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伟大的“伪史”——古埃及神庙考察记

2024-04-19 |作者:A05工作室 | 来源:A05工作室

 

一、埃及学与伪史

2024年的1月末,笔者第一次踏上了北非古国埃及的大地,这是一次向往已久而姗姗来迟的旅行。无独有偶,在笔者到达埃及之后的几天,著名的网络时政写手卢克文先生也首次到达埃及,随后卢克文在其公众号发表了长篇推送——《埃及调查报告》,文中对埃及当下的经济和政治有着详尽描述,其中很多内容笔者在埃及也是感同身受。言归正传,卢克文的文中并没有体现过多文化和古迹的内容,这也不是他的专长,而本文更多是从文化历史、建筑艺术和旅游打卡等角度来叙述,走进那些令人神往的古埃及遗址。

笔者在埃及行的过程中,朋友圈也不断发出“西方伪史”的声音,当然这种声音在网络平台现在也不绝于耳,其主导思想认为西方的古老历史是伪造的,并没有那么伟大和悠久,而在“西方伪史”的体系中埃及历史则是首当其冲。首先古埃及历史久远的可能确实有些不太让人相信,例如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群建成于4500多年前,比中国夏朝建立还要早500年,而夏朝至今并没有留下可信服的历史遗迹,当时的古埃及竟然已经有这么大规模的人类城市建设。而伪史论中最大的疑问就是来自“埃及学”,由于埃及的大地几经易主,曾经建设金字塔和神庙的古埃及人已经逐渐消失,现在的埃及是后来入侵这里的阿拉伯人为主的国家,几千年内几乎没有相关法老时期的文献记载流传下来,那么古埃及的历史又是怎么挖掘出来的呢?

吉萨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笔者拍摄)

1798年随着拿破仑远征埃及开始,激发了欧洲人对这里的考古和夺宝热情,拿破仑带来了庞大的考古队伍对埃及进行了文物古迹挖掘,埃及学这门学问正式拉开大幕。200年前,随着众多神庙和法老坟墓的发现和挖掘,展现了令人震惊的庞大历史文化体系,考古学者由于缺少相关文献资料和读不懂古埃及语言而一度举步维艰。在这时一个神奇的文物出现了,就是拿破仑的军队在埃及港湾发现的罗塞塔石碑,这个石碑刻了三种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字。而埃及学的创始人商博良随后破译了石碑中的古埃及圣书体,这让商博良和后来的学者可以不断的翻译神庙和帝王墓中的圣书体文字,逐步缕清了古埃及的历史脉络。当然,伪史论者抨击很多考古机遇过于巧合,抨击这是西方学者主导的具有主观性的考古观点。不管伪史与否,古埃及法老王朝在近现代正式走进全世界的视线,无数被埋没几千年的伟大建筑遗迹被人们开始瞻仰。

拿破仑在埃及油画(网络图片)

大英博物馆的罗塞塔石碑(网络图片)

二、古埃及与神庙

埃及大体分为四个历史文化时期。第一个是公元前的法老时期(约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305年),按时间线分为古王国、中王国和新王国。这是北非本土人统治下的奴隶制国家,法老的著名代表有拉美西斯二世和哈苏女王等。古王国时期的首都位于开罗附近的孟菲斯,其建筑代表就是金字塔群。经历了中王国时期的混乱,新王国时期的埃及重新走向统一和复兴,这时首都已经从北部的孟菲斯搬迁到了中部的底比斯,也就是现在的卢克索,这一时期大量的神庙沿着尼罗河开始兴建,是埃及遗存神庙的最主要组成部分。

法老末期走向了衰败,被强大的波斯帝国不断的入侵,而马其顿传奇国王亚历山大到达了埃及,成为了这里的实际统治者,之后埃及进入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05年-公元前30年)。希腊人的托勒密王朝统治了埃及近300年,代表人物有著名的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希腊化时期首都迁到了埃及最北部的沿海城市亚历山大,这时的希腊国王仍然尊重古埃及的神邸,大量的神庙仍然兴建。随着埃及艳后的自杀,埃及成为了罗马帝国的一部分,进入了罗马时期。而后在东罗马拜占庭帝国衰落后,埃及被阿拉伯人占领,进入了直到现在的阿拉伯时期,阿拉伯时期首都建设在了现在开罗。罗马和阿拉伯时期的埃及并不推崇原始宗教,神庙的建设彻底消失,原有的神庙也大多被转化功能和废弃。现在所说的古埃及主要就是指法老时期和希腊化时期,这也是埃及学的主要研究范围。

