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故宫太和殿台基的螭首吐出雨水,即“九龙吐水”景观。图片来源:新华社
号称“水患终结者”的北京故宫,凭借精妙的排水系统,据称建成600多年来不曾遭遇水患。不过,它近日却被网友曝光积水了。
1
据说建成600多年的故宫,这次也积水了?是真的!
由于受台风“杜苏芮”北上影响,北京近日来出现长时间暴雨,故宫7月22日就出现了全市最大雨强(单位时间里的降水量)。
近日,有自媒体发文称,“前几天那场北京大雨,故宫600年来从未积过水,经过现在更加科学的排水措施,它……终于积水了!”
图源网络
图源网络
据称建成600多年来都不曾积水的故宫,难道这次也没有扛过去?一时间网友众说纷纭。
有网友推测,这是无良自媒体博眼球的假新闻,图片中根本就不是故宫,而是横店影视城。
也有网友认为,根据文献记载,故宫历史上也好几次被淹,因此这次积水也不足为奇。
真相究竟如何?北京本地媒体进行了实地探访。
根据工作人员介绍,网友曝光的视频是故宫博物院慈宁宫暴雨时积水的画面。据悉,之所以出现积水,是因为工作人员在清淤时,在暗沟里发现了明代、清代不可能出现的东西,比如:塑料袋、矿泉水瓶、毛巾,甚至还有衣物。这些东西堵住了暗沟的排水。
故宫博物院行政处副处长于翔受访时解释了慈宁宫容易积水的原因,“因为它的排水沟暗沟从进深较大的房屋下通过与院外的支沟相连,清掏非常不易。”
据悉,慈宁宫此处积水事发7月22日,由于当时雨强较大,短时间内积水达到17厘米,故宫方面通过人工排水等措施,雨后积水迅速排出;8处轻度积水,最大水深6厘米,在雨后半小时内完全排出。
故宫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与定期清理维护密不可分。
据悉,明清两代,故宫每年三月都会打开暗沟清淤。目前,故宫每年春季、夏季、秋季都会进行三次清淤工作。
由此看来,故宫这次积水,并非其排水系统的设计问题,而是遇到了“新麻烦”。
再精妙的排水系统,也需要文明的游客配合。
2
故宫沿用600多年的排水系统如何工作?
其实,故宫一共有两套排水系统,第一套是污水的排水系统,这是市政50年代开始建设,跟市政排水系统接在一起。另外就是雨水系统,这是完完全全继承了明清两代建成的非常庞大复杂的排水体系。
依靠精妙的雨水排水系统,宏大的故宫建筑群,在无数次暴雨中安然无恙。
整体上看,故宫的地面顺应北京地理环境特点,整体走势呈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而且略有坡度。这一坡降为自然排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积水能缓慢排泄。
故宫大小殿宇中,无论是歇山顶、硬山顶,抑或攒尖、盔顶式,各类屋顶的设计都遵循屋脊高、坡度陡的特点,其目的正是为了迅速地排泄雨水。
筒瓦、板瓦、瓦垄 图片来源:故宫官微
屋顶上,凸起的筒瓦与凹陷的板瓦组成“排水通道”——瓦垄。从天而降的雨水,沿着一道道瓦垄有序流下,在屋檐的滴水处汇集,流至地面。
排水口 图片来源:故宫官微
宫墙内侧的殿檐积水,则顺着排水口排出墙外。
螭首 图片来源:故宫官微
故宫钱眼排水口
排水沟口设置了栅栏拦截污染物
大殿台基的上千个螭首,也尽责地将积水“吐”至地面。无数条水流沿着地面的钱眼、沟槽漏入下水沟道,最终全部排入内金水河,完成又一次流动的循环。
资料图
故宫保留至今的古代雨水沟的长度超过15公里,其中暗沟长度将近13公里。故宫内的排水沟渠全部通向内金水河,内金水河又与故宫城墙外侧52米宽的护城河相连,并同周边的外金水河、中南海等水系相通。这些雨水最终将被排出紫禁城,经筒子河流入通惠河。
3
文献:“600年故宫不积水”说法不准确 也曾“漏雨、积水、墙垣倒塌”
故宫建成600多年来从没出现过积水、从未遭受过水患,这是真的吗?
媒体报道截图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古建专家周乾此前受访时明确表示,“史料表明,602岁的故宫从未遭受水患。”也有央媒报道说600岁高龄的故宫,“从未出现过汛情、从不积水”。这也是大多数网友愿意信奉的观点。
不过,也有专家在文献中发现不少故宫“漏雨、积水、墙垣倒塌”的记载。
据故宫博物院故宫世界遗产监测部主任狄雅静介绍,在历史文献中经常会有故宫某个区域出现“屋面漏雨、墙垣倒塌、院落积水”的记载。比如,光绪十一年阴历四月,故宫东华门到西华门这一带,就曾出现“积水数尺不等”。
也有网友分享相关记载:明万历三十五年北京暴雨,紫禁城“内外城坦坍塌二百余丈……长安街水深五尺,洼者深至丈余,各衙门皆成巨浸”。
综合看来,故宫博物院行政处副处长于翔的说法可能更让人信服,“大家所说的‘600年故宫不会积水’,其实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故宫即使有了积水,也能迅速排干。”
故宫 图片来源:故宫官微
雨过终有天晴时,愿历尽万千气象的巍巍故宫,平安走过下一个六百年!
本文综合北京新闻广播“整点儿新闻”、北京电视台BRTV新闻、故宫官微、澎湃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