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青少年的抑郁症问题令人堪忧!心理学家一招就能解决!

原创2021-11-07 |作者: | 来源:大温家长会

前几天,听一个朋友说,他一个同学的小孩才上初中,就患了抑郁症,不得不休学。孩子和家长都很痛苦。

然而,这还不是极个别的特例。《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数据显示:小学阶段的抑郁检出率为一成左右,初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约为三成,高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竟接近四成。

青少年的抑郁症问题,家长和学校应高度重视。那么,有没有能有效预防这种心理疾病的好方法呢?

 

《教出乐观的孩子》一书,就提供了教会孩子习得乐观的科学方法,不但可以有效的预防抑郁,更能帮助孩子变得积极、自信和充满希望。

本书有四位作者,其中最著名的是马丁·塞利格曼。他是美国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国际积极心理学会终生荣誉主席。

本书是儿童心理与教育领域罕见的开创性佳作。书中指出:乐观帮助我们正确地思考实际问题。我们可以用科学、理性的积极心理学方法教出乐观的孩子。

01 乐观是可以学习的

也许有朋友会想:乐观也能学会?乐观或悲观,不是天生的吗?

马丁·塞利格曼和同事们,通过多年的科学实验和30年的研究,发现乐观是一种认知技能。既然是技能,那就是可以学会的。

这个发现的过程,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作者刚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实验室时,研究者们在做一个实验研究。一些已经学会了将信号与电击匹配的狗狗,被放进一个试验箱。如果狗跑到箱子的另一边就关掉电击。

 

按理说,这些狗肯定会跑到箱子的另一边,因为站在通电的地板上很痛苦,它们肯定要逃避。但令人诧异的是,这些狗只是消极地坐在通电的地板上,一动不动。

狗为什么不尝试逃避电击呢?这就好比,人类在面对许多无法控制的事情时,经常没有尝试就放弃了。狗在面对电击时,觉得自己是无能为力的。它的这种无助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这在心理学上称为“习得性无助”。

那么,怎么预防和治疗这种无助感呢?答案就是——掌控感。当狗知道它们可以掌控电击后,就能治疗无助感;如果提前教狗学会掌控电击,就可以预防无助感。

这证明掌控感可以学习,无助感可以预防。那么,对于人类来说,乐观的思维方式就是帮助我们获得掌控感、预防无助感的一种方式。而且,乐观也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

 

02 什么是正确的乐观

乐观,是不是每天站在镜子前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我一定会成功”呢?这可不是真正的乐观。高喊“我最棒”,只是空洞的吹嘘而已。

作者指出,乐观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积极、正向的思维方式。

乐观的基石是解释风格——对原因的习惯性看法。我们在向自己解释一件事发生的原因时,其实都会考虑三个问题:这个原因是永久存在的还是暂时存在的;只影响这一件事还是会影响到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是我的错”还是也有其他原因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D在一次期中考试中,数学考了60分。

妈妈生气地吼道:“你学习这么差,将来就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好工作。”

爸爸赶紧说:“没那么严重,只是这一次数学没考好而已。他语文一直很好。只要肯努力,数学以后也能学好。”

小D妈妈认为,这次数学考得差的原因会永久存在、不可改变。而且,她还把这次的数学成绩扩大到整个“学习”,甚至延伸到考大学、找工作。这就太悲观了,远远地偏离了事实。

小D爸爸则认为,这次数学考得差的原因是暂时的,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的。而且,这只是一次数学考试的成绩,不代表其他科目的学习,更不代表整个人生。所以,小D爸爸的想法就乐观得多,也更接近事实。

再回到前面提到的三个问题。我们的大脑思考和回答的过程,非常快也非常隐蔽,通常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就自动发生并且完成了。然而,正是对这三个问题的习惯性回答,决定了我们的想法是否乐观。

这三个问题其实正是解释风格的三个维度:永久性与暂时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个人化与非个人化。正确的乐观就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从这三个维度上,形成积极、正向的解释风格。

 

03 如何教出乐观的孩子

书中指出乐观包含三个基本认知技能,分别是:捕捉思维、学会解释、学会反驳。父母首先要自己学会这三个认知技能,然后教给孩子。

首先,教孩子“捕捉思维”技能。

作者指出,我们的感受和行为是由对事情的想法引起的,而不是由事情本身引起的。所以,要让想法变得乐观,第一步就是要捕捉想法。

作者创造了一种叫“ABC:连接想法和感受”的方法,帮助孩子明白这一点。这里的A是指实际发生的事情,B是指我们对这件事情的想法,C是指结果——我们的感受和行为。

举个例子:

假设松松和一个好朋友吵架了。这就是A——事件。

然后,我们在一张纸的左边写上松松对这件事情的三个不同的想法,分别是:我现在没有任何朋友了;我的朋友故意对我很凶;我们很快就会和好,又再做好朋友了。

我们再在右边写上松松的三种感受,分别是:很生气;觉得没事;觉得悲伤。

接下来,我们让孩子去连接每种想法引起的感受。显然,“我现在没有任何朋友了”这个想法会导致松松“悲伤”;“我的朋友故意对我很凶”这个想法会让松松生气;“我们很快就会和好,又再做好朋友了”会让松松觉得“没事”。

