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72岁的“科学姥姥”火遍全网!她用“魔法”帮孩子们找到学习动力!

2021-12-29 |作者:米粒妈 | 来源:米粒妈爱分享

 
前几天在给大家找资源的时候,米粒妈无意中发现了一位“宝藏姥姥”。
这位姥姥可不一般,72岁的她一头灰白色的短发,说起话来思路清晰、干净利落。
精气神十足,短视频拍得溜到飞起,坐拥粉丝几百万,每条视频的播放量数以万计,是个不折不扣的“网红”,几乎没有孩子不爱看她的内容!

 

她常穿着一件有很多口袋的马甲,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小道具,矿泉水瓶、塑料管、丝巾、漏勺……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在她手里就像被施了魔法一般变化多端,她把晦涩难懂的物理概念变成一个个神奇的小魔术,给小朋友们做起了“硬核科普”。
畅游科学“大观园”的吴姥姥
 
这位头发花白的吴姥姥今年已经72岁了,她的本名叫做吴於人,如果有大学学习物理专业的米粉们可以回去翻翻课本,吴姥姥的名字就印在书上呢!
 
退休前,她是同济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主编了好几本大学物理课本,教出了无数高精尖领域的人才;退休后,她拍起了短视频,把复杂的物理定理和知识通过简单、直观的实验和现象传递给更多人,特别是让小朋友能够接触和感兴趣。
 
面向小朋友做科普,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因为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接受能力。
 
如何把晦涩的物理知识深入浅出地讲明白,还要有趣,就成了吴姥姥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有时候录着视频情不自禁就会说出“专业词汇”,结果拍完之后复盘才发现孩子们有可能会听不懂,于是吴姥姥带着团队反复推敲、打磨脚本,带着这份严谨,她拍出的视频吸引了无数观众,每一集都是几十上百万的播放量。
 
为了给小朋友们解释火箭是怎么升空的,吴姥姥拿出一只红色的气球,使劲吹足了气,一撒手,气球眨眼间就跑不见了!
这还不够,为了更高级、更直观一点,吴姥姥戴上护目镜、白手套,全副武装好后掏出了一个矿泉水瓶,注入液氮和清水马上盖紧钻好小洞的瓶盖,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瓶子倒置的一瞬间就像真正的火箭一样发射出去了!
 
米粒看了这段都跃跃欲试了
 
紧接着,吴姥姥通过慢镜头回放给大家解释了原理,原来火箭是靠高压高速的气体反推作用才能飞向宇宙。
 
在给孩子们介绍“天眼之父”南仁东的球面射电望远镜时,吴姥姥问“这个望远镜是口径500米的‘天眼’,像一口大锅,你们猜猜能煮下多少饺子?”

 

她总是这样脑洞大开,用各种孩子们能理解的方式展示着科学,漏勺、硬币、乒乓球、尺子、鸡蛋都是她的“玩具”,就连极其抽象的宇宙射线,吴姥姥都能想到用一把扫帚来展示它的行动轨迹。
 
在讲到北京时间的时候,她还会留点“课后作业”:为什么“北京时间”的授时中心建在陕西临潼而不是北京呢?

 

评论区有几千名网友积极互动,纷纷感慨要是上学的时候遇到这样的老师就好了
 
还记得我写过的另一位硬核科学姥姥吗?“北京时间”之母的故事还有米粉没看过吗?戳这里哟《95岁老人因一口流利英文爆红出圈,但她的真实身份你们一定不知道》。
 
通过这些贴近生活又暗藏玄机的小实验讲解物理原理,孩子们无形中就了解了光学、力学、电学的知识,并且会记得特别牢。吴姥姥说,使用这些小道具也是为了让孩子们明白,其实物理就在生活中。
 
因为吴於人对物理和科学的兴趣,就是她的爸爸在生活中一点一滴传递给她的。
兴趣是第一顺位
 
吴姥姥的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的航天人。
 
那个年代,航天人的工作繁忙,压力可想而知的大,但吴於人的父亲只要一有空闲,便会带上她和弟弟一起观察生活。
 
比如,煮饺子时,饺子为什么会浮起来?洗好的湿手绢贴在玻璃上为什么不会掉,干了以后还特别平整?洗袜子时,是一只一只搓洗干净还是全泡在肥皂水里洗干净呢?
 
