会脱节,成为她们日后寻求继续工作时的一大障碍。

“回归家庭的全职妈妈,在照顾家人的同时也应该继续发展自己,哪怕是一个兴趣爱好,可能都会成为未来开启新的事业的一个基石。”陈一燕说。

06 。

“不是一定要回到职场,一切皆有可能”

我由衷为找到职业路径的全职妈妈感到高兴,也为自己未来的复出之路有了信心,不过,全职妈妈一定要回到职场,做出一番事情来,才能证明自己“不是悲剧”吗? 

我认为不是,重要的不是用事业来证明自己,而是自己内在逻辑的自洽——求偿所愿,没有遗憾。

希望用事业证明自己的全职妈妈,可以选择在职场发光发热,只要她们获得了价值感;在全职妈妈这个身份上获得了成就感的妈妈,如果她们觉得现在的状态很满意,打算继续做下去,也完全没有问题,不应该受到苛责。

Linda正是这样一个“自洽”的人。 

当被问到“如果两个女儿大了,自己的生活会不会有别的安排”时,Linda坦言,偶尔也会想工作的事,之前也和丈夫讨论过,“如果不再出去工作,将来老了会不会有遗憾”这样的问题。

但总体来说,还比较满意当下的生活状态,过去十年间,也有老同事老朋友喊她一起合伙做些事,“但有些时机不对,可能当时家里有事,有些不是我喜欢的事,就都拒绝了。”

在孩子上学的时候,Linda会把闲暇时间用来读书、健身,参加学校的活动,也会和其他妈妈们聚会交流信息。她孩子的学校里,还有全职妈妈已经过渡到“半全职”,照顾孩子同时帮助丈夫的公司打理人事和财务事务,未来还计划去一些教育机构做些兼职。

“一切都有可能哈。”

fungo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代表本站支持其观点。若有文字、图片及视频等素材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清北、海归、世界500强高管做全职妈妈,她们后悔了吗?
分享:

相关推荐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