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十张最经典照片,了解加拿大的历史

2024-06-11 |作者:大伟探秘加拿大 | 来源:大伟探秘加拿大

 
我从小就喜欢摄影,我的第一台照相机还记得很清楚,是一台80年代的日本雅西卡。但那个年代胶卷太贵,说实话我也从来没拍出过什么好的作品。而后来记忆更深刻的,则是在新华书店里看到的一套书,黑镜头。里面囊括了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经典纪实摄影作品。当时,我就被那些能够反映历史、社会、人文、以及时代的照片所深深的吸引。那些震撼心灵的摄影作品,一直印在我的脑海之中,甚至某种程度上开启了我认知世界的好奇心。

而现在进入了真正的信息时代,海量内容已经造成了信息过载,照片这个传统的媒体似乎已经淡出了时代舞台。但是,反而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有时候一张简简单单的照片却能让我们安静下来,把思绪带往那张照片所拍摄的时间和地点,让我们再次回望和感受那个时代。尤其是一些经典的照片,已经成了某个时代或者某种精神的象征和标签。

而作为一个反映加拿大社会的博主,我其实一直想通过方方面面的观察来体验这个国家,甚至开始对这个国家的历史产生兴趣。但无奈历史的东西总是比较枯燥,尤其是了无生趣的加拿大历史,关注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于是,我就想到了这个角度,用10张照片来展现加拿大的历史,展现加拿大的某些特点,希望这些我选取的有代表性的瞬间,能够帮您对这个国家这个社会有更多的认知。

另外啊,我选取的这十张照片只是我自己认为最有代表性的,加拿大这个国家还有太多太多好的摄影作品,以及太多太多的视角需要我们用心观察。

首先是第一张照片,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张,名字是wait for me, Daddy,等等我爸爸。

这张照片拍摄于1940年的秋天,在温哥华的新西敏市。照片中心的小男孩是年仅5岁的沃伦.伯纳德,他跟随妈妈,去送别马上要出征二战战场的爸爸。他在人群中一眼就认出了爸爸,挣脱妈妈的怀抱,跑向爸爸。而那位父亲发现了儿子,也微笑着伸出手准备牵住儿子。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瞬间被摄影师捕捉,并发表在第二天的温哥华本地报纸上,随后又被美国的生活杂志引用。自此,这张照片成了加拿大历史上最有名的照片之一。长长的士兵队伍,送别的妻子,尤其是那个稚气未脱的小男孩。这一个瞬间,把马上要参与到二战中加拿大社会展现的淋漓尽致。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士兵坚毅的眼神,但马上就要离家前往未知的战场,此一去不知归期,大多数人的表情是严肃的;而送别的妻子们眼神中满怀不舍,甚至略带愁容,伴随着队伍前行,这可能是见丈夫的最后一眼。而尤其是那对父子之间的亲情,看了让人无不动容。

Wait for Me, Daddy, Eighth Street, New Westminster, BC, October 1, 1940

但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并不是悲剧,照片中的父亲和一同参军的弟弟一同被派到英国,参加过诺曼底登陆、康城战役和法莱兹包围战等重大战役。光法莱兹一战,加拿大军队阵亡将近一千五百人。在1945年,父亲终于回到了加拿大,此时的沃伦.伯纳德已经10岁,整整过去了5年。虽然人回来了,但是5年的分离让小男孩沃伦.伯纳德的父母走向了离婚,并且后来父亲也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此后几十年,这位父亲都极少提起在战场时的经历。

在整个二战中,加拿大共有110万名士兵参战,而当时加拿大全国的总人口才1100多万,也就是这个国家派出了十分之一的国民,最终有超过4万人献出了生命!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近代的主要战争中,也不乏加拿大军人的身影。目前,加拿大军队仅有6万多人的规模,但是强大的预备役制度和少年军校也培养了大量的后备力量。我们不去分析究竟目前加拿大这个国家有多强的战斗力,单从精神上来讲,这依然是一个尚武,并且充满正义感的国家。

Terry Fox, Ontario, July 13, 1980

第二种照片的主人公名叫Terry Fox,他是我最尊敬的一个加拿大人,没有之一!1978年,年仅18岁的Terry Fox被诊断出骨癌,不得不在右膝上方15厘米的地方进行截肢,随后又进行了长期的化疗。在治疗过程中,Terry Fox开始关注患癌儿童,并希望能为那些跟自己同样不幸的孩子们做些什么。2年后的1980年,20岁的Terry Fox决定用穿越加拿大的长跑来唤醒人们对癌症的关注,更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鼓励那些病痛中的孩子,他把这一壮举命名为“希望的马拉松”。