这个练习让孩子看到,松松的感受(C)并不是由“和一个好朋友吵架了”这件事情(A)引起的,而是由他的想法(B)引起的。

书中有大量“连接想法和感受”的练习,我们可以带孩子多做练习,让孩子多注意自己的情绪感受。

孩子一旦发现自己感到生气、失望、悲哀等负面情绪的时候,就马上问自己:我对这件事的想法是什么?这样就能“看到”自己的想法(B)了。

其次,教孩子“学会解释”技能。

一旦孩子看到了他的想法(B)和感受(C)之间的密切关联,就可以学习改变解释风格了。这可以说是乐观最核心的一个技能。

我们可以用“忧愁的小杰”与“充满希望的小莉”的故事,教孩子学会解释。

在一次同学联欢会上。小杰想邀请同学跳舞。

小杰跟一个同学说:“嗨,小星,要不要跳舞?”

小星说:“不要,谢谢你。我累了。”

小杰心里想:我真是个失败者。我为什么要去邀请她跳舞!在这种舞会中我从没开心过!我应该知道她会拒绝我的。她很受欢迎,而我只是个书呆子。永远没有人会和我跳舞。我总是被排挤,我永远都不会变酷的!

想着这些,小杰十分难过。

小莉也想邀请同学跳舞。她对小伟说:“你要不要跳舞?”

小伟说:“谢谢你,我不想跳。”

小莉心里想:这真让我难为情!小伟大概今晚不想跳舞,也可能是我不够友善吧。好吧,我再试试,这次我要很友善,并且要微笑。

然后,小莉微笑着对小刚说:“嗨,玩得好不好?”

小刚说:“不错啊,真不敢相信这个平常又旧又差的体育馆,布置得真酷!”

小莉继续说道:“是布置得很好。啊,这首歌很好,我喜欢听。你要不要跳支舞?”

小刚回应道:“好啊!”

邀请同学跳舞被拒绝后,小莉的看法与小杰不同。小杰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永远没有人会和他跳舞。小杰的这种想法就是把原因看成了永久的、普遍的、个人化的,并且不可改变的。

小莉则不同,她认为小伟“今天不想跳舞”或者自己“不够友善”。这些都是对情境短暂的、可改变的想法。

我们可以问孩子,是喜欢忧愁的小杰,还是喜欢充满希望的小莉;以后自己是要像小杰那样看事情,还是要像小莉那样看事情。

最后,教孩子“学会反驳”技能。

对悲观的想法最有效的挑战工具就是自我反驳,与自己的悲观想法辩论。有效反驳的四个基石是收集证据、做出选择、化解灾难和反攻计划。

作者用了一个故事来说明。

从前,有个小女孩骑着一辆新自行车到学校。不幸的是,她放学时,自行车不见了。小女孩难过得大哭。

正在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人,对小女孩说:“我是大名鼎鼎的糊尔摩斯,我知道是谁偷了你的自行车,就是那个丹尼。”

“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是丹尼呢?”小女孩问。

“他是我想到的第一个名字,所以,一定是他。”

这时,福尔摩斯走过来了。他对小女孩说:“我不同意那个傻瓜的看法。真正的侦探,不会凭出现在脑子里的第一个名字就下定论的。我第一个猜想的也是丹尼。然而,我收集证据时发现,你的自行车被偷时,丹尼因逃课受罚不能出来,所以不可能是他。

然后,福尔摩斯列出了所有可能的人,又给每种猜想寻找证据。最后,他发现是贝蒂偷了自行车。福尔摩斯找到贝蒂的时候,她正骑着这辆自行车。

这个故事里,福尔摩斯用的技能就是反驳。我们可以教孩子像福尔摩斯那样,不要轻易相信出现的第一个想法。要知道,想法是可以质疑的、有待证实的,也是可以改变的。

我们还可以问孩子,糊尔摩斯和福尔摩斯,谁的想法更接近事实;若以后发现自己有了悲观的想法,他是要像糊尔摩斯那样思考,还是要像福尔摩斯那样思考。

当我们找到证据成功地反驳了悲观的想法,我们就会产生新的想法、新的选择了。这时候,我们就不再觉得无助,就可以制定“反攻计划”了。反攻计划就是针对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和可控制的部分,想办法解决问题。

04 写在最后

在宾夕法尼亚预防计划中,马丁·塞利格曼用上述方法教孩子们学会了乐观。他通过对这些孩子的长期追踪研究发现:学会乐观的孩子,不论在短期还是长期,抑郁的发生率都明显降低。

乐观不仅能预防和治疗抑郁,还能够帮助孩子保持积极的情绪,让他们在遇到挫折时也能看到希望,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人生道路上,我们难免会有困难、挫折,但乐观的孩子总会充满希望。乐观就像一对隐形的翅膀,能够带领孩子穿越风雨,飞过高山,到达美好的远方。

fungo

声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复制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青少年的抑郁症问题令人堪忧!心理学家一招就能解决!
分享:

相关推荐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