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在温哥华一次急诊经历后的感慨

2020-09-04 |作者: | 来源:

body {
-moz-user-select : none;
-webkit-user-select: none;
}

加拿大乐活网原创文章,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加拿大乐活网 lahoo.ca 朱敏怡撰写】人这一生不可能不和医院打交道,所以不管人们居住在何处,对于本地医疗环境的关注绝对不亚于对教育资源的关注。

  来温哥华之前,我们对加拿大的医疗制度只是略微了解,只知道看病不要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全科家庭医生,每次看病不需要挂号排队,预约家庭医生一次搞定。基于这些仅有的了解,我们曾感慨高福利国家的医疗手续也是如此简化,方便,真是太好了。

  直到某日去了一次急诊,我才感受到免费医疗背后的无奈。

  那日半夜,孩子从梦中哭醒,大哭大喊,问他哪里不舒服,他说耳朵疼且绝对不让我们看看他耳朵是否有伤口,眼见哭声越来越尖锐,我们还是决定去妇儿医院急诊看看怎么回事。

  我们驱车前往医院,到了急诊室见到等候的病人不算太多,心想应该可以马上得到医治。于是带着哭喊的孩子来到前台,说明了大致情况,她给了我一个号,让我稍等一下。约莫10分钟左右叫到我的号码,我还庆幸医院效率还很高。接着一个护士问我孩子的名字,医疗卡号码,家庭地址,孩子的基本情况等等问题,她一一在电脑中输入,末了她跟我说,你等着一会儿医生会叫你的名字。感情这还不能马上见到医生,这只是做病情记录啊!我连忙问她,大概需要等待多长时间,她很温和地看着我,说:“大约4个小时。”我愣住了,我没听错吧?急诊需要等待4个小时?我连忙跟她解释孩子很疼,能不能早点看医生,她一脸无奈地告诉我,没办法前面还有几个病人,所以必须等待。那一刻,我觉得好无助啊,看着哭得没力还在哼哼唧唧的孩子,我真是手足无措。没办法,那只能等吧!约莫一个小时后,孩子在精疲力尽中睡着了,我和老公商量着要不先回去,不然接着干等3个小时大家都累,万一等会儿再哭闹,我们再来。所幸,第二天孩子起床没有再说什么,也许只是一过性的疼痛。

  但这次急诊就诊的经历让我不禁联想起以前国内对于急诊及时诊疗的优越性。

  来温哥华之前我在一个省级三甲医院工作,因为当时作为一个医护人员而非病人,所以没有真切体会到作为病人对急诊快捷服务的渴求。这次急诊的经历后,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急诊室对于急诊病人处理的快捷和及时对于病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一般任何时候来到急诊室的病人都是处于急性疼痛或者受伤状态,第一时间得到诊治,无论对于病患还是家属都是一种极大的心理安慰。我以前工作的医院,每个独立的科室都会配备一个医生处理夜间急诊病人。急诊病人到了医院马上可以挂号去到相应的科室诊治。像我儿子这种情况,马上就可以去到小儿科诊疗而不需要耽误时间。在必要的时候急诊医生会开具B超,CT或者相关实验室检查,这些辅助科室也是24小时有医生值班,这样所有的结果也会在第一时间汇总到医生手中,医生根据各项检查结果和病人症状而做出专业的诊断,从而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后来从一些相关资料和朋友口中了解到,温哥华这里的医疗资源比较匮乏,医生的比例相对于人口比例来说很少,这就形成了供需不成比例。同时,医科学习需要时间很长且费用较贵,淘汰率又很高,所以选择学医的人也不多,这样就加剧了供需之间的矛盾。现在医疗轮候时间越来越长,比如一个简单的白内障手术就要等待3-6个月,一个CT检查需要轮候4个月以上……更不谈复杂一些的手术,所以,现在很多人得了需要手术的疾病,多数选择尽快回国治疗;而对于急症,如果没到医生觉得马上需要救治的程度,那也只能耐心等待。当然,对于那些马上危及生命的心脑血管疾病,诊治的速度还是很快的,这点还应该给予肯定的。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既然想要享受免费的医疗,那就必须承受免费医疗背后的漫长等待。医疗问题一直是全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一个课题,奥巴马执政8年的医疗改革还是以失败告终,说明医疗改革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不仅是医生和病患之间供求比例不平衡的矛盾,同时也涉及到了庞大的医疗开销的财政预算问题。而作为老百姓的我们,只能期待政府能找到一个折中的办法来平衡这种供求关系,来找到一个合适的办法提高本地医疗服务的速度,让病人能够及时有效的得到医治。

本文发布于: 2016-12-11 21:48

fungo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在温哥华一次急诊经历后的感慨
分享:

相关推荐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