Terry Fox的起点是加拿大最东部的纽芬兰,他把假肢沾了沾大西洋的海水,然后毅然决然的开始了自己漫长的征程,终点就是自己的家乡,大西洋沿岸的温哥华。Terry Fox每天要拖着假肢奔跑40多公里,相当于每天一个马拉松。他的假肢常常把大腿磨得鲜血淋漓。每次开跑,截肢的部位都要熬过二十多分钟剧痛,然后才和缓下来。而他的健全的那条腿忍受的痛苦更大,由于假肢不能提供正常的缓冲力和蹬力,只能由左腿额外地多垫一步,一颠一颠的奔跑。

在漫长的长跑过程中,泰瑞跑坏了8双鞋子、更换了九条假肢。有的时候跑着跑着,假肢就突然断掉了,失去平衡的泰瑞跌倒在地上。不过,坚强的泰瑞丝毫不把这些小伤放在心上,和一群小学生相聚的时候,他还笑着说:“假腿也有好处,就是它断掉的时候你不知道疼。”可是,当他路途中和患癌症的小朋友相见的时候,却心疼得落泪。

在历时143天、长达5373公里的长途跋涉,募得了2400万加元的巨额捐款后,1980年9月1日,当泰瑞跑到了安省雷湾(Thunder Bay)的时候,由于癌细胞已快速地蔓延到他的肺部,他发高烧并陷入昏迷,不得不终止长跑,再次住院。而此次住院,让Terry Fox再没有机会回到他人生的赛道,1981年6月28日Terry Fox与世长辞,举国上下无比悲痛。

Terry Fox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加拿大以至全世界的人民一直没有忘记这名抗癌英雄,而他的精神将将会永远被人们传颂。当年的9月13日,30万加拿大人在全国各地700多个地方参与了第一次“泰瑞.福克斯长跑”活动,从那以后每年、每一个加拿大的城市、每一所学校都会举办以Terry Fox命名的长跑活动。此外,在全球的55多个国家都有以泰瑞.福克斯命名的的癌症基金会,每年也以各种形式举办长跑筹款活动,多年来已筹集善款数亿加元。

一个仅仅活了21岁的年轻人,却用他的精神永远的影响着这个世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英雄,他们当中有开国先贤、有民族英雄、有文艺偶像、有商业奇才,但唯独在加拿大,这个最有激励意义的英雄是一个年近21岁就去世的,没有什么丰功伟绩的,只凭借着他的精神影响着世界的普通加拿大人 – Terry Fox.

Space Shuttle Endeavour, Mission: STS-72, launched January 11, 1996

第三张照片是来自太空,拍摄于1996年,是美国的航天飞机奋进号的第72次飞行。在照片中,最吸引眼球的是一个长长的机械臂,在机械臂上有一个加拿大标志格外醒目,这就是在人类航天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加拿大臂。加拿大臂式是安放在航天飞机上的一种机械臂,也是一种智能机器人,在执行太空任务中非常重要。而这一技术,一直是由加拿大独家提供。

加拿大机械臂早在1981年的哥伦比亚号第二次太空任务中就正式登场,至今已经跟随5架航天飞机执行了90多次太空任务,它对于国际空间站建设和哈珀望远镜的维修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加拿大臂在2011年7月伴随亚特兰蒂斯号完成了最后一次航天飞机任务,由于美国航天飞机项目的终止,也结束了它的使命,它的原型一号和二号机保存在加拿大和美国的太空博物馆。

但最新的消息,加拿大将与美国重启月球开发计划,并将yu于2026年首先在月球轨道上部署绰号“Gateway”的小型太空站,而相应的,第三代加拿大臂也正在加紧研发中。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有着加拿大标志的这只巨大的机械手臂,将会再次出现在太空!加拿大臂是加拿大科技实力的体现,虽然它的整体科技实力跟中美日等大国仍有差距,但是在很多尖端科技领域,依然有着极强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Hon. Donald A. Smith driving the last spike to complete the Canadian Pacific Railway, Nov. 7, 1885

而我们要看的第四张照片是一张历史老照片,名为最后一根道钉。它拍摄于1885年的11月份,这是横贯加拿大东西的太平洋铁路贯通的标志。为什么一条铁路的贯通会有这么大的纪念意义呢?要知道这不是一般的铁路,而是真正能够连接起加拿大的生命线!

