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全纪实:富裕家庭白富美为何16岁开始援交?字字戳心

2021-06-17 |作者: | 来源:TOP互联网

“想我最风光的时候,衣橱里的服装堆积如山:

Prada、Chanel的名牌鞋子就超过二十双;毛草 Rabbit的两件,mouton也有两件;各款式的皮包更是多不胜数。

可是,现在它们全都不见了。

……

从下海援交至今,正好是十年岁月。这十年来,对于从事援交,我无时无刻不感到内疚。

援交、兴奋剂、进食障碍、自我禁闭,越是受到折磨,越是堕落……”

以上内容来自于日本纪实文学——《我的十六岁援交手记》,作者中山美里。

匪夷所思的是,中山美里出身在一个富裕家庭,她为什么会走上援交之路?

把她拖入深渊的,是一种叫做“消费主义”的精神毒品。

1.
央妈重磅数据:信用卡890亿逾期
 

 

刚刚,中央发布《2021年Q1支付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全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892亿元,其中年轻人占据大部分。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当下年轻人拖欠银行半年以上的债务高达892亿。
 
在10年前的2011年,这个数据还不过是80亿元。
 
10年之间,翻了11倍不止,相当于现在一个月的的逾期总量,赶上了10年前一年的总量。
 
速度之快,令人咂舌!
 
朋友们不要忘了,比信用卡超前消费更恐怖的是当下无处不在的网络贷款:
 
1号花呗爸爸、2号微粒贷爸爸、3号京东白条爸爸、4号平安爸爸、5号分期乐爸爸。
 
还有那些伸长脖子等着你入瓮的:
 
微博借钱、美团借钱、360借条、小米贷款、芒果好贷、苏宁任性贷、百度有钱花……

 

 
在互联网巨头们的鼓动下,失去自控力的年轻人纷纷沦陷,过上了寅吃卯粮的生活。
 
请看尼尔森发布的《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
 
90后平均负债12.7万元,债务与收入比达到1850%。
 
什么意思?
 
债务是工资的18.5倍!
 
赤贫成为了这一届年轻人的显著标志。
 
然而比贫穷更可怕的是,他们一边口袋空空,工作躺平;另一边却又疯狂消费,信贷逾期。
 
冰与火之间,年轻人的生活,被推向深渊。
 
2.
消费主义横行三板斧
 
对资本来说,深渊从来不是它们关注的重点,利益才是最可爱的朋友。
 
把年轻人推向深渊的消费主义,原本是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流行的社会现象,他们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把这些当作人生价值。
 
那么,它是怎么在中国泛滥的?
 
因为资本精心设计了一套三板斧。
 
第一板斧:广告洗脑
 
现代传播学有个著名的“子弹论”,信息就像子弹击中躯体,可以快速起反应。
 
中国古代也有个成语叫“三人成虎”,一句假话说多了,就能让人信以为真。
这些理论被资本与商家运用得淋漓尽致,一句句消费主义广告杀人诛心:
 
聪明的女人,舍得为自己花钱——将营销和人的智商联系在一起,暗示你不买买买,就等于智商低。
 
三分靠打拼,七分靠shopping——钱不是真正花掉了,而是换了个形式为你增值。
 
爱自己,想花就花呗!——把悦己主义和消费捆绑起来。
 
年轻,就是花呗!——好家伙,年轻人不要多想,看上什么买就对了。
 
……
 
看到没有,消费主义本质就是制造焦虑,它疯狂煽动人们无脑消费,甚至将消费与身份、阶级、品味、智商、爱情、亲情统统联系在一起。
 
仿佛不消费、不花钱,你就十恶不赦、伤天害理。使劲花钱,哪怕是贷款,你都是最靓的仔。
 
看看这些广告:

 

女儿过生日,爸爸身上没钱,就应该去花呗上贷款买礼物;
母亲坐飞机想吐,儿子钱不够,就应该去京东贷款升头等舱;

 

农民想娶空姐,自己余额不足,就要去360借条上贷彩礼钱;
 
……
 

这些广告以爱为幌子,戳中了讲究亲情、孝道的中国人软肋。
 
而实际上,它传达出来的消费主义、道德绑架,让人心生厌恶。
 
一个个贷款平台,不谈利率、不谈风险,却专门给你讲责任、讲孝心,忽悠你去借钱坐头等舱,这叫什么?
 
