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当报导变成“分裂的助力”

2025-09-15 |作者:微白 | 来源:加拿大乐活网

几年前,加拿大记者 Sam Cooper 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声称加拿大华人社群受到北京的控制,并在疫情初期大规模采购防疫物资寄回中国。这些报导在社会上引起了关注,但却在华人社区内留下了深深的伤痕。
许多普通的加籍华人突然陷入被怀疑之中。社群内部不同背景的人开始互相指责,产生裂痕。一些只是出于人道考量捐赠或寄送物资的人,被冠上“外国政府代理人”的标签。对年轻一代而言,讯息更残酷:无论多努力,他们永远被视为“永久的外来者”。
 
这种伤害是真实存在的,并非抽象争论。我们必须追问:这样的报导究竟是在保护加拿大,还是在削弱我们?
 

外国政府最想要的结果

 
众所周知,一些威权国家经常使用“分而治之”的策略,利用民主社会内部的裂痕来削弱对手。当报导制造对整个族群的怀疑、挑动不同群体之间的不信任,并引发主流社会对华人忠诚度的质疑,结果是:
  • 加拿大社会的凝聚力被削弱;
  • 加拿大华人与主流社会之间的信任被侵蚀;
  • 真正需要警惕的外国干预反而更难在噪音中被发现。
换句话说,即使这些报导的本意是警醒,结果却与外国政府的战略目标高度一致。
 

理据:为何这成了“反向助力”

 
这一逻辑其实很清楚:
 
  • 1.外国干预确实存在。但这些行动往往依靠利用既有的社会裂痕。
  • 2.笼统的报导制造脆弱点。当新闻把“个别行为”与“整个族群身份”混为一谈,就会激起社会内外的不信任。
  • 3.分裂正是对手的目标。一旦加拿大社会习惯以怀疑眼光看待华裔,加拿大已经替对方完成了分化工作。
  • 4.资源被错置。当整个族群都被怀疑时,真正需要调查的个体或网络反而更容易被掩盖。
  • 5.加拿大从内部被削弱。不信任、恐惧与排斥的结合,会侵蚀民主凝聚力。无论主观意图如何,这样的效果几乎等同于“替对手做事”。

回应 CUAME 的成立

 
这也是为什么“加拿大人反对现代排斥联盟”(CUAME)的成立如此重要。CUAME 正是对这种氛围的回应——当国家安全的讨论与族群污名化逐渐模糊时,它站出来提醒社会。它的案例研究凸显了许多加籍华人的切身经历:
  • 笼统指控:整个社群被一笔抹黑;
  • 忠诚测验:被迫表态才能证明“加拿大身份”;
  • 公开羞辱:模糊的联系就足以让人被点名;
  • 被排除在对话之外:明明是主要受害者,却在讨论中被边缘化。
有人或许会觉得 CUAME 是“反应过度”,但放在这种报导造成的社群撕裂背景下,他们的忧虑不仅合理,而且迫切。CUAME 的出现代表着社群想要同时表明:我们忠于加拿大,也拒绝被族裔污名化。
 

我们必须学到的教训

 
Sam Cooper 的案例带来三点警醒:
 
  • 1.报导必须精准:针对具体个体或组织,而不是整个族群。
  • 2.公众必须清醒:区分“警示”与“恐慌”,避免被带往污名化的方向。
  • 3.社群必须团结:不能因外部叙事而自我撕裂。
 

结语

 
历史一次又一次告诉我们:当一个社会把整个族群视为集体嫌疑人,最终受害的不仅是该族群,更是整个国家的民主与凝聚力。
 
Sam Cooper 的报导——无论他本人的动机如何——已经在华人社群内造成分裂与不信任。而道理很简单:当叙事分化加拿大人,它就是在替外国势力完成他们想要的工作。
 
CUAME 的成立提醒我们:加拿大人并非无能为力。公民社会可以回应、可以呼吁公正,也能抗拒“现代排斥”的叙事。真正的保护在于:既要严肃打击外来干预,也要坚决守护本国公民的权利与尊严。唯有如此,加拿大才能既安全,又团结。
Fungo Ads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当报导变成“分裂的助力”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