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温地区的华人数量超过40万, 移民历史悠久,加上华人对吃又极富热情,便催生出本地餐饮市场中的一根擎天柱—中餐。
而中餐又可依菜系和地域大致分成三类:粤菜、台湾菜和大陆菜。香港和广东地处沿海,交通便利,民众头脑活络又肯吃苦,是最早驻扎温哥华的开拓者,在此拱手送个“服”字。加之粤菜制作精良,海鲜原料与本地相仿,到哪儿都爱开中餐馆的老广老港自然在此喝了头口水。
粤菜在中餐馆中拔得头筹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无论在餐厅数量还是菜品质量上都胜人一筹。在档次上基本可分成中低档和高档两种。中低档走群众路线、价廉物美量大路线,如高柏、鹿园、陶乐等。近期开了几间高大上的,无论在装修、服务还是菜品上都有长足进步,如颐东、海港、半岛公馆等。
台湾人是踩着香港人的步伐而来的。台湾菜在本地中餐市场中份额很小,主要因其餐厅数量很少,知名的只有聚、园香、破店、一品怪厨、洪师傅牛肉面等。还有一些散落街角的遗珠,做台湾简餐和日本铁板烧。次要是因为都以简餐为主,不做正经菜。这就决定了其江湖地位—不能唱主角只能跑龙套。
大陆菜馆随着大陆移民的海量增多而增多,有需求就有市场。四大菜系已经不够吃了,目前奔着八大去。按菜系分,开得最多的是上海菜(有钱就是硬道理,虽然根本就不是一个菜系)、川菜(知名度最高)、湘菜(重口味者的天堂)、西安菜、北方菜等。
在我看来,大陆菜最有发展前景:一则大陆移民已是主要移民来源,客户群不是问题;二则大陆菜及其丰富,出货源也不是问题。人不傻,钱多,快来!
无需比较到底哪里的菜好吃,中国饮食文化之博大精深、浩瀚如烟,实在胜过其他各国美食。唯一要提要担忧的是服务。目前普遍来讲,服务最好的是台湾菜馆和高档粤菜馆。这不是钱不钱的事儿,是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的事儿。就这事儿,西餐、日餐甩我们半个地球。小费机制的正能量没有在中餐馆得到体现,服务差就小费拿得少,小费拿得少就服务更差。改变心态,利人利己。中餐馆的发展离不开服务,服务业务必把服务做好。这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借口可留。
希望看到大温中餐馆百花齐放,千家争鸣。要想得到主流市场的认可就不能光做成服务业,还要把它做成文化产业。若直接放弃主流市场,那很有可能连基本的服务业都做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