影视中的拉美西斯二世(网络图片)

影视中的埃及艳后(网络图片)

尼罗河在埃及南北穿越,在两岸形成宽窄不同的绿洲。而埃及国土其他地区都是沙漠,这使得尼罗河成为了埃及的母亲河,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是沿着尼罗河兴建,从古埃及到现代埃及均不例外。埃及的主要代表城市从北向南是亚历山大、开罗、卢克索和阿斯旺,而神庙大多集中在埃及南部的卢克索和阿斯旺地区,南部地区在古埃及时代被称为上埃及,而北部被称为下埃及。埃及迄今留下的可供参观神庙有数十座之多,大多神庙保存并不完整但也足够震撼,这些还不包括被毁坏和没有发现的神庙,例如位于卢克索西岸的阿蒙霍特普三世神庙,现如今只剩下门前的两座石像。埃及的神庙旅行一般都是从开罗飞到阿斯旺,然后从尼罗河乘船顺流而下到达卢克索,这一路基本就是埃及神庙的精华,包括了菲莱、阿布辛贝、卡纳克等最著名的神庙。本文遵循笔者参观考察的路线,介绍最具代表性的六大神庙建筑,走进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建筑世界。

埃及城市地图(笔者标注)

神庙复原图(图片来自《鸟瞰古文明》)

埃及神庙手绘地图(图片来自《鸟瞰古文明》)

三、菲莱神庙

菲莱神庙位于阿斯旺城市南部,毗邻阿斯旺机场,因此一般都是神庙之旅的第一站。菲莱神庙是建设于托勒密王朝,而并非法老时期,历史不算悠久但是可以说是最优美的神庙,是因为菲莱神庙是建于尼罗河中的岛屿之上。上世纪60年代,埃及政府为了功在千秋而建设了工程巨大的阿斯旺大坝,大坝建成让尼罗河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纳赛尔湖,湖水的上升直接危害到了尼罗河上游的众多古迹,位于菲莱岛上的菲莱神庙也一度被湖水淹没。后来埃及政府在联合国众多国家的帮助下开始抢救多座神庙,其中也包括菲莱神庙。菲莱神庙被整体搬迁到附近的另一座岛屿,整体岛屿尽量复原了菲莱岛的原始状态,让菲莱神庙得到了新家。

菲莱神庙卫星图片(Google Earth)

被尼罗河淹没的菲莱神庙(网络图片)

在19世纪初,苏格兰水彩画家大卫.罗伯茨(David Roberts)开启了埃及之行,绘制了大量的埃及写生,在还没有相机的时代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影像遗产,也让我们进一步看到曾经200年前的埃及景象。罗伯茨笔下的菲莱神庙与现在差别不大,可见多年来菲莱神庙保存比较完整,但是室内建筑色彩比现在要清晰和浓郁,说明200年来建筑细节还是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大卫.罗伯茨笔下的菲莱神庙(网络图片)

进入菲莱神庙需要乘船到达岛屿,进出岛屿需要环岛绕行,这也形成了菲莱神庙参观的最大特色。菲莱神庙供奉的是古埃及最重要的女神——伊西斯,伊西斯在埃及众神中的地位斐然,同时她也有一个著名的儿子——老鹰神荷鲁斯,供奉荷鲁斯的神庙也同样数量众多。伊西斯的形象一般以头顶牛角日轮壮的王冠出现,在菲莱神庙的室内外刻画了大量的伊西斯形象。可能是由于供奉女神的原因,菲莱神庙相比其他神庙布局更加的灵活、建筑也更加的典雅俊秀。菲莱神庙岛屿遗迹众多和丰富,希腊化时期的主神庙依然体现了法老时期的布局特征,形成了前广场、塔门、内庭院和圣殿的传统空间序列,主体建筑轴线随着场地产生了一定的扭转。

菲莱神庙地图(图片来自《埃及神庙》)

西侧乘船看神庙(笔者拍摄)

神庙前广场看塔门(笔者拍摄)

前广场西柱廊(笔者拍摄)

塔门伊西斯浮雕(笔者拍摄)