这叫礼义廉——无耻!
 
第二板斧:大数据画地为牢
 
完成第一步洗脑后,剩下的就好办了。
 
中国年轻人从小接触互联网,看抖音、聊微信、刷微博、逛淘宝早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悄悄被大数据和算法精准跟踪。
 
各种APP都会分析他们的消费偏好,深度挖掘他们的消费需求,不断给他们推送玲琅满目的商品。
 
从此之后,无论是刷朋友圈、短视频,还是看电视剧,哪怕是听首歌,眼到之处都逃不过资本为你画好的牢。
 
对,这就叫新时代的互联网画地为牢。
 
第三板斧:贷款操作简单
 
很多人都搞不清楚什么是贷款。
 
贷款是为应对紧急情况而发生的资金拆借行为,这里有一个前提:紧急情况。
 
正规机构把控严格,但网贷不同,不用工作证明、不用还款能力,只要一张身份证、一个手机号,动动手指钱就到账了。
 
来得不要太轻松!
 
广告洗脑、算法跟踪、快速到账,对于没有太多社会经验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成了各大电商、网贷平台争抢的“蛋糕”。
 
网贷平台高明之处在于即使知道你还款能力弱,但是后面只要还有家庭在托举,它就会放心地给你打开魔盒。
 
这届年轻人就这样一头扎进了消费主义的圈套中。

 

 
3.
警惕资本主义糟粕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消费主义的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想再关上就很难了。
 
回过头,我们再看看日本的援交文化。
 
四大放贷公司不断诱导家庭主妇和学生借钱消费,开始是白领、主妇还不起贷款就去“援助交际”,后面进一步扩大到大学生、高中生。

 

2015年,有媒体做过一项统计,日本女学生中做过援交的比例高达13%。
 
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援交,大众的认识也就改变了,人们开始觉得援交并不是羞耻的事情,而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约定俗成就这样被颠覆了。
 
大家可能不知道,发生在日本社会的事情,目前正在向中国呼叫转移。

 

澎湃新闻曾经报道过一起“女大学生援交事件”。
 
广州某大二女学生想买一部新款手机,由于旧手机刚买一年,父母拒绝了她的要求。
 
于是,她转向网贷平台借款。
 
7天后到了还款日期,女大学生没钱还款,在中介诱导下她借了另一笔钱,过上了以贷养贷的生活。
 
短短几个月,她的债务被垒高到10万元。
 
这笔钱怎么还?
 
“他说可以给我介绍客户,让我去做援交,否则再没办法帮到我”。
 
没错,她走上了日本学生的援交之路。
 
很快,她开始了第一单“生意”,接下来第二单、第三单……
 
比援交更绝望的是,还有很多人走上了不归路。
 
2018年,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研究生突然自杀身亡,轰动全国。
 
他通过向17个APP借贷,欠款50000元,深陷借新还旧的深渊,无法自拔,最后走上不归路,留给父母半生哀痛。
 
2019年5月27日,珠海某律师事务所27岁助理律师在房间内烧炭自尽,月入3000的她,网贷和信用卡竟然透支87万。
 
朋友们看看,过度消费主义给人带上枷锁,从此再无翻身之地。
 
而对于我们普通人,必须要警惕资本巨头的洗脑之术,坚持理性的消费观,量力而行,量入为出,拒绝为他们的营销买单。 

fungo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代表本站支持其观点。若有文字、图片及视频等素材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全纪实:富裕家庭白富美为何16岁开始援交?字字戳心
分享:

相关推荐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