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在小众版画与大众涂鸦之间

2020-08-31 |作者: | 来源:

高度生活周刊原创稿件,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在温哥华东八街(E. 8th Ave.)与缅街(Main Street)交界地带,集中了一些艺术研究与建筑设计机构,一些公司部门隔窗望去,可以感受到内外浓郁的艺术氛围,装饰突显前卫风格,令人赏心悦目。
在这里不分族裔与门类,多元文化共存于这片区域,大雅大俗都有立足之处,成为温哥华一朵文化奇葩。就在这里,展览到8月28日的郭燕版画展《自然的边界》(Boundary of Nature),可以说是大雅的代表;而8月20日于此举办的温哥华涂鸦节,则是大俗的代表。我们站在审美角度,审视和观赏这两个各具特色的艺术活动,并行不悖地比肩而立,就能直截地体验到温哥华乃至整个加拿大的多元文化魅力所在,雅俗共赏在此得到真正体现。
其实雅与俗都是相对而言,并没有绝对清晰的分野界线,也应当没有高下贵贱之分,甚至有时两者可以相互转换,端视评判者所居于的角度。数千年前《诗经》集风雅颂之大成,多是民间采风,已标立了多元赏析的典范。

郭燕本人学油画出身,后来多年从事装置艺术,卓有成就。今次展览将作品以版画形式再现于世,为了更能反映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突出环保的哲理内涵。这里版画只是手段,于画家只是一种反映客观世界的主观途径,使喷涌的思考获得一个突破口。郭燕的系列作品充满意象,是灵魂与原乡的对话,流动的意识饱含质询、惊叹与探索。然而对于观者,会引发诸多联想,千人千面,答案各异。相对而言,对此产生兴趣和共鸣的观众有限。但这就够了,艺术沙龙的象牙之塔自有它的位置。

不过从中国现代史来看,版画曾有过它的特殊时期,上世纪30年代鲁迅于上海予以提倡,出钱出力扶助过一些年轻版画家,期冀版画成为反映社会现实的匕首和投枪,甚至提出过「大众版画」这个流行一时的概念。后来在延安,还出现过古元、李桦等著名版画家。但终因版画创作受到工具材料等局限,又需要相当技艺,靠经年累月打磨,只能受限于小众范围。
而「涂鸦」就带有浓烈的粗俚习性,是一种下里巴人的草根文化,有人称之为「街头行为艺术」。据说最早起源于美国黑人「嘻哈文化」,无从考据。早年间在大城市,公共场合的信笔涂鸦属于破坏公物行为,至今也在管控范围之列。但就是在这种广而告之的表现形式中,宣泄出民间某种情绪,传递出某些文化信号,掺杂着类似嬉皮士等的反叛思潮。其实有些涂鸦的内容都是非主流的东西,之所以说它有大众化因素,主要是指它的生活气息,接地气。有些涂鸦近似千篇一律的符号,意思上令人费解;而有些涂鸦用简练的线条,立体地映现出真实的生活场景,体现出相当的才气。
如今在温哥华市政府的支持下,将涂鸦办成一个节日,并冠之以「壁画」(mural),选址在建筑设计区域,与高大上文化为伍,说明官方的胆识,这也符合多元文化国策的大思路,当然这里也有发展旅游城市的考虑。只是「招安」后的涂鸦艺术还应该继续保留街头的野性,保持洗练粗犷的特性,惟此才能鲜活,才有灵性,才能使涂鸦名至实归。否则过于规范,变得笔触繁复,无非就是将纸面画作搬到墙上,就失去了涂鸦的存在价值。 
本文发布于: 2016-9-5 18:29

fungo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在小众版画与大众涂鸦之间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