内庭院柱廊(笔者拍摄)

神庙柱厅(笔者拍摄)

神庙内伊西斯浮雕(笔者拍摄)

除了伊西斯主神庙,岛上还有一些小型附属神庙,同时岛屿东侧还有着著名的建筑——图拉真亭。图拉真亭是罗马时期兴建的岛屿入口建筑,虽然现在屋顶不复存在,但建筑语言体现了古埃及和古罗马建筑的融合风貌,非常的典雅和细腻,成为了埃及神庙中的罗马时期建筑典范。

从神庙看图拉真亭(笔者拍摄)

从东侧水面看图拉真亭(笔者拍摄)

图拉真亭细部(笔者拍摄)

总体来说,菲莱神庙在地理环境和布局理念上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作为埃及神庙行的第一站也给笔者带来不小的惊艳。菲莱神庙行程结束后,笔者来到埃及南部的名城阿斯旺夜宿,阿斯旺也是尼罗河游轮的起始点,众多游客在这里准备开启第二天凌晨的阿布辛贝之旅。

菲莱神庙全景(笔者拍摄)

东侧乘船看神庙(笔者拍摄)

阿斯旺的夕阳(笔者拍摄)

四、阿布辛贝神庙

阿布辛贝应该是埃及最著名的神庙了,但阿布辛贝之行却非常不易。阿布辛贝位于埃及的最南端,毗邻苏丹共和国,距离阿斯旺有3个多小时的车程。埃及的尼罗河神庙之旅有着特定的时间表,下午必须要开船离开阿斯旺,因此所有去往阿布辛贝的旅游大巴都要在凌晨出发,在沙漠中行进近4个小时而在清晨赶到阿布辛贝。一些游客认为这段行程往返7个多小时,而参观只有1个小时并不值得去,但这是不了解阿布辛贝神庙的价值,因为阿布辛贝神庙是古埃及最大的岩凿式神庙,再漫长的行程也值得你来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阿布辛贝。

阿布辛贝神庙整体航拍(网络图片)

阿布辛贝老照片(当地画册)

阿布辛贝神庙是在1813年才被欧洲考察者发现,据说神庙名字来自当时的向导小男孩,那时的神庙被黄沙掩盖千年,基本保持了完整的最初形象。画家大卫.罗伯茨随后也到达了阿布辛贝,留下的画作展现了19世纪阿布辛贝神庙仍未完全挖掘的形象。阿布辛贝神庙同样受到纳赛尔湖水位的影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帮助下,于20世纪60年代被整体搬迁到了更高的地方,整个搬迁将神庙拆解成了多个部分,同时再造了一个山体,可以说这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伟大的文物保护工程。

大卫.罗伯茨笔下的阿布辛贝(网络图片)

阿布辛贝神庙搬迁照片(当地画册)

阿布辛贝神庙大体建于3300年前的新王国时期,由前文提过的著名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所建,作为在位最长的法老,其丰功伟绩给埃及带来了繁荣和疆域,同时也给后世留下了大量建筑遗产。这位法老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善于包装甚至有些自恋的人物,他是埃及神庙中出现最多的法老,用尽一切手段来宣传褒奖自己,经常在雕像和壁画中把他和埃及神明放在一起来平起平坐,甚至他的木乃伊当下仍在埃及文明博物馆供游客参观瞻仰,拉美西斯二世可以说是超级大网红的鼻祖了。阿布辛贝的最重要形象就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四个大型石刻坐像,在阿布辛贝他的形象已经超越了埃及众神。

阿布辛贝大神庙测绘图(网络图片)

拉美西斯二世四大坐像(笔者拍摄)

阿布辛贝面临尼罗河兴建,包括了大小两座石窟神庙。大神庙门前就是闻名于世的四大法老坐像,四个坐像都是拉美西斯二世本人,坐像高约21米,其中左边第二个坐像的上半身坍塌,在神庙搬迁后也保持了这个原状。大神庙内部中轴线由两进柱厅和一个圣殿组成,大柱厅部分最显眼的仍然是两侧的拉美西斯二世站立雕像,算上外部的坐像共有12个大型雕像。在石窟内部的尽头是一个小型圣殿,其中四个小坐像分别是三个神邸和拉美西斯二世本人,可见阿布辛贝就是拉美西斯二世供奉自己的神庙。大神庙东侧不远处是小神庙,是纪念拉美西斯二世的妻子奈菲尔塔莉和女神哈托尔所建,小神庙格局与大神庙相近,但整体规模小于大神庙许多。

