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为何中国只有游戏音乐火至世界?

2021-01-02 |作者: | 来源:为你写一个故事

生活需要哪种旋律?

 

来源|为你写一个故事

 

生活需要旋律,肯定有名人这么说过。

上下班途中,我们沉醉于自己喜欢的音乐,也不得不被闷头灌输地铁上外放的音乐。

我听着中国风的歌曲。

旁边的小哥外放着“When I was young,I”d listen to the radio”的视频,内容却是几位老哥嬉笑打闹的画面,八竿子打不着,的确又很啼笑皆非。

化用迅哥儿的话来说,中外歌曲的悲欢并不相同。

至少中外歌曲就不相同。

01

 

在很多人眼里,中国音乐在外国音乐面前不值一提。

外国音乐圈是很少、极少认同华语音乐的。

除了蕾哈娜这位“山东天后”,总在不予余力地传唱着“潍坊的爱”、“福到莱芜”、“威海油饼”、“烟台一吻”、“心向日照”……

总体来说,国内认可的大众流行乐大概是这样子:

“用情至深,听起来总想默默点一支烟然后流泪沉沦在沙发上”

似乎欧美音乐更丰富,更能唱出受众的内心小确幸。

从痞子阿姆Eminem的硬核说唱,到“波西米亚狂想曲”的深沉音乐,还有国内少有的爵士、蓝调等。

这些调子非常适合运用在各种短视频、电影、游戏、MV的背景音乐上,即使卡农一样烂大街的旋律,但是,谁用谁就知道好。

在国际化上,印度音乐都启发出了Goa Trance这样的当代电子音乐种类。

相比之下,我们“礼乐之邦”的器乐与中国声乐文化,上下五千年,有很多东西值得去挖掘。

周杰伦、王力宏、李玉刚、龚琳娜们就挖掘出很多,但和欧美整体比较来说,依然不够。

一句话,面对强势的欧美音乐,我们有差距,发展空间也自然巨大。

02 

欧美音乐一直以来淅沥沥哗啦啦地就对我们产生了影响与印记。

20世纪20年代,唱片业在上海兴起,欧美音乐随着殖民行动开始传播开来。

“百乐门”就成了“东方第一乐府”,在那里唱外文歌,会被上海话夸是“洋气”。

以致于近百年后,广东的“五条人”还在幻想回到旧上海,和周璇相遇,也许会去霞飞路压马路。

后来,包括日本音乐也对我们进行了渗透。

“中岛美雪阿姨养活了大半个港台乐坛”成了一种美谈。

进入90年代,欢快的拉丁音乐和重金属音乐都在我国“生根发芽”。迈克尔·杰克逊、惠特尼·休斯敦、席琳迪翁等人演唱的歌曲,深深地打开了中国听众的心。

谁在唱“Just beat it, beat it, beat it, beat it……”时,脚都会忍不住想滑步。 

这个时候,欧美电影也席卷而来。

《人鬼情未了》里的煽情,《罗马假日》的约会情调,《泰坦尼克号》里的缠绵悱恻,都因为剧情和主题曲的共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永远不能忘怀,用英文说就是:

“my heart will go on and on。”

21世纪以来,欧美流行音乐对中国的影响自然在深化,深化的方式也在多元化。

借助电影,借助游戏,借助互联网的社交互动,借助各种周边文化,这种影响更像互动。

但在互动下,也不能忽视其中的一些文化渗透的危害。

一个是很容易压制我们自身的音乐原创行为。

流传到我们国家的欧美音乐本身就在当地经历了竞争的考验,本身在当地都是优秀的作品。

他们先进入当时现代音乐还未起步的中国,导致很多人并不愿意去传统文化里寻找灵感。

复制欧美已有的成熟作品是最简单的做法,结果国产音乐千篇一律。

一个就是文化自信的问题。

欧美的音乐传播,杂糅在电影、动漫、电视剧等欧美庞大的文化输出体系中。

面对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侵入,我们是无能为力的,我们的文化自信心逐年降低。

“什么,国产的能叫民谣?”

“你知道怎么能在世界排名前十的音乐学院里,当一名‘爆裂鼓手’吗?”

“我们的音乐人最会打榜。”

自卑地认为欧美音乐远远好于中国音乐,已成为一种风气。

因为欧美发达,所以他们的音乐也发达,因为我们落后,所以……

唉,有人听的是悠扬与哀伤,有人听的是优越与落后。

我跟身边的外国人说到古筝、琵琶,他们很可能表示没有听过。

为什么rap、管弦乐能在中国有那么高的知名度,中国乐器却在外国几乎无人知晓?

这种情况会一直如此下去吗?