我们都知道,欧洲的殖民者最早来到北美都是跨越大西洋来到的北美东海岸,美国最早建立的是东部的13洲,而加拿大也是从东部魁北克省和安大略省首先发展起来,当然最早的时候这两个省还是统一叫作加拿大省,1867年加拿大建国时,正是由东部的加拿大省,NB省和NS省三个英属殖民地组成了联邦。随后联邦才逐渐的西扩,开发出最适合粮食种植的中西部草原三省和太平洋沿岸的BC省。而1871年BC省同意加入联邦的时候,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修一条贯穿加拿大的铁路,打通BC省与东部的交通命脉。

而我们照片中1885年的太平洋铁路的通车,其意义不仅仅是团结了整个加拿大,让这个国家有了贯穿各个省份的交通命脉,让大量的东部居民能够迁往西部,进行西部大开发;更重要的是,能够将大量农产品和工业产品通过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运,出口到世界各地,让加拿大的国家经济摆脱原始状态,真正作为一个国家整体开始快速发展。

所以,这条铁路的修通,某种意义上真正的象征了加拿大作为一个现代国家的建立,它的实际意义甚至比早18年的加拿大建国更加重大。

而这里面我们着重要提的,是在修建太平洋铁路期间,华人劳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至少有1.5万名华人劳工参与了铁路建设,其中有上千人长眠在了BC和阿省之间的落基山脉。而更多的华人一直就留在了当地生活,这也是最早的加拿大华人移民。当然在那个年代,华人劳工饱受歧视,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尤其是后来出台的专门针对华人的人头税,也是加拿大移民史上最大的耻辱之一。现在加拿大西部,有很多博物馆都专门有展厅纪念那些为加拿大做出巨大贡献的华人劳工,更是为当年的黑历史进行检讨。但无论如何,太平洋铁路,以及背后的华人劳工,在加拿大历史上永远占据重要的位置。

Signing of the Constitution, April 17, 1982

第五章照片也可能是加拿大现代历史上最有名的一张,拍摄于1982年,照片中的女性就是已故的英国伊丽莎白女王,而桌子另外一端的,则是时任加拿大总理的皮埃尔特鲁多,也就是现任总理小特鲁多的父亲。

我们可以看到英女王正在签署一个文件,而这个文件就是著名的加拿大1982年宪法法令!我们前面提过,加拿大的建国是在1867年,当时的一个标志就是《1867英属北美法令》的颁布,也就是加拿大的第一部宪法,宪法规定了加拿大为联邦制度的自治领,并规定了加拿大政府、议会及司法体系的运行方式等,不过当时英国仍掌握加拿大大部分的最终决策权,加拿大仍被视为大英帝国一部分,直至《1931年西敏法规》的推出才获得完全自治。但宪法的最终修改权,仍然在英国议会手中。所以严格意义上说,直到1982年前,加拿大都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因为没有最关键的修宪的权利。

1982年,在经过多年的努力后,加拿大正式将修宪权从英国收回,并对宪法进行了修改,更名为《1982宪法法令》,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增加了一个《权利与自由宪章》,这也是加拿大现代真正意义的宪法。照片中,英女王在新的宪法中签字。虽然她仍然是加拿大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但这次宪法法令的签署,意味着加拿大终于完全摆脱英国的控制,成为一个完整意义的独立国家!所以如果从1982年开始算,加拿大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年轻的国家之一了!

Oka, Quebec, Sept. 1, 1990

这张照片大家可能会比较陌生,但对于加拿大人来说,它却不只是一段重要的历史,更是反映了原住民与加拿大社会的矛盾。图片中身着迷彩衣,戴着面罩和墨镜的人是一名魁北克省的莫霍克族原住民,而他对视挑衅的,则是一名年轻的加拿大军人。

事件是发生在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郊的一座小城奥卡,这里世世代代生活着一个原住民部落莫霍克族人,但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奥卡建设了一座高尔夫球场,而莫霍克族人认为高尔夫球场的土地是属于原住民的,所以一直有土地的纠纷。直到1990年,奥卡政府不顾原住民的反对,对高尔夫球场进行扩建,从9洞变为18洞,并要修建高档公寓,由此矛盾开始升级。

莫霍克族人开始架设路障,企图阻止工程车辆的进入。而当地政府则更加强硬,在1990年7月11日派出大量警力,发射催泪瓦斯,进行强行拆除。而守卫路障的原住民也不甘示弱,开始武装反击。激战之中,魁北克警方损失了6辆警车和一台推土机,一名警官身亡。警方的这次突袭使得对抗升级,危机自此爆发。