大神庙平面图(图片来自《埃及神庙》)

大神庙映入眼帘(笔者拍摄)

大神庙外部全景(笔者拍摄)

大神庙柱厅雕像(笔者拍摄)

圣殿的四个神像(笔者拍摄)

小神庙平面图(图片来自《埃及神庙》)

小神庙远景(笔者拍摄)

小神庙外部雕像(笔者拍摄)

为了赶回下午阿斯旺的游轮,阿布辛贝的旅行团队大多比较匆忙,这也留下了少许遗憾,但是绝对不虚此行。由于在国内看过大同云冈等大型石窟遗址,阿布辛贝也并不完全是建筑的形式,作为建筑人士的笔者在阿布辛贝反而并未感到出奇的震撼。而真正让笔者震惊的是接下来的尼罗河神庙之旅,游轮即将在尼罗河沿途参观其他伟大神庙,最终到达新王国的首都——“宫殿之城”卢克索。

阿布辛贝一瞥(笔者拍摄)

开往卢克索的游轮(笔者拍摄)

尼罗河之岸(笔者拍摄)

五、科翁坡神庙

在前文,笔者参观了埃及南端的菲莱神庙和阿布辛贝神庙,这一路行程都是乘坐大客车进行的,而接下来开启尼罗河游轮之旅。从阿布辛贝赶回阿斯旺已经到了下午,尼罗河上的游轮顺溜往北陆续启程,由于尼罗河的游轮都比较巨大,百舸争流的场景还是比较壮观的。埃及虽然经济相对落后,城市环境也脏乱,但是尼罗河游船的品质和行程安排还是标准比较高的,当然旅游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政府必须重视这个环节。尼罗河的游轮都是四层高同时带有屋顶观光夹板,而游轮之行的第一站就是在傍晚即将到达的——科翁坡神庙。

尼罗河即景(笔者拍摄)

从游轮眺望科翁坡神庙(笔者拍摄)

科翁坡是阿斯旺北部50多公里外的一个小城,紧邻尼罗河东岸建设,小城中有着重要景点科翁坡神庙,使得这里成为了尼罗河之旅的必经环节。科翁坡神庙与菲莱神庙一样建于托勒密王朝,神庙整体规模不大,但希腊化的布局和建筑特征更加的鲜明一些。科翁坡神庙建于尼罗河的岸边,在没有建成阿斯旺大坝的时代,尼罗河经常河水泛滥而掩埋了众多古老城市。从大卫.罗伯茨的绘画中,我们能看到200年前的科翁坡神庙被泥沙掩盖大半,而现如今的整个神庙露出地面而屹立于尼罗河畔,这也是多年来文物古迹保护工程的重要贡献。

科翁坡神庙卫星图片(Google Earth)

大卫.罗伯茨笔下的科翁坡神庙(网络图片)

相对于其他神庙,科翁坡神庙保存的并不完整也比较残破,总体更像是一个遗址式的景点。科翁坡神庙前部布局并没有埃及神庙常用的巨大塔门,通过前庭院直接进入了神庙的柱厅以及内部的圣殿,这使得神庙的入口气势小气了一些。科翁坡神庙虽然规模是减分项,但也有着自身的最大特色,就是神庙是埃及极少的供奉双神的神庙,老鹰神荷鲁斯和鳄鱼神索贝克在这里并存。双神的供奉让神庙的布局出现了非中轴入口的形式,而采取了中心柱双入口的中分建筑平面,让双神祭祀在左右通道分别行进而互不干扰,展现了独一无二的设计构思。整个神庙虽然不算宏伟,但是建筑细部典雅和浮雕众多,浮雕中有着古埃及的医疗手术记载,这也是神庙中的著名历史记录。

科翁坡神庙地图(图片来自《埃及神庙》)

科翁坡神庙入口(笔者拍摄)

神庙入口屋顶细部(笔者拍摄)

神庙多柱厅(笔者拍摄)

荷鲁斯壁画(笔者拍摄)

神庙全景(笔者拍摄)