03 

直到近期YouTube上看到了一条音乐录制现场视频。

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上海交响乐团与民乐演奏家坐在一起,笛子、琵琶、钢琴、提琴和大大小小我不太叫得上名字乐器,百来号人一起演奏国风音乐。

这其实是最近一个叫《原神》的游戏,在录制地区背景音乐。

我顺着评论区看,这个游戏是由不同地区构成的,录音乐的地区璃月,是《原神》借鉴中国背景设计的一块。

游戏的音乐制作人,陈致逸,已经为《中国机长》《建国大业》等影视作品配乐,他的风格就是中国风。

他选择了上海管弦乐团,把民乐摆在交响乐团中,来为游戏录制新的原声音乐。

横笛的音色清脆,适合游戏里飘逸的场面。

古筝的五声音阶排列多,在管弦乐里也很出格。

二胡的音色包含了很大想象空间,可以轻易地引发情感。

外国网友听后表示:“二胡一响,我的魂都要上天了”

好的音乐的确可以瞬间将人的情绪融入到璃月地区的各种场景中。

在音乐录制现场视频的评论区里也提到,官方意识到了音乐对场景的搭建的启发作用。

悠扬、清雅、古朴的音调让他们想到了群山倒影交相辉映、船行其中波光粼粼。

于是选择了秀美的桂林山水为背景制作璃月地区,还汲取扁舟、渔家等元素,去展现中国风光。

在音乐与景色的交融中,一些网友回忆起当年游玩桂林山水时的心情:“无论怎么,语言难以完美地形容它……我在那里拍的每一张照片都好看得没天理。”

日本网友则大赞二次元笔墨下浓浓的中国风。

“我是日本人,因为《原神》逐渐开始欣赏其中国风的美好之处了。”

一些海外玩家还特别喜欢钟离《听书人》里的音乐。

主要是中国嘻哈加上二胡,搭配上节奏感的鼓点。

当二胡和电吉他叠加在一起的时候,音乐的丰富性就提高,耳朵如同怀孕。

对于玩家来说,加入歌单都是小事,想学二胡的人一大把,能翻弹的人也是层出不穷。

一些玩家选择停留在登录界面,无限循环登录BGM,欣赏白昼、黄昏、夜晚、黎明这四时的奇妙变化。

许多热心玩家以个人身份上传了游戏原声专辑。

而且,重要的是,只需要听,即可。

对于很多不熟悉也短时间没办法熟悉中国文化传统的人,他只需要感受琵琶、古筝的力量,并不需要马上了解到“二命:石者,八荒缊玉而明”“天动万象”“逐鹿”的具体内涵,就可以感受游戏的文化内涵。

先闻其声,再识其人,便是这个道理。

后续的文化课补习,可以慢慢来。

这种文化输出形式,没有照搬欧美音乐,没有失去自己的特色。

“化用”,通俗地说,吸取西方音乐元素的精髓,化作自己的音乐创作的内功,发挥出个人特色。

这种文化输出形式,也没有硬塞给别人,而是先让别人爱上一个介质,通过这个介质,去加深对背后的文化印象的记忆。

听过了,爱上了,可能就难以忘怀。

他们还在悠扬的旋律下,知道了张家界,知道了黄龙。

想来中国打卡游览的外国友人也是不断增多。

通过使用中国乐器,翻弹作品的外国友人也增多。

一传十,十传百,更多人在音乐区领略我们的旋律。

不止绕梁三日。

04 

当我们苦苦寻找传播中国声音路径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运用游戏的方式?

2018年,中国占全球游戏总收入的28%,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

《原神》开启了全球公测后,刚一上线,就霸占多国的游戏榜单第一。

中国游戏输出到日本更是一桩佳话。

……

今时今日,游戏和游戏音乐何尝不是时代的软实力、新文化呢?

通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达文化,树立形象,提升国家的影响力。

我们国家的多元丰富的形象,其实有时候就藏在这些悠扬而舒畅的旋律里。

不妨设想一下,国产游戏带着它独有的中国声音,可以在全球传播华夏文化。

让他们听听BGM里琵琶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的音效;

让他们看看苍茫的大地上,长坂坡与华容道二三事的不同;

让他们了解修仙神境所在的张家界,其实从来没有阿凡达,但有二胡。

也许有一天,国外各种原创的短视频的音乐素材里会有《原神》的中国风系列。

至少因为《原神》就对中国游戏的印象180度大转变的玩家就很多。

这不就增加了至少两国的友谊吗?

游戏音乐可以是一种极好的文化输出介质。

无形,共情。

不会被外国太多地方保护主义排斥,不会天然地因为识别不了汉字而让外国人尴尬。

旋律无国界,很巧妙地就让世界听见了变化中的中国。

我们的传统力量被发掘,我们的音乐特色也不会被看不起。

我们的原创力量不断增长,也是有利于音乐圈、游戏圈的发展。

不过话说回来,一个游戏和它的游戏音乐的作用毕竟有限,惟愿这种文化输出的形式能延续。

惟愿这样的力量更多更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来源:为你写一个故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fungo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为何中国只有游戏音乐火至世界?
分享:

相关推荐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