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次调整主要是跟着通胀走,指数上调幅度是2%,比今年的2.7%小了一点点。税率除了第一档基本没变,还是老一套,但每个档位的收入门槛往上挪了些,等于给大家留了点“呼吸空间”。
2026年联邦所得税的分档大概是这样:
-
年收入在58,523元及以下,税率是14%
-
58,523到117,045之间,税率20.5%
-
117,045到181,440之间,税率26%
-
181,440到258,482之间,税率29%
-
超过258,482的部分,税率33%
需要提醒一句,去年7月加拿大把最低档的税率从15%降到了14%,这个调整也正式体现在2026年的税表里。也就是说,不管你收入高还是低,前58,523元的那一部分收入,都是按14%算税。
政府的说法是,这一轮“中产减税”,最大受益的还是低收入和中低收入人群。大部分减税好处会集中在前两个档位里,差不多有一半会落在最低那一档。
如果按照渥太华给出的估算,2026年个人最多可以省下420元的联邦税,一对夫妻合起来最多能省840元。别看数字不算惊天动地,但官方规划是五年内累计减税规模超过270亿加元,从2025—2026税务年度开始算起。
另外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小变化,是一些和收入挂钩的福利也会跟着通胀一起调整,比如消费税退税、牛奶金、残障儿童福利等等。这些新标准会从2026年7月1日开始生效,也就是新的福利年度开始。
简单说,如果你是普通打工族,明年税表上的数字会有点微调,薪水没涨的人,大概能感受到“少交一点点税,多领一点点补助”的安慰。
如果你本来就在低税档附近,这次调整对你相对更友好;而高收入人群嘛,能省点是点,但感受可能就没那么明显了。
联邦层面先这么调着,至于各省怎么配合、明年预算还有没有其他新动作,就得继续盯着看了。毕竟在加拿大混生活,除了天气和房价,税单也是永远绕不开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