几乎所有游轮到达科翁坡都是在日落时分,这使得科翁坡神庙夜晚的游客众多,夜晚的神庙在灯光映衬下,更加多了一些古老宗教的神秘性和虚幻感。科翁坡神庙是笔者之行中建设规模最小的神庙,总体精彩度一般,但这里是尼罗河之行的第一个神庙。随后游轮逐步临近古埃及新王国的首都卢克索,更大型和更古老的神庙陆续展现出来,将神庙之旅推向高潮。

科翁坡神庙之夜(笔者拍摄)

油画般的尼罗河(笔者拍摄)

五、埃德夫神庙

埃及旅游团队的神庙行程真的很辛苦,从开罗起早飞到阿斯旺,从阿斯旺半夜赶往阿布辛贝,在夜晚游览完科翁坡神庙后游轮继续前行,第二天清晨天不亮下船赶往埃德夫神庙。这一路基本都是早起,对中国游客来说基本不用倒时差了。在埃德夫码头下游轮之后,最大的特色就是所有游客都要乘坐当地马车去往神庙,这可能也是埃德夫地区的旅游经营保护手段。在天还没亮透的时分,数百辆马车奔驰在城区道路上,马蹄声和吆喝声成为了寂静城市中的靓丽一景。如果说之前参观的神庙给笔者惊艳的话,那么黑夜中朦胧呈现的埃德夫神庙则给笔者带来了不小的震撼,因为这是一路以来体量最大和保持最好的神庙。

埃德夫的清晨(笔者拍摄)

埃德夫神庙复原图(图片来自《鸟瞰古文明》)

埃德夫城市位于阿斯旺和卢克索的几乎正中间位置,也是黄金旅游线路的重要神庙。位于尼罗河西岸的埃德夫神庙同样建设于托勒密王朝,神庙供奉老鹰神荷鲁斯,也就是上文菲莱神庙中伊西斯女神的儿子,可见在希腊化时期伊西斯和荷鲁斯在众神中占有很高的位置。埃德夫神庙之所以保存非常完整,是因为神庙被埋没在黄沙和淤泥之下数百年,直到拿破仑考古团队的到来,才被发现并逐步开始挖掘。大卫.罗伯茨对埃德夫神庙有着很多的写生,那时的神庙应该是在陆续进行挖掘工作,神庙周边不像现在被城镇所包围而比较空旷荒凉。

埃德夫神庙卫星图片(Google Earth)

大卫.罗伯茨笔下的埃德夫神庙(网络图片)

埃德夫神庙坐北朝南,其布局是非常典型的埃及神庙特征。高度36米的巨大的塔门位于神庙前部,塔门尺度甚至超过了后来笔者到达的卢克索神庙。从照片中的游客尺度能够看出塔门的体量感,塔门墙身的荷鲁斯浮雕以及门口的老鹰石雕也保存的较好,基本完整的塔门在现场非常具有冲击力。进入塔门之后是面积很大的柱廊庭院,塔门和柱廊共同围合的巨大室外空间增加了进入圣殿的仪式感。

埃德夫神庙平面图(图片来自《埃及神庙》)

神庙建筑测绘图(图片来自《埃及描述》)

清晨远眺神庙(笔者拍摄)

巨大的塔门(笔者拍摄)

从内院看塔门(笔者拍摄)

神庙塔门细部(笔者拍摄)

内院柱廊(笔者拍摄)

经过室内的两个多柱厅,最终到达建筑最后部的荷鲁斯圣殿部分,圣殿内放置着黄岗岩抛光后的圣坛,而圣坛前摆放着像轿子一样的圣船复制品。圣殿的室内外墙面绘制了大量记录荷鲁斯神话传说的浮雕,除了荷鲁斯之外,奥利西斯、伊西斯、哈托尔等其家人形象也频繁出现,展现了荷鲁斯家族的完整故事线。

从塔门看多柱厅(笔者拍摄)

多柱厅内景一角(笔者拍摄)

圣殿内景(笔者拍摄)

外廊浮雕(笔者拍摄)

埃德夫神庙之行较早,太阳刚日出不久大家就匆匆乘马车赶回游轮,游轮要经过一整天的尼罗河行程赶往卢克索,游轮100多公里的水路展现了更加完整的尼罗河画卷。而从埃德夫神庙开始,神庙的规模逐渐加大,历史也更加厚重,也更加具有古埃及帝王建筑的气息。

