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
截止目前为止,巴西共有22个地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列为世界遗产。
重点向您介绍11个
欧鲁普雷图古镇(曾经名为“Vila Rica”)建造于1691年,是巴西第一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城市。这座城市的结构布局是极具巴西殖民时期建筑风格。古镇里的宗教建筑在城市中具有特殊的代表性,其建筑由天花板壁画、石材艺术品、黄金细部组合而成。
国家历史艺术遗产机构官方的说法是,这座城市是“人造杰作”,诉说着“独一无二的文化传统”。
奥林达镇历史中心的历史印记是17世纪荷兰人入侵时留下的特征,但其最大的特点则在于这里的绿色景观和海洋,这些景观要素构成了历史背景和建筑风格的多样性。在这里仍然保留有16世纪的遗产作品,以及18世纪和19世纪的独特瓷砖,还有20世纪早期新古典主义和折中主义的建筑作品。这里的音乐文化、人文、建筑都成为当地独具特色的代表。
这座城镇于1982年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官方认证其代表“人类历史的重要阶段”。
São Miguel Arcanjo项目建造于1687年,是耶稣会的欧洲牧师的委托项目。巴西土著人和欧洲人民之间的密切联系促进了一项名为“Missionary Baroque”的特殊艺术活动,该项目结合了土著特色和欧洲美学。
该遗址于1985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官方认证其为瓜拉尼土地上最重要的耶稣使命。
孔戈尼亚斯的仁慈耶稣圣殿始建于1757年,其中有6个礼拜堂。教堂和祭坛的建造时间大约为100年。建筑有着浓郁的巴洛克风格,当时的建造者为Aleijadinho和 Manoel da Costa Athayde。
该项目于1985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文化传统的见证”和“天才的杰作”。
Salvador对于巴西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在1763年,里约热内卢这座城市逐渐蓬勃发展,取代了Salvador国家首都和经济中心的重要地位。该项目设计者为Luis Dias,城市的历史布局被细分为城镇和港口“Cidade Baixa”、行政与宗教中心“Cidade Alta”。由于这里的建筑风格既有文艺复兴时期特征,同时也有巴洛克时期风格,因此在17世纪和18世纪,
当地的纪念性建筑发展尤为迅速,城市中的许多经典建筑就来源于此时期,例如Salvador教堂(曾名为耶稣会祖堂)和Sao Bento教堂修道院。
Salvador da Bahia历史中心于1985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伊瓜苏大瀑布是世界上最宽的瀑布,位于阿根廷与巴西边界上伊瓜苏河与巴拉那河合流点上游23公里处,为马蹄形瀑布,高82米,宽4公里。198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巴西利亚三权广场是巴西现代建筑的代表,在Lucio Costa设计的纪念性城市施工3年半之后,巴西利亚三权广场于1960年4月21日正式投入使用。项目由四部分构成,即纪念塔、住宅、社会中心,以及田园景观。项目由奥斯卡•尼迈耶设计,诸如伊塔马拉蒂宫、国家剧院,以及大教堂建筑都已经成为了国家名片。
巴西议会大厦于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该项目由葡萄牙王室于1731年建造而成,目的是占领钻石开采区域,而这也是巴西和欧洲文化的又一次碰撞。其建筑风格较为简约,例如粉刷的墙体、鲜艳色彩的门窗,以及郁郁葱葱的绿色景观。
迪亚曼蒂纳城历史中心于199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建造于1615年的Sao Luís城市位于巴西西北地区,这里在17世纪中叶同样受到荷兰人的入侵。其街道、广场、楼梯、建筑成为城市的主要象征。建筑的独特设计让游客们在炎热的气候中仍然能感受到阵阵凉爽,因为建筑师运用了诸如蓝色瓷砖、百叶窗、门廊、阳台等诸多通风庇荫要素。
Sao Luís do Maranhao历史中心于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座城市是“独特文化传统的历史见证”。
亚马逊河中心综合保护区,位于巴西亚马逊州的马瑙斯市西北部大约200公里处。亚马逊河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中段的米斯米峰之颠,全长 6400 多公里,是世界上径流量最大 (5500 立方千米/年) 、流域面积最广 (580 万平方公里 ) 的河流。亚马孙河流域大部分在巴西境内,并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生状态。
亚马逊河中心综合保护区是亚马逊最大的保护区,也是世界上生物最多样化的区域之一。
山海之间的卡里奥克景观这一遗产与其说是建筑遗址,不如说更像是一个特殊的城市景观设置。
从蒂茹卡国家公园山上的最高点一路向下直到大海,拥有塑造和激发城市发展的多种自然要素。包括成立于1808年的植物园、科尔科瓦多山与山上著名的基督雕像、瓜纳巴拉湾附近的山丘,以及沿着科帕卡巴纳湾大规模设计的景观。这些景观都为里约热内卢这一壮阔的城市户外生活文化做出了贡献。里约热内卢也被看作是音乐家、园林设计师和城市设计师艺术灵感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