生活中每个小细节都不放过,都是思考。

 

一家人也会探讨杂志中的逻辑思考、推理题目,爸爸会让姐弟俩先阐述思路,尝试假设推理,然后再帮她们复盘、梳理思路;益智桌游也是家里的常备物品,爸爸还专门买了方格本记录解题方法,每做出一种解法就写下来,记了好多本。

 

提起童年时的这段经历,头发已经花白了的吴姥姥还会露出孩子一样的笑容。
看了吴姥姥的经历,米粒妈马上回想起小时候米粒姥爷给我硬核启蒙理科的事了

米粒姥爷是理工男,有了我之后,他最大的目标就是把我培养成一枚典型的“理工女”。

 

为了培养我对理科的热情,他经常跟我讲数学有多么酷,出各种刁钻的题来考我,还找来俄国的教材,什么《吉米多维奇习题集》让我看

除了数学,米粒姥爷还各种给我讲光的折射啊,生活中的数理化现象啊,每次出差回来就给我成套成套买乐高啊(咱们这代人小时候,哪有多少玩过乐高的啊,邻居的邻居、同学的同学各种找借口去我家玩,都是拜米粒姥爷所赐)

总之,为了让我燃起对数理化的熊熊热情,米粒姥爷真是拼了。

我家什么电器坏了,他第一反应就是,让我想办法????????‍♀️不过也正是因为米粒姥爷的“硬核启蒙”,我才会对理工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这样寓教于乐的经历中长大,吴於人对物理从未有过畏难情绪,她从没觉得物理是一门“高不可攀”的学科,因为她对物理的学习,完全已经变成是全由兴趣和热爱驱动的事。
 
童年的美好回忆也让她与物理结下了不解的缘分。
 
念书时,吴姥姥最喜欢的课就是物理,后来考上大学,她依旧选择了钻研物理。毕业后,吴於人也一直在大学教授物理直到2010年退休。
如今她仍然坚持在一线做科普,也是抱着这样的初衷。
 
“科普要从娃娃抓起”,在吴姥姥看来,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思维还没有形成定式,只要加以启发和引导,仍然有无限的可能。
 
吴姥姥当年教过的学生,如今和她一起在科普基地教学;学生的学生,也成为了这里的老师,这里代代传承的不仅是师徒的缘分,更是对物理的热爱。
 
丢掉课本,不做试卷,只把世界本身的奇妙还原在大众眼前,没有人能不爱这个色彩纷呈的世界。吴姥姥自己从中物理中得到了极大的能量和乐趣,如今她在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好奇心感染给别人。
 
于是就有了这个账号:不刷题的吴姥姥。
她说,不刷题不等于不做题,带着思考和好奇去研究,才会真正走进物理。
不刷题才能真正的学习
 
吴於人很喜欢听大家称她为吴姥姥。
 
最初这个称呼是她女学生的娃们喊起来的,久而久之,她自己也非常喜欢。她觉得就像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自己这个吴姥姥走进了科学的大观园,在知识的世界里遨游,处处都是新鲜、有趣的。
 
早在同济大学当教授的时候,吴於人就发现,很多学生对物理有着明显的畏难情绪,而且好奇心似乎还没有她的强,。
 
当时,吴於人教授想在同济大学各个专业中都开设物理课,包括一些文史、艺术类专业,可很多学生一听到物理就摇头,甚至写信给教务处反映“希望不是理工科专业就不要开物理了”。
 
就连本专业的学生,大多也都只是擅长刷题,而不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这门学科,没有主动求知、探索的意愿,这让吴於人感到很意外。
 
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对物理打破刻板印象,发自内心的产生探索欲呢?
 
她想起了小时候爸爸带她观察生活的经历,就是从身边出发,在玩中学!
 
于是吴於人给学生们放满了整整一层楼的“玩具”,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她也尤其注重趣味性,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因为她深知,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们才会主动想要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去探寻更深层的科学知识。
 
如今,在给孩子们做科普的时候,她也把“不刷题”当做了一句slogan,让孩子们只从兴趣出发,遵循自己的好奇心,感受科学最本真的力量。
 
其实对大多数家长来说,我们并不会真情实感地寄望于孩子长大后,真的成为大名鼎鼎的科学家,但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却值得我们每个家长关注。
因为无论在哪个领域,好奇心都是人类探索、发展最基本的动力,没有好奇心,这世界也无法发展得如此飞快。
让孩子们的好奇心保留得更多、更久,才会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多一些自驱力,而这样的探索欲与自驱力,终究会让孩子们走得更远,愿我们的孩子都能找到心中热爱,勇敢探索未来!
 
米粒妈之前给大家分享过很多科普的动画片、纪录片,就是为了能让米粉们在给娃启蒙的路上轻松点。

fungo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代表本站支持其观点。若有文字、图片及视频等素材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72岁的“科学姥姥”火遍全网!她用“魔法”帮孩子们找到学习动力!
分享:

相关推荐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