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环球邮报(Globe and Mail)日前近日刊登了 Tony Keller 的专栏。评论说,拖延时间有着悠久而显赫的历史,不仅体现在体育运动中,在商务谈判、政坛对话、乃至国际交涉中亦是如此。

拖延时间能让某些问题变小,也能让某些威胁消失或至少减弱。冰场上,以少打多的队伍会拖延时间直至加罚时间结束;谈判中,受压迫的一方可能拖延时间,期待未来局势变化带来更有利的谈判筹码。
既然未来可能出现更优选择,或不那么坏的选择,何必现在就接受糟糕的协议?
美国总统川普开启第二届任期时,决心快速行动、打破常规。在贸易领域,他迅速筑起关税壁垒,并以加码威胁迫使贸易伙伴接受损失。多个国家还含糊承诺向美国投资数千亿美元,以此感谢川普的“关照”。
加拿大没有趟这滩浑水。
白宫对加拿大输美商品实施了一系列全面及行业性关税,但加拿大不同于欧盟、日本、英国等国,并未接受这些关税措施。加拿大是全球“唯二”对川普关税说“不”的国家。双方至今未达成任何“协议”,因为渥太华判断川普关税并非合理合法,就没有签署任何无法律约束性、无契约性、无条约性的废纸。
我们无人能断言此举是否正确。但年初是正确之举,现在仍是。时间拖延或许能带来更优方案,或者准确点说,更不糟糕的方案。
川普若不受约束,他的野心可能会无限膨胀。但时间或许能约束他。世间唯一稀缺的资源,正是时间。
美国会丧失宪政民主制度吗?不好说,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现在还有什么力量或事件能约束总统川普呢?
爱泼斯坦文件(Epstein files)的客户清单里到底有没有川普,这至少会耗费白宫大量精力应对,此事还可能分裂“让美国再次伟大”运动。
迄今基本未挑战川普的美国最高法院,很可能在当前审理的案件中裁定:总统无权僭越国会的征税权,也不能凭空捏造理由征收紧急关税。
总统征收钢铁、铝材、木材等特定行业关税的权力并非本案争议焦点。但他若在最高法院败诉,不仅需退还已征收关税资金,更将处处掣肘总统将来的施政手段。
其他干扰因素?川普宣称带给加沙的和平尚未迈出第一步。他宣称上任首日就能终结的俄乌战争愈演愈烈。他宣称避免卷入对外作战,而与委内瑞拉的战争一触即发。
至于美国经济,尽管目前仍相对稳健,但关税政策,尤其是针对加拿大的关税政策,将对其造成冲击。负担终将转嫁给美国消费者,而消费者对此绝不会买账。民调显示关税战已遭美国民众反对,同时对川普的支持率已经下滑至任期内的最低水平。
距离国会中期选举不足一年。即便共和党州通过重新划分选区确保胜选(民主党州亦采取对策),川普仍可能失去众议院控制权。
换言之,拖延时间或许对加拿大有利,但也伴随风险。
川普对加拿大钢铁、铝材和汽车征收的关税实施时间越长,就越会根深蒂固。如果没有惹出难以收场的麻烦,即使民主党重新掌权,也不愿完全废除。北美单一市场就会被分割成两个独立市场。这一现状持续的时间越长,就越难改变。
总理卡尼判断出,加拿大与美国日益紧密的经济纽带历史已“终结”有其道理。美国仍将是加拿大最大贸易伙伴,只是川普政府已逆转进程,将缓慢融合替换为缓慢分离。
加美贸易这场博弈的核心在于:是最大程度逆转,还是最小程度逆转?相较于2024年,未来的贸易安排究竟会是糟糕、极其糟糕,还是不那么糟糕?
加拿大可尝试利用拖延时间争取不那么糟糕的结果。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