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卑诗可负担住房建设的实践

2020-08-28 |作者: | 来源:

高度地产周刊原创稿件,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自从卑诗房屋危机愈演愈烈以来,加大可负担住房的建设与投入市场已经成为政坛和民间的一项共识。那么可负担住房究竟应该如何修建,如何让有需要的民众最大限度得到实惠,种种现实问题的来临也在考验各方的智慧。其实回顾历史,在过去的可负担住房兴建中已经有不少经典案例,这对于当下扩大可负担住房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期《高度》地产周刊专题特关注可负担住房建设当中的新成功案例,希望为被住房危机困扰的今日卑诗拨云睹日,指点迷津。

共同住宅: 可负担住房新选择
共同住宅(Cohousing)概念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丹麦,当时本地的一群家庭认为现有的房屋和社区制度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在Bodil Graae的倡导下,1967年由五十个家庭组建成一个社区,大家理念一致,相处融洽且共享公共空间,在平时的社区生活中彼此也相互扶持,各家之间保持紧密联系。之后由美国建筑师Kathryn McCamant和Charles Durrett传到北美洲,目前美国共有约113个已建成共同住宅社区,还有100个正在规划中。而加拿大依旧处于探索阶段,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共同住宅社区只有9个,处于规划中的也不过15个而已,未来潜力不容小视。

Little Mountain Cohousing是地处温哥华东、西两区交界的一个共同住宅项目和团体,从2015年开始招募成员,现计划在靠近Riley公园的魁北克街附近修建六层高可提供25个住房单位的共同住宅。此前该团体兴建的共同住宅项目已在东33街近Argyle街附近竣工,居民早已满意入住,收到良好的效果和评价极高的居住反馈。
Little Mountain Cohousing 团体认为,共同住宅社区是一种协作式生活,人们除了拥有自己的小家以外,还有社区大家庭。邻里关系将更为亲密,各家在享用公共空间的同时也将互相协作,承担社会责任如日托和交通工具提供等,减轻每家在相关方面的开支和经济负担。在社区发展的重大问题上由各家开会协商,依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符合兼顾集体和个人利益的抉择。
Jack Brondwin作为其中的居民和共同住宅活动人士深有同感,他表示自从入住共同住宅以来,最大的感受就是整个社区更像是一个家庭,大家都是一家人,既有年轻家庭,也有长者住户,相互协作和扶持,让他更加有依赖感和归属感。
对于共同住宅的兴建,Little Mountain Cohousing有着自己完善的方案。根据他们的设想,目前Little Mountain Cohousing已经出资590万加元买下了魁北克街附近的这块土地,不过占地面积有限,下一步准备向温哥华市政府提出申请,对土地的用途和规划进行变更。日前温哥华市政府城市设计委员会在11月2日举行的会议中以7比1的结果初步通过建设方案,但仍需进一步接受审查且未来举行公众听证会。
北温哥华共同住宅项目Quayside Village cohousing的创始人之一Kathy McGrenera在这一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而Quayside Village cohousing本身也运作成熟,如今他是Little Mountain Cohousing新建共同住宅项目的顾问。她认为现在温哥华居住可负担性已成为重大问题,土地面积不够且价格高昂,但Little Mountain Cohousing的新建项目可以说是加拿大第一个尝试在土地密度和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修建的城市共同住宅社区。

按照此前的规划方案,Little Mountain Cohousing的新建共同住宅项目安排紧凑,尽可能利用每一处可以用的空间。未来建成后整个建筑后面会有一个大的开放式庭院,可通过外部走廊俯瞰,各居住单位之间也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各种生活所需公共空间和屋顶花园将分布在建筑的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六层,为了方便各住户之间保持联系和沟通,每一层还将设立小会议室。同时为了响应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后期还准备安置太阳能电池板,实现太阳能发电。
如果一切顺利,Little Mountain Cohousing的这处共同住宅项目施工将于2019年竣工,可提供一至四卧室的住宅单元售价在40万加元到90万加元之间。相比温哥华市内房价早已突破百万大关,这里的房价相对处在可以接受的水平。

目前表示感兴趣的潜在买家已经有200人,出乎舆论的意料,由此可见在温哥华这种人多地少的城市,共同住宅式的可负担房屋或许在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可负担住房的兴建提供了一种新的与众不同的思路和设想。