埃德夫神庙一瞥(笔者拍摄)

埃德夫的马车(笔者拍摄)

七、卡纳克阿蒙神庙

尼罗河的游轮从阿斯旺开始经过近两天的航行,在傍晚到达了古埃及时期最重要的首都卢克索,古代这里称为底比斯。埃及人有个说法,没有到过卢克索,就等于没有到过埃及,可见卢克索在埃及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底比斯兴建于中王国时期,距今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在新王国时期这里城市建设达到高潮,沿尼罗河两岸留下了众多的神庙和历史遗迹,被称为“宫殿之城”。现在卢克索的尼罗河两岸都有着众多的神庙和陵墓遗址,西岸有闻名于世的帝王谷,帝王谷是新王国时期众多法老的陵墓所在地,而作为主城区的东岸则有着古埃及最大的神庙——卡纳克神庙。

卢克索西岸的清晨(笔者拍摄)

帝王谷地下陵墓一景(笔者拍摄)

卡纳克阿蒙神庙航拍(网络图片)

卡纳克神庙是名副其实的神庙之king,他在上埃及地区有着最为悠久的历史和最为宏大的占地规模,与其说这里是一个神庙,不如说这里是由神庙群组成的小型城市。卡纳克神庙群建设于中王国时期,在随后1000多年的时间内,不同的法老都对这里进行了扩建和加建,而其中名气和规模最大的就是位于核心位置的阿蒙神庙。与托勒密王朝对伊西斯的崇拜不同,中王国时期太阳神阿蒙具有着无比的地位,阿蒙成为了古底比斯的主神。与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希腊化时期神庙相比,卡纳克阿蒙神庙的建设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其规模也达到了30公顷,这使其成为了世界上最为知名的神庙。

卡纳克阿蒙神庙卫星图片(Google Earth)

大卫.罗伯茨笔下的阿蒙神庙(网络图片)

卡纳克阿蒙神庙最大的实地感受就是壮观,其占地规模接近北京故宫的一半,所有部分都是规格最高大上的。神庙由于前后建设1000多年,内容也非常丰富,所有的法老都要在这最伟大神庙中留下自己的烙印,最伟大法老拉米西斯二世在前庭院放置了自己的大雕像,第一个女法老哈苏女王也在圣殿前树立了自己的方尖碑,拉米西斯三世还在神庙庭院一角设置了自己的小神庙,总体来说阿蒙神庙是历史遗产最丰富的神庙建筑了。由于神庙的建设是在中心的圣殿不断的往周边扩充,整体规划在主次轴线都有着多进院落,也形成多处塔门,最终形成阿蒙神庙宏大的规模。

卡纳克神庙群平面图(图片来自《埃及神庙》)

阿蒙神庙复原剖解图(网络图片)

阿蒙神庙入口塔门(笔者拍摄)

前庭院柱廊(笔者拍摄)

拉米西斯三世小神庙雕像(笔者拍摄)

在阿蒙神庙的入口处和第一进内院,最鲜明的是代表阿蒙神的狮身羊头大道,烘托出了进入神庙的仪式感。而神庙最著名的部分是前院之后的大柱厅,大柱厅共有134根巨大的石柱,中心通道的石柱高达21米,所有的柱子都有着精美的浮雕,不在现场是很难感受到这里空间尺度的震人心魄。大柱厅之后的很多殿宇毁坏的比较严重,这带来了一些遗憾,从一些复原图片我们能依稀感受到曾经的神庙辉煌。

主入口狮身羊头像(笔者拍摄)

前院的狮身羊头像(笔者拍摄)

宏伟的大柱厅(笔者拍摄)

大柱厅细部(笔者拍摄)

从大柱厅看方尖碑

法老雕像(笔者拍摄)

阿蒙神庙的伟大是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的,笔者也一度拷问在3000多年前的底比斯,怎么会有这么大的人力物力来实现这么宏伟的建筑群。虽然没有历史答案,但是阿蒙神庙给笔者带来了深刻的记忆,这是人类建筑史上最早的奇迹工程,也是西方世界建筑世界发展的起源和开端。

盛景追忆(笔者拍摄)

历史沧桑(笔者拍摄)