危机爆发后,原本武装守卫的莫霍克族人只有30多人,但人数很多增长到了600多人,来自加拿大各地的莫霍克族人都前来增员,甚至封锁了圣劳伦斯河上的大桥。而政府这边,则请求了联邦支援,有3500名军人和各类装甲车辆抵达冲突区。双反陷入对峙和僵持,于是就诞生了这张著名的照片。

在经过78天的对峙与谈判后,莫霍克族最终在9月26日放下武器,危机解除。奥卡危机之后,加拿大开始重视解决原住民相关土地争议、自治以及原住民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34名因持武器攻击及参与抵抗而被起诉的莫霍克人被判无罪,加拿大政府也通过协商,许诺提供更多的土地给莫霍克人,并赋予该族更大的土地管理权及治安维护权。

奥卡危机是加拿大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原住民抗议事件,对原住民权益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不仅促使政府进行政策改革,推动原住民土地权益的保护,还引发了社会对原住民问题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它揭示了原住民在争取公正和尊重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同时也展现了他们为维护文化和土地所做的坚决努力。

A huge Canadian flag is passed along a crowd that came to Montreal in support of Canadian unity, Oct. 27, 1995

第七张照片我们可以看到是一张巨大的加拿大国旗在人群中传递,但这可不是在运动场上,而发生在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的一次集会上。为这么这张照片会如此有象征意义呢?因为在这张照片拍摄的三天之后,魁北克省就举行了第二次全省公投,而这次公投险些就让魁北克独立,最终结果是50.6%的居民反对独立,49.4%的支持。

就在公投的三天前,全加拿大支持统一的人们举办了规模盛大的集会,有来自全国各地超过10万人聚集在蒙特利尔市中心的加拿大广场,希望魁北克不要独立,这就是著名的1995年的加拿大团结集会。一位来自安大略省温莎的30岁青年,带来了一面巨大的国旗,面积有165平方米,这面国旗一出现在广场,立即引起了轰动。并在整个广场进行传递,人们高举国旗,唱着加拿大国歌,反对分裂,呼吁团结。

魁北克省由于居住了大量的法裔居民,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爆发大规模的独立运动,甚至还有过很多爆炸、绑架和暗杀的过激行为。1970年,魁省举行了第一次全省公投,当时的支持独立的人占40%,反对的是60%。

魁北克问题一直是悬在加拿大国家之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这也可能是加拿大历史上最大的,也几乎是唯一一个严重的历史遗留问题。但我们今天展示的这张著名的照片,可以代表整个加拿大大多数人的想法,团结、和平是每一个加拿大人的的梦想,而理解、妥协是通往这个梦想的唯一道路。

Tom Freeman’s 2004 painting of the burning of the White House on August 24, 1814.( White House Historical Association / Facebook )

这张图片并非是照片,而是一张由美国画家Tom Freeman创作的一张油画,描绘是白宫被大火焚烧的场景。您可能会问,为什么要选择一副油画而不是照片,而且画的还是美国?我们不是在说加拿大吗?

的确,我们这期节目就是希望通过一些经典照片所描绘的场景,来帮您展示加拿大最经典的一些侧面。而在加拿大历史中,我相信这个场景是绝不能被忽略的,而那个年代还没有照片。美国白宫被焚烧是发生在1814年,是由英国军队和加拿大民兵组成的联军,攻占了美国首都华盛顿后,对华盛顿主要政治建筑包括白宫和国会山都进行了焚烧。

说到焚烧白宫,就不得不提到美加之间的1812战争,也被称作是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美国我们都知道是在1783年独立的,但独立后大量的保皇派,也就是依然效忠英国的人从美国迁往了北边的加拿大,因为加拿大还是英属殖民地。而在那之后,美国一直就对加拿大虎视眈眈,希望去解放加拿大,也将加拿大并入美国的版图。

1812年,趁着欧洲大陆英法之间打的不可开交,美国率先向加拿大发起进攻。但战争并没有像美国想象的那样顺利,加拿大民兵、原住民以及留守的英军奋勇抵抗,战事非常焦灼。直到1814年,欧洲战场上的拿破仑战败,英军得以抽出海军力量支援北美。1814年8月24日,英国和加拿大军队攻陷美国首都华盛顿,并点燃大火,美国总统麦迪逊和军政要员不得不逃往马里兰避难。但大火烧了仅仅一天,华盛顿刮起了飓风,连大炮都被飓风卷起,给英国和加拿大军队造成不小损失,而这时美军以“风暴拯救华盛顿”为信念,乘机打回了华盛顿。华盛顿的陷落只持续了26个小时。

