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张凤 : 哈佛耕耘35载

2020-08-31 |作者: | 来源:

高度生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十多年前,张凤到访温哥华,出席“加华作协”的一次聚会,那是我第一次见张凤。后来,知道她协助王德威教授,以哈佛中国文化工作坊的名义主办了很多讲座活动。他们邀纳各地访问的学者、作家在哈佛演讲,活动频密,在哈佛校园形成了一道亮丽瞩目的中国文化景观。想不到这礼仪周周、举止优雅的摩登女子竟有这么大的魄力与能量,同时,又对中华文化与文学艺术有这么浓烈的兴趣与执着的热诚,实在使我惊讶。

对哈佛情有独钟
近年,在一些中国大陆与港澳的文学研讨会上,常常与张凤碰面,大家也逐渐熟络了。今年五月,我应她的邀请,出席哈佛中国文化工作坊与北美华文作家纽英伦分会合办的书展与演讲会,终于亲身地体会到了张凤出色的组织与办事能力,以及她过人的魄力与旺盛的精力。可以肯定的是,主办活动的上述两个团体,今天的灵魂人物就是张凤。哈佛中国文化工作坊由李欧梵教授于1994年创立,接着由王德威教授召集和张凤主持,今年又有MIT的郑洪教授加盟,至今已举办了近百场讲座,在哈佛校园是一片漂亮的风景,在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以至推动华文文学发展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张凤出生于台湾淡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后负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获历史硕士学位。张凤因夫婿黄绍光博士受聘到哈佛大学出任核磁共振实验室和贵重仪器中心主任而到哈佛,定居剑桥市,任职哈佛燕京图书馆编目组达二十五年。张凤也长期出任哈佛文化工作坊的召集人、主持人,并担任北美华文作家协会秘书长,现任总会副会长,兼任纽英伦分会会长等职务,活跃于北美的学界与华文文坛。

张凤学史出身,却也酷爱文学,笔耕不辍,已出版著作有《哈佛心影录》、《哈佛哈佛》、《域外著名华文女作家散文自选集一一哈佛采微》、《哈佛心影录》、《哈佛缘》、《一头栽进哈佛》、《哈佛问学录》。七部作品全以哈佛为名,可见作者对哈佛确是情有独钟,而且用情甚深,真的是“一头栽进哈佛”,然后就爱得义无反顾、心无旁骛,简直成了哈佛的“情痴”了。看来,在读者心目中,她和哈佛已经是两位一体,不可分割了。

为“文化中国”招魂
张凤结合了她的史学训练与对文学的热诚,对哈佛汉学华裔学人近百年的学术思想深入研究,甚有收获。她的近着《哈佛问学录》就是与哈佛学者对话30年的研究成果。这本书中,张凤的书写对象都是哈佛园内外鼎鼎大名、闻之如雷贯耳的大学者,包括当代新儒学代表人物的杜维明,音乐学家赵元任、赵如兰父女,中国现代文学名教授李欧梵,现当代文学评论权威王德威,权威小说史家夏志清,开创中国古典诗词新景观的叶嘉莹,教授作家鹿桥,诗人教授郑培凯,燕京图书馆首任馆长裘开明,哈佛首名中文教师戈鲲化,汉学名家杨联升,考古人类学家张光直,此外,还有孙康宜、汪悦进、李惠仪、田晓菲、高友工、陈幼石、陆惠风、傅伟勋、台益坚、郑洪、卞学鐄、韩南等名教授,可说是集北美汉学名家精英于一炉了,人才济济,蔚为大观。

杜维明教授在本书的《序》里说:“……如果我们真像张凤描写的那样,(她带着深情,怀着厚意,用褒而不贬的热笔替一群在海外为‘文化中国’招魂而不知自己魂归何处的智识分子,绘制了一幅具体图像),我们的“想象社群”也许在花果飘零之后还有一线“灵根再植”的生机!

对张凤的这部作品,有评论认为,她是“以灵动的笔触,生花妙笔写哈佛。……文笔深情绵邈,显示出文学与历史的双重魅力,可诵可赞为历史补白”。她以史家的冷峻、作家的温暖,用具有中国美学历史韵味的文字,在纵横深入的领域表达独特的认知世界,体现了哈佛与中国绵长的历史渊源。个人认为,张凤的《哈佛问学录》等作品,在中美文化、文学交流与北美汉学传播的研究上,甚具参考价值。

张爱玲的绣花荷包
张凤的哈佛书写不但毅力非凡,态度也认真,《哈佛问学录》中的每一篇文章,都由文中主角本人校阅过,以确保数据准确。本书虽为带学术味道的传记式文字,但有些章节作者写来也亲切有趣,例如鹿桥与张爱玲的初次邂逅,以及张凤如何经王德威力荐,从汉学家韩南手中接收张爱玲的绣荷包,然后为它安排了一个好归宿,这些细节的描述都是颇有趣味的。

韩南(Patrick Dewes Hanan)是哈佛著名的汉学家,曾任燕京学社社长。1968年与1969年之间,韩南与张爱玲在燕京图书馆初次邂逅,张爱玲说很喜欢韩南的《〈金瓶梅〉探源》。后来,他们开始通信,期间曾谈及张爱玲翻译的《海上花列传》。韩南邀请张爱玲为《哈佛亚洲研究学报》撰文,她竟因此写出了一本评论集《红楼梦魇》。一向隐居避世的张爱玲,曾于1969年春邀请韩南夫妇到她位于剑桥市布拉图街的公寓吃饭。那天,张爱玲赠予韩南亲笔签名的《怨女》和《北地胭脂》英文版,并赠韩南夫妇一个绣花荷包,那是她祖母、李鸿章女儿李菊耦的家传之宝。
十余年前,韩南把张爱玲的《北地胭脂》、《红楼梦魇》和那个绣花荷包带到燕京图书馆交给张凤。最后,张凤把两册张爱签名的遗着安置在燕京图书馆珍藏,绣花荷包则与林海音、鹿桥的文物交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珍藏。
35年来,张凤在哈佛工作、浸淫,潜心研究著述,并戮力举办中国文化工作坊的活动,创立、主持纽英伦华文作家协会,在推广中华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以及推动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上,都付出了大量心血,作出了重大贡献,实在劳苦功高!她的热诚、毅力与永不言倦的精神和魄力,令人敬佩。期待张凤在未来的岁月,继续为哈佛和中华文化、海外华文文学耕耘播种,浇水施肥,使这个大花园更加叶茂花繁、欣欣向荣!

本文发布于: 2017-9-18 22:01

fungo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张凤 : 哈佛耕耘35载
分享:

相关推荐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