八、卢克索神庙

在卢克索城区中有一条两侧布满狮身人面像的笔直大道,这条总长接近3公里的斯芬克斯大道是新王国时期祭祀众神的游行场所,在近半个世纪才被发掘出来,现在成为了卢克索的最靓丽街景。斯芬克斯大道的北端连接卡纳克神庙南部,而南端则连接到了城区的另一个伟大神庙——卢克索神庙。在走过了一系列的神庙之后,当笔者的团队到达卢克索神庙的时候,很多游客开始有些疲惫和审美疲劳。卢克索神庙体量不算很大,但是这里却有本文的老朋友,阿布辛贝的大红人拉米西斯二世也重点关注这里,在卢克索神庙为自己大书特写。

卢克索东岸地图(笔者标注)

卢克索神庙航拍(网络图片)

卢克索神庙建于新王国时期,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拉米西斯二世当政时期又对其进行了扩建。与卡纳克神庙相似,这里也是供奉太阳神阿蒙的圣地,整个建筑群展现了鲜明的法老时期神庙特征。神庙的发展历史也比较坎坷,神庙最内部分在希腊时期被翻建,整个神庙在罗马时期被改成了军营,而在13世纪的阿拉伯时期第一进内院的东侧还被建设了一座清真寺,不同时期的改造使得卢克索神庙呈现了混搭的一种视觉状态,当然这也体现了卢克索城市一直以来的重要性。

卢克索神庙卫星图片(Google Earth)

大卫.罗伯茨笔下的卢克索神庙(网络图片)

由于卢克索神庙是不同时期不断的修建,因此展现了多段的历史布局。卢克索神庙门前曾经有两座方尖碑,其中一座在19世纪前叶送给了法国政府,被送走的方尖碑如今屹立在巴黎的协和广场。卢克索神庙前半段是拉米西斯二世的管辖区,塔门和前庭院都充满了他的大型雕像,雕像和柱廊配合的相得益彰,这也成为了卢克索神庙的最大特色。

卢克索神庙地图(网络资料)

巴黎协和广场的方尖碑(笔者2018年拍摄)

卢克索神庙塔门(笔者拍摄)

塔门前的拉米西斯二世(笔者拍摄)

拉米西斯二世庭院东侧(笔者拍摄)

拉米西斯二世庭院西侧(笔者拍摄)

阿布辛贝坐像再现(笔者拍摄)

神庙的中段是图坦卡蒙时期的大柱厅。随后则是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地盘,这位法老在卢克索西岸也有着自己的庞大神庙,可惜的是现在只剩下两座门农神像。阿蒙霍特普三世区域的最大特色就是柱廊院落,柱廊内的棕榈柱式与希腊化时期神庙柱式相比,显得更加的浑厚和庄严一些。而卢克索神庙最后部分的圣殿则是亚历山大大帝修建的,在殿内有着把他描绘成法老的浮雕壁画。

大柱厅内部(笔者拍摄)

大柱厅全景(笔者拍摄)

阿蒙霍特普三世庭院(笔者拍摄)

后部神殿壁画(笔者拍摄)

总体来说,卢克索神庙是卡纳克神庙群的风格延伸,与卡纳克神庙有着众多相似的设计特征,大雕像和方尖碑也在这些法老时期的神庙内大量运用。卢克索神庙是笔者神庙之行的最后一站,在六大神庙中略显中规中矩一些,但也为笔者的考察记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九、结语

笔者在卢克索游览之后,乘车赶往了红海海滨,结束了整个的神庙之旅。笔者期间参观了最具代表性的六座神庙,其中的菲莱、阿布辛贝、埃德夫和卡纳克阿蒙神庙都有着最鲜明的自身特色,菲莱神庙建于岛屿之上、阿布辛贝神庙有着最大型的雕像和石窟、埃德夫神庙是保存最完整的大型神庙,而卡纳克阿蒙神庙是规模最大的神庙……除了六大神庙之外,由于行程原因笔者没有参观著名的丹德拉和哈布城等神庙,留下了少许遗憾,也给自己一个再来埃及的理由。埃及神庙3000多年的古迹过于的厚重和震撼,只能说古埃及神庙在建筑史上是独一档的存在,这些遗迹是所有热衷建筑和醉心文化朋友们的精神家园。

 

(本文照片版权归笔者唐家骏所有)

 
Fungo Ads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伟大的“伪史”——古埃及神庙考察记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