所以我们开玩笑的说,日本当年是靠他们口中的神风才抵挡住蒙古人的攻击,而美国要不是同样因为这个风暴,没准今天华盛顿也是加拿大的一个城市了。

第九张照片,其实这张照片并不出名,但出名的的其中的那栋白色的房子。这就是加拿大最有名的文学作品《绿山墙的安妮》的诞生地。

这本书有名到什么程度呢,它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自从1908年出版到今天将近100年的时间,总共发行了5000多万册,是世界历史上最畅销的书籍之一,仅在中国就有几十种译本。而由书改编的影视作品也是层出不穷,每隔几年就会有一个新版本出现。

这本书描写的是一个长着一头红发的小女孩安妮,从小失去父母成了孤儿,被绿山墙农舍的一对老兄妹收养。兄妹俩本来是想收养一名男孩帮助干农活的,可却被掉了包,来了一个瘦骨嶙峋,唧唧喳喳的小女孩。但安妮想象力丰富、极具爱美之心,虽闹出了不少笑话和乱子,但她每次都会积极改正,她的出现给那对老兄妹和那个安静的小镇带来了无数欢乐。安妮充满童心和梦幻的形象打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成为人们心中有着阳光般美好性格和浪漫情怀的可爱女孩。

而这个故事的发生地,就位于加拿大的PEI,爱德华王子岛。那么我们图片中的这间房子,其实就是小说的作者露西·蒙哥玛利在PEI的故居,她从小就是跟外祖母在这栋房子中长大,某种程度上说,作者以及她从小的经历就是小说中那个红头发安妮的原型。

绿山墙安妮的故事不仅打动了全世界许许多多人的心,而那座美丽的岛屿,爱德华王子岛,也成为全世界旅游者向往的世外桃源。绝美的自然,淳朴的民风,简单的生活方式,或许这就是加拿大生活的最高境界吧。

Paul Henderson, game 8 of the 1972 Summit Series

下面展示的第十张照片恐怕是加拿大历史上最有名的一张体育照片了。

加拿大冰球在二十世纪的前50年一直处于绝对领导地位,垄断几乎所有国际赛事。而在二次大战之后,苏联冰球迅速崛起,取代了加拿大的垄断地位。那时候的奥运会等国际赛事只准许业余选手参赛,但因为对“业余”的定义不同,所以苏联国家队的球员在西方眼中都是全职球员,而加拿大最顶尖的球员都因为是职业选手而不能参赛,这导致加拿大在国际赛事上多次输给苏联,尤其是奥运会冰球比赛,苏联此前已经连夺三届夺冠,这极大刺激了加拿大。

加拿大希望以最强阵容与苏联一较高下,而苏联也想吸收与加拿大最顶尖球员比赛的经验,所以在1972年就有了一场只有加拿大和苏联对抗的系列比赛,允许职业运动员参加。除了顶尖的运动对决,在当时的1972年,也是冷战最激烈的时期,故此这场大赛无可避免地挑起了双方强烈的爱国情绪。

比赛总共将进行8场,四场在加拿大,四场在俄罗斯。但比赛开始后,结果并非像加拿大人想象的压倒性的优势。一上来在蒙特利尔的第一场比赛,加拿大就以三比七大败。前七场比赛,双方打了个平手,都是三胜一平。

最后一场比赛在苏联的莫斯科举行,这场决定胜负的比赛吸引了全世界的目标。比赛同样极其胶着,结束哨声马上就要吹响,而双方还是五比五平手。直到比赛还剩34秒即将结束的时候,加拿大运动员保罗安德森发动了致命一击,最终加拿大以六比五获胜。整个加拿大,甚至整个西方世界都沸腾了。要知道在当时的冷战背景下,这不仅仅是一场体育比赛,更是两个制度的较量。

这次加拿大与苏联之间的冰球系列赛,同样在世界体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它推动了世界体育的职业化进程,也让全世界了解到苏联运动员的真正实力,他们丝毫不比西方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场比赛后来被世界称之为巅峰大赛,被载在史册,并且也将是加拿大人永远的骄傲!

好了,今天的十张照片就讲到这里。还是那句话,这些照片并不一定就是加拿大最有名的照片,而仅仅10张照片也远远无法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全貌。但通过这些我认为非常有价值的照片,我也希望能给您多一些对这个国家的了解。了解这个国家的英雄,这个国家的历史,这个国家的科技,以及更重要的这些照片背后所代表的价值观!

fungo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代表本站支持其观点。若有文字、图片及视频等素材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十张最经典照片,了解加拿大的历史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