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失去了父母,也失去了他们一生的积蓄。”
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来自大多伦多伯灵顿(Burlington)的女子Ashley Galea,先后痛失双亲,情绪尚未从丧亲之痛中缓过来,却又遭遇了更沉重的打击:一张高达65.9万加元的巨额税单。
而这,还是在有遗嘱、有寿险、有受益人设定的前提下。

父母辛苦一生,全被政府拿走
Ashley的母亲是一名护士,62岁时去世;她的父亲曾在Staples、Edgewell等公司担任高管,60岁时去世。两人原本在科林伍德(Collingwood)附近购置了一间小屋,计划在那里安享晚年,但计划赶不上变化。
Ashley的母亲于2024年1月因败血症并发症去世时,留下了一个71.5万加元的合并RRSP账户。同年12月,她的父亲也因疑似心脏病发作去世。
父母生前早已立好遗嘱,明确指示如何处置资产和资金,继承人也清清楚楚写明是Ashley和她的哥哥。
这对兄妹以为,至少能凭借父母多年辛苦留下的积蓄和房产,度过生活的低谷期。但现实很快泼来一盆冰水——由于父母合并的RRSP账户和房产增值税,他们竟需缴纳659,126加元遗产相关税款。这笔巨款吞噬了父母大半积蓄,让他们痛心又愤怒。

图源:51记者拍摄
“我们在RRSP账户上是指定受益人,”她说,“根据受益人身份和遗嘱,所有资金本应属于我们,但政府会先征收税款,我们只能拿到剩下的部分。”
Ashley说,因为从RRSP账户中提取资金会被当作“收入”征税,如此大额的提取,税率超过50%。而那套小屋不是主要居所,还要缴资本增值税。
“这让我愤怒到极点,”她说。“这太荒谬了,最糟糕的是没人可以求助。我无处可去告诉别人:‘你好,我是个孤儿,没有人可以依靠,而政府拿走了我父母所有的积蓄。’我并不指望成为富人,但至少,我以为我们可以保住他们辛苦一生购置的房产。”
她无奈地表示:“我真的很想给加拿大税务局(CRA)打电话告诉他们:我不是一张报表上的一个数字,我的父母也不是伊隆·马斯克。我还很年轻,而这不是收入,这是遗产。”
Ashley表示,在父母去世后,她和哥哥各自收到5万加元的寿险赔付,但其中大部分用于支付小屋的维护费用和父母的丧葬支出。
当地媒体Burlington Today联系了家族的律师和会计师,但两者都未回应置评请求。同时,多伦多地区其他几位会计师表示,本可通过合理的税务规划避免这笔突然的巨额税单,但由于未查看报税表,无法给出具体建议。
Ashley希望她的经历能给其他人提个醒,让人们更加重视税务与遗产规划。

图源:51记者拍摄
父母辛苦一生积蓄被高额税款“吞噬”的经历,引发了网友热烈讨论:
一位年长网友说:“太令人难过了。作为老人,我能理解她的感受。你辛苦一辈子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未来,最后大部分积蓄却被拿走。我想这个教训就是:临终前最好什么都别拥有。”
另一位网友无奈表示:“我们35年前就遇到过同样的事。这并不是新问题,我父亲去世时我们家也被迫缴了巨额税款。”
还有网友直言:“中产阶级正在消失。未来只会剩下富人和穷人。”
有人解释说:“这是RRSP的税务陷阱。父母生前没有为RRSP缴税,取出时才要按收入纳税。如果父母不在,就由遗产承担。这是RRSP的一大问题。而且房产还需缴纳资本增值税,因为那间小屋并非父母的主要住所。”
还有人建议:“早点提取RRSP才是关键。60岁开始提取RRSP,这样70岁时就不会被重税打击。如果是存给孩子或孙辈的,不如早点给他们,让自己在世时看到他们享受这笔钱。”
事实上,这件事离我们每个人都不远。很多父母一辈子省吃俭用,以为在为孩子打拼,到头来,却是在为税务局默默“攒钱”。
你觉得“留钱给孩子”真的靠谱吗?还是该趁活着时就规划好一切?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来源链接:
https://www.sootoday.com/local-news/ontario-woman-says-government-took-every-cent-of-parents-savings-111289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