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战后到八十年代:1945-1980

2020-08-31 |作者: | 来源:

高度生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1945年,随着二战的结束,直到今天,加拿大再也没有参与过世界性的大战,国内局势稳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成为西方国家中的佼佼者之一,并成为世人眼中的移民理想国家。

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有三位加拿大总理为战后国家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分别是迪芬贝克(John Diefenbaker),皮尔逊(Lester Pearson)和特鲁多(Pierre Trudeau)。迪芬贝克任期内正是冷战最疯狂的日子,但这位老兄敢和美国叫板,一心一意发展加拿大国内产业和经济,为后来皮尔逊时代和特鲁多时代打下牢靠根基。皮尔逊上任后将萨省全民医保引向全国,设立退休金制度,加拿大的福利从此令其他国家感到惊羡。而等到了特鲁多时代,对内正式确立多元文化国策,平定魁北克十月危机,对外是敢同美国争高下,不向英国让寸分,加拿大的硬汉形象随之高大上起来。
对于少数族裔来说,这段期间的历史也不能忘记。从加拿大建国开始后对原住民的压迫终于划上句号,原住民也开始享有加拿大公民权,并被名义上尊称为第一民族和国家的主人。华人则终于有人向政坛进军,1957年郑天华当选国会议员,成为加拿大华人从政成功第一人,随着多元文化国策的确立,移民的各种歧视性限制也随之取消,不少华人纷纷移民加拿大,为加拿大国家基因植入中华符号。
这就是加拿大的战后岁月,它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即充满着挑战,也蕴藏着不少机遇。

道格拉斯(Tommy Douglas)
最伟大的加拿大人排名之首就是他,道格拉斯因在萨省首先引进全民医保从而纳入加拿大史册。小的时候道格拉斯因腿部感染骨髓炎必须做手术,否则就有截肢危险,但道格拉斯家经济困难,无钱医治。最后一位医生愿意免费做手术,但条件是允许其学生观摩。从那时起他就树立理想,要让全加拿大人看得起病。上世纪三十年代,道格拉斯成为左翼政党平民合作联盟(CCF)的创党党员之一,1944年道格拉斯率领平民合作联盟赢得萨省省选,组建了北美第一个社会主义政府,而在他执政的萨省有社会主义试验田之称。1947年,道格拉斯就着手在萨省引进全民医保,获得巨大成功,六十年代被联邦皮尔逊政府推广到全国。1961年平民合作联盟改组为新民主党,道格拉斯为创党领袖,他的政治哲学尤其是全民医保令其被评选为最伟大的加拿大人第一名。

纽芬兰与拉布拉多(Newfoundland and Labrador)
纽芬兰是最后一个加入加拿大的省份,1949年才最后实现。早在英国殖民时期,其实纽芬兰是英属加拿大的一部分,而且当时上层对于加入后来的加拿大联邦也抱有很大兴趣。只可惜选民不干,1869年投票中用选票向加拿大说不,之后以自治领的形式名义上归英国管,实际上是自己单干。不料大萧条时候因为财政破产,只好重新要求成为殖民地,好让英国拿钱养活。二战结束以后,英国虽然是战胜国,但元气和影响力大不如前,得,纽芬兰则再次城头变幻大王旗,要求纳入加拿大联邦,1948年举行公投,多数纽芬兰人都表示同意。加拿大一看这样也不好意思拒绝,1949年纽芬兰成为加拿大一个省,直到今天。
维和部队(United Nations Peacekeeping Force)
联合国维和部队设置的提议是由加拿大首先提出,并一直影响到今天。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埃及总统纳赛尔同英国决裂,倒向苏联怀抱,同时和以色列对峙,准备国有化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是英国人出资建的,你说收回就收回,那是不可能的,以色列也不允许埃及独自分羹,最后在1956年英法连同以色列直接向埃及开战,震惊国际社会。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英法以不得不停战并撤军,当然主要是美国不支持。为了防止战火重演,时任加拿大外交部长皮尔逊提出设立维和部队维和,最终得以采纳,皮尔逊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维和部队到今天依然发挥作用。

