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民调中,约有80%的民主党支持者看好拜登,91%看好贺锦丽。四分之三的民主党选民同意,民主党及其支持者现在应力挺贺锦丽;只有四分之一希望有多位可能的候选人出来争取党内提名。
大约56%的选民认同贺锦丽“思维清晰,能应付挑战”;49%的选民对特朗普持此一评价;拜登则只有22%。
拜登的年纪、健康状况与认知能力是他遭受广泛质疑的主要原因;6月底,81岁的拜登在电视辩论对上78岁的特朗普时表现不佳,随后面臨党内要求他退选的“逼宫”声浪,最后他在上週末宣布改支持59岁的贺锦丽出马。
7月初至今,贺锦丽与特朗普在路透社民调之中彼此拉锯,双方互有领先,但领先的幅度皆落在3个百分点的误差范圍内。美国全国民调虽是透露民众投票取向的重要信号,但在选举人团的选制之下,最后常常是由少数几个摇摆州左右选举结果。
亲特朗普的民调机构淡化了贺锦丽支持率上升的趋势,主张这是因为媒体大篇幅报道她要角逐总统,才带来暂时的民调上升。共和党阵营的民调员法比奇欧(Tony Fabrizio)在一份分发给媒体的备忘录内写道:“接下来几天内可能会开始浮现这样的(支持)上涨,并持续一阵子。”
贺锦丽在民主党内“势不可挡”
民主党将于8月19日至22日在芝加哥举办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由谁代表民主党参选。自拜登退选后,目前仍无其他人选公开出面与贺锦丽竞争。
现阶段,前众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现任众院少数党领袖杰弗里斯(Hakeem Jeffries)、参院多数党领袖舒默(Chuck Schumer)等党内重要人士皆替贺锦丽背书。民主党籍的州长和议员亦陆续表态支持贺锦丽,其中有些人是潜在的副手人选,例如宾州州长夏皮罗(Josh Shapiro),以及亚利桑那参议员凯利(Mark Kelly)。
美联社的统计显示,贺锦丽已获超过3千位民主党代表支持,超过取得正式提名的门槛。眼看大选只剩下100多天,这样的趋势显示,民主党尝试抛开过去数週来围绕著拜登是否退选而产生的内讧,转而迅速凝聚对贺锦丽的支持。
贺锦丽的竞选团队称,她宣布角逐总统之后的24小时内,就有超过88.8万人捐款支持,总计募得约8100万美元的资金,创下纪录。从週日(21日)到现在,她已得到超过1亿美元的捐款。
贺锦丽原先就是拜登的竞选搭档,因此“顺理成章”接手了拜登剩余的9千多万美元选举经费。不过,特朗普阵营週二(23日)向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提出抗议,认为此举是违法的。据《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方的主张在法律上能否站得住脚,专家意见不一;目前不清楚选举委员会将做出什么决定。
贺锦丽vs.特朗普:对中国立场如何?
週二(23日),特朗普在一场媒体通话会上说,他“绝对”会想跟贺锦丽辩论,而且有意举行不只一场。此前,两党已约定好的两场辩论订在在6月与9月,分别由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美国广播公司(ABC)转播。不过,特朗普23日说他“不喜欢”ABC,暗示他希望找其他媒体主办。
贺锦丽23日现身重要摇摆州威斯康辛,这是第一场以贺锦丽为主的大选造势活动。威州过去数十年来倾向民主党,但投票结果普遍都显示共和党与民主党只差1或2个百分点;2016年,拿下威州的是特朗普。
贺锦丽在威州抨击特朗普可能“让美国走回头路”。“我们是想生活在一个自由、同理、法治的国家,还是充满混乱、恐惧和仇恨的国家?”她也批评特朗普倾向反堕胎权的立场。
两人对中国的政策亦是关注重点。香港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李成22日接受《南华早报》访问,他认为不论最后由贺锦丽或特朗普胜选,美中之间都不太可能直接爆发冲突,但两人都会在选战中对北京采取更强硬的立场。
在李成看来,盡管美国国内存在广泛的反中情绪,但与中国爆发战争并不会凝聚美国,而且若在选战时过于批评中国,可能适得其反。
有观察指出,跟中国有关的议题在今年的选举内不像过去一样占据焦点。盡管如此,特朗普及其副手万斯(J.D. Vance)的“美国优先”政策背后,仍把中国视为美国重大的“威胁”。
万斯在共和党大会上便批评华府政客让“廉价的中国产品和外国劳工”泛滥美国,认为应“阻止中国共产党踩在美国公民的背上,建立他们自己的中产阶级”。
特朗普则把中国描绘成大量美国就业机会消失的元凶,还说若其他国家希望在美国销售产品,就要在美国制造,“若他们不同意,那我们就对每辆车施加大约100%到200%的关税,让它们在美国卖不了”。
至于贺锦丽对中国的态度,部分专家认为她应会延续拜登的政策。美国网媒POLITICO分析指出,她身为美国副总统,跟其他现任政府官员一样,都公开支持“去风险”等对中政策;在她2020年大选期间与时任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辩论时,则曾质疑特朗普“输掉贸易战”、认为关税伤害美国经济。
贺锦丽也对维吾尔人权、香港民主等议题积极发声。关于台湾,她曾于2022年9月表示,美国将继续维持长期以来的政策,支持台湾自卫。
特朗普和拜登都多次被问及“美国是否保卫台湾”:拜登不只一次表态美国会出手,与美国的“战略模糊”政策有所差异;特朗普在7月中旬刊出的彭博社访问中则引发争议,当时他把美国对台湾形容为“保险公司”,认为台湾应该付钱换取防卫。
(路透社、美联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