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本地英文媒体多伦多星报报道:在刚刚结束的大选中,自由党在新领袖卡尼(Mark Carney)的领导下,在新民党和魁人党的崩盘中强势上升,巩了执政地位。
然而,保守党的成绩也很好:在大多伦多地区及安省多个关键选区取得突破,整体席次增长幅度超过其他政党。
只是,保守党党魁博励治未能连任议员,失去他自2004年以来一直代表的席位。这一结果令许多党内人士震惊不已,一位不具名的保守党资深成员直言:“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我们再次让自由党连任,而博励治连自己的选区都守不住。”
党内意见分裂:留任或请辞?
尽管保守党内部普遍对选举结果感到失望,但对博励治的去留意见分歧明显。一方面,前党魁谢尔(Andrew Scheer)与来自省的资深议员斯塔布斯(Shannon Stubbs)公开表示支持博励治,称他带动了保守派的新活力与支持基础。
另一方面,多名党内人士则直言不讳地批评博励治的领导风格过于强硬、具有分裂性。“他的政策其实在党内很受欢迎,但他的作风让很多原本可能支持保守党的选民选择了自由党。”
还有内部人士指出,党内对于博励治的“高负面评价”感到担忧,认为若他留任,必须在团队、策略与沟通风格上做出重大调整。
重返国会或成保守党下一步挑战
目前有声音建议,为让博励治继续担任党魁并保持政治影响力,应考虑由一位保守党议员辞职、触发补选,让博励治在“安全选区”重新当选议员。
然而,即使重返国会,博励治仍将面对党内民主机制的考验。按照2014年通过的《改革法案》,保守党议员团可通过投票决定是否赋予自己罢免党魁的权力;而根据保守党党章,博励治还需在年底前接受一次领导权信任投票。
舆论呼吁反思选战策略
有保守派媒体人士指出,博励治团队在选战中过于集权,限制候选人与媒体互动,减少传统媒体对领袖的采访机会,导致未能有效扩大选民影响力。
Mobilize Media集团总裁巴林戈尔(Jeff Ballingall)表示:“保守党必须反思如何更好地利用整个团队,包括经验丰富的候选人和现任议员。不能只依赖领袖一人去打这场仗。”
展望未来:是危机也是转机?
虽然博励治败选、失席、面临领导危机,但党内仍有不少支持者希望他能够振作,重返国会,并带领保守党在未来东山再起。此次失利可能成为转型的契机,也可能加剧党内分裂,走向更深的权力斗争。
不论结局如何,保守党的下一步将对加拿大政坛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