郑天华(Douglas Jung)
郑老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加拿大华人从政成功第一人。1924年,郑天华出生在卑诗省府维多利亚,二战爆发后他毅然投笔从戎,加入136旅,当时英国担心德意法西斯会对印度展开进攻,后来随着德国意大利深陷欧洲战场泥塘,印度的危险随即解除,负责东南亚的后方战场随即被提上了日程,上级给予136旅的任务表面上很简单,即深入东南亚热带丛林,与抗日游击队联络和合作,伺机搜集日本侵略军情报和摧毁其补给,郑天华从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1946年他在胜利完成使命以后回到加拿大,受到英雄般的欢迎,获得加拿大国防部授予的勋章。郑天华在退役以后前往大学深造,攻读法律学位,成为一名成功律师。1957年代表进步保守党问鼎国会,当选加拿大史上第一位华裔国会议员。之后郑天华长期为华人社区利益和中加两国友好而忙碌,备受华社爱戴与敬仰。

迪芬贝克(John Diefenbaker)

迪芬贝克是联邦保守党改组为进步保守党后的首任进步保守党籍总理,他对加拿大同样有着深远影响。迪芬贝克1895年出生于加拿大安省一座小城,但他长大以及后来发家和崛起全都在草原萨省,8岁那年迪芬贝克告诉妈妈他想成为总理,妈妈直接叫他不要做梦,15岁那年迪芬贝克去卖报纸,偶遇当时的总理劳里埃,劳里埃对他也很冷淡。1926年当时的总理麦肯齐。金参加国会补选,保守党候选人就是迪芬贝克,结果自然是金胜出,但金肯定没想到这位对手在三十年后会成为总理。直到1930年迪芬贝克第一次当选国会议员,从此开始了他半个世纪的政坛纵横。当金总理多数强势时期,迪芬贝克巧妙韬光养晦,等金在48年下台后,迪芬贝克和进步保守党也羽翼丰满。1957年迪芬贝克真的成为总理,在他任期内注重金融业和民生,同时反对美国在加拿大部署核武器,古巴导弹危机中也和美国不同调,中国三年困难时期冒着得罪美国风险向中国出售小麦,开启了小麦秘密外交。1962年下台后依旧是国会议员,直到1979年去世。

宁静革命(Quiet Revolution)
宁静革命是魁北克近现代化的标志,也影响了后来的国内局势。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魁北克长期由杜普西斯(Maurice Duplessis)的国民联盟执政,这个党非常保守,让天主教对世俗社会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非常腐败,社会也很压抑。从1949年开始,魁北克先是石棉工人罢工,然后是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直接向天主教宣战,魁北克社会开始动荡。1959年杜普西斯去世,国民联盟失去强势领导人,而在随后的省选中,自由党领袖略萨(Jean Lesage)喊出了 Maîtres chez nous (做自己家的主人) 和 Il faut que ça change (现状一定要改变)的口号,从而当选。略萨时期的魁北克一夜之间就走向开放,如同一场不流血革命,令加拿大人诧异。但随后魁北克人民族主义情绪被激发,也为后来的十月危机埋下伏笔。

第一民族(First Nations)
原住民获得第一民族称号,也让他们政治上去除枷锁,正式成为加拿大公民的一部分。原住民作为加拿大先民,建国后一直惨遭虐待和歧视,先是土地被强制征收,紧接着子女被迫送往专门寄宿学校,惨遭体罚和毒打,和父母被迫骨肉分离,同时整个原住民部落也被剥夺公民权。直到二战结束以后,加拿大政府开始反思历史,逐步恢复原住民的名誉。1951年对原住民文化禁令撤销,省政府开始允许原住民参加省选投票。1956年原住民的公民权被正式恢复,1960年则获得大选投票权。1969年加拿大正式发布白皮书,将所有对原住民的法律歧视取消,并承认原住民的地位,尊称他们为第一民族。虽然原住民早已成为国家的一份子,但他们融入加拿大主流社会依旧任重道远。