微型麻屋: 惊艳世人的靓丽可持续住房 
对于大温地区居民的住房要求来说,既要可负担,又要基本生活能够满足,还要健康环保具有可持续性,这种需求看似似乎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在毗邻温哥华的宝云岛(Bowen Island),一种名为微型麻屋(Tiny Hemp House)的住宅正在悄然兴起,顾名思义,微型麻屋的建筑原材料取自于麻,而华人熟知的大麻其实就是麻的一种。无论是居住可负担性还是绿色环保,都能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预计在未来的房地产市场中会逐渐走向前台,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

Jayeson Hendryson和Kim Brooks是一对建筑设计行业的夫妻档,现在在宝云岛设计的微型麻屋已经开始动工。对于微型麻屋的发展前景,Kim Brooks表示很有信心并且持乐观态度。
在谈到营建微型麻屋的初衷时,Kim Brooks感慨万千,自己和丈夫曾经住在传统的独立屋中,但住久后墙壁上沾有霉菌,使得自己感染上了肺炎。这不禁令她陷入深思,现行的住房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建筑材料也不能保证无毒害,究竟有没有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呢?
另一方面,Kim Brooks在广泛探访如同田园梦境般的卑诗西海岸岛屿地区后发现,房价越来越贵,可负担住房越来越少,物价也越来越高,贫富差距也在逐渐拉大,原有宁静的生活环境在逐步受到冲击。如果没有充足的住房供应,人才只能被迫外流,自然就不会有强大的社区。
后来Jayeson Hendryson和Kim Brooks夫妇在阿尔伯塔省为一个蘑菇种植行业的农夫设计了一套较小的可负担住房,占地面积只有530平方英尺。面积虽然不大但内部空间得到了全方位合理利用,一层为生活空间,阁楼被设计成两间卧室,除此以外住房是活动式结构,可以随时搬迁到合适的地段,十分方便。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在施工过程中使用了取材于天然的麻纤维材料,令农夫入住以后感到生态环保,不会受到霉菌的侵扰,而这正是微型麻屋的原始雏形。此后夫妇两人一直在卑诗省和阿尔伯塔省北部地区工作,寻找合适的建设机会。
2015年春天,随着卑诗住房危机的浮现,Jayeson Hendryson两口子重新回到了卑诗省内陆地区,并选择宝云岛试点筹划微型麻屋的兴建,同时为潜在的市场测试水温。

Jayeson Hendryson夫妇认为微型麻屋的品牌概念在推广方面大有可为,为此他们还专门与律师进行了商讨,研究品牌申请专利保护的可行性。除了天然麻纤维材料用于施工以外,其他施工材料及后续能源供应均严格遵照绿色可持续原则,为住户精心打造一个完美的家园和温馨的生活环境。
Kim Brooks表示宝云岛将是他们的新家,也将成为微型麻屋系列住宅单元的研发中心,为公众服务是他们信仰的使命。Kim Brooks还认为微型麻屋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兴建,造价低廉,而且主要原材料纤维取材于麻(大麻属于麻的一种),除了美国多数州以外世界上其他主要国家都能获得,原材料供应也不是问题。
据悉,尽管微型麻屋始终处在测试水温的阶段,但市场已有积极回应,不少买家都有兴趣选择这种靓丽的住宅方式,不仅仅在于价格处在可负担的水平,而且居住符合绿色生态需求,适合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势。根据Jayeson Hendryson夫妇的预测,微型麻屋有望每年建造六套,在此基础上扩大市场推广,随着可负担房屋的解决思路逐步多样化,相信微型麻屋会受到主流房地产市场的重视与期待。
后记: 卑诗可负担住房建设需要注入新鲜血液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卑诗住房危机的形成乃日积月累的结果,同时住房危机的解决也绝不能寄希望于一蹴而就,既需要充裕的时间和政府加大注资投入,更需要有新的思维模式来直面现实的问题。无论是共同住宅还是微型麻屋,或者是其他可行的建筑形式,不妨先试点建设,经过市场检验后再决定是否推广,会让卑诗可负担住房的建设和市场供应有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憧憬和希望

《高度》科普: 微型麻屋
微型麻屋作为具有可持续性的绿色环保建筑,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1. 节能高效,利于室内温度控制。
2. 可抵抗虫害和鼠患。
3. 防火,防震和防水灾效果显著。
4. 外型由天然石膏打造,防水透气效果好。
5. 碳中性负结构,生态可持续性强。
6. 维护成本低,天然色素,免重新涂刷。
7. 施工具有成本效益,升值潜力大。
8. 有效减少废气和噪音,无过敏原。
9. 其他建筑材料如石砖和木材美观悦目,利于环保。
本文发布于: 2016-12-4 15:49

fungo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卑诗可负担住房建设的实践
分享:

相关推荐









































Loading...