皮尔逊(Lester Pearson)
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的加拿大总理,多伦多机场也是以他名字命名,皮尔逊六十年代也风靡一时。皮尔逊1897年出生在安省纽顿布鲁克,早年投身军旅,还参加过一战,算是经历过战火考验。二十年代后去读了学位,之后又考取了外交官,开始了他漫长的外交官生涯。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总理麦肯齐。金很赏识皮尔逊,希望他加入自己的执政团队,但皮尔逊一点也不喜欢金的强势作风,直到金从总理位置退下来,才于1948年接任外交部长。皮尔逊外长任内适逢苏伊士运河危机,他提出维和部队的设想令其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1963年,66岁的皮尔逊当选总理,任内大刀阔斧推行改革,将萨省全民医保引进全国,确立英法双语官方语言,确定枫叶旗为国旗,并设置退休金制度。皮尔逊尽管只干了四年,而且还是少数政府,但他为加拿大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72年病逝,联邦政府为其准备国葬,送行的人们达到万人空巷地步。

特鲁多(Pierre Trudeau)
他是小土豆的爸,但比小土豆要能干许多。1919年特鲁多出生在魁北克蒙特利尔,年轻时候那绝对是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典范,高中时代读的是天主教名校,但他敢对天主教说三道四,生活作风也颇为开放,大学毕业后参军,结果因为给反征兵人士助选而被开除,后来一度信仰马克思主义,但到苏联访问时向斯大林塑像扔雪球被逮捕并驱逐出境,而且还上了美国黑名单,被认为是共产党人士,五十年代还曾是新民主党前身平民合作联盟党员,又因对部分政策不满选择退党,总之他的前半生很有喜感。1965年特鲁多跨入政坛,1968年就当选自由党领袖,在同年大选中掀起一股特鲁多热(Trudeaumania)高潮。成为总理后特鲁多的政策几乎改变了加拿大现代史,包括解除对离婚所有限制,废除死刑,引进最低时薪制度,确立多元文化国策,颁布国家能源管制方案和国有化石油业,申办蒙特利尔奥运会和铁腕镇压魁北克分裂分子。对外特鲁多和美国唱反调,和苏联与华约国家改善关系,同中国建交,并从英国手中收回高院终审权,制定加拿大新宪法。2000年特鲁多去世,儿子小土豆在葬礼上感人演讲令他走进公众视线,2015年小土豆也成为总理,和特鲁多成为加拿大历史上第一对父子档总理。

多元文化国策(Canadian Multiculturalism Policy)
多元文化国策不仅是特鲁多任期内的大手笔,更是加拿大现在的立国之基。1971年特鲁多政府正式出台多元文化政策,向世人宣示加拿大除了英法官方语言和主流文化外,其他少数族裔语言与传统习俗及文化享受同等地位,加拿大鼓励不同文化和种族繁荣共存,同时取消了移民法中的种种歧视和限制性条款,从那时起,加拿大真正成为一个移民国家,而且吸引了数百万人前来投奔。以人口为例,五十年代加拿大全国人口只有1,500万人,等到多元文化国策确立后的七十年代中后期,人口数量飙升到1,900万,由此可见多元文化国策的成功。在多元文化统一大旗下的加拿大,各个族裔都做到了和谐共处,同时各自文化也得到了很好保存与弘扬。尽管现在面临不少挑战,但历史早已证明,多元文化国策令加拿大之花更加芬芳和茁壮成长。

十月危机(October Crisis)
十月危机是加拿大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在内乱中颁布战时条例并出动了军队,同时更是总理特鲁多出动铁拳打击魁北克分离主义势力。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个主张通过暴力手段促成魁北克独立的组织魁北克解放阵线(Quebec Liberation Front)成立,成立之后就在魁省四处开展恐怖主义活动。1970年十月,英国驻蒙特利尔商务代表卡罗斯(James Cross)被魁北克解放阵线绑架,之后向联邦政府提出包含分离主义在内的交换条件,而这边一波未平,那边一波又未起,魁省劳工厅长拉波特(Pierre Laporte)居然也遭到了绑架,震惊全国,与此同时蒙特利尔大学有三千学生上街游行,声援魁北克解放组织和要求独立。特鲁多闻讯后用一句看我的(Just watch me)来回应舆论,同时立即宣布蒙特利尔进入战时状态,并出动军队清场和搜捕魁北克解放阵线成员,最后彻底平息十月危机。危机虽然结束,但两名人质被撕票,而且动用军队行为也备受争议,并且刺激了魁北克人民族主义思想兴起,不过特鲁多维护国家统一的抉择还是受到史学界肯定。
本文发布于: 2017-7-1 21:17

fungo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战后到八十年代:1945-1980
分